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直到现在读到研究所我才发现我有学而不思的情况
从小其实就一直很认真不断地学,认为考试结果就全然代表学习成效
一直都自认为没什么学习上的问题,很会抓考试的重点,一向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现在硕一把所有毕业学分都修完了
到头来才发现只是一场空,觉得自己只是一个考试机器
遇到实际的问题一个都解决不了,在教授眼中只是个认真向学的普通学生
回头想想发现我有个很严重的问题,我发现课本和老师说是什么就是什么
常常老师上完一段后会问说有什么问题,我脑袋都会一片空白不知道要问什么
除非有明显和我认知上有牴触才会提出疑问
然后paper看完发现没什么心得,只觉得跟一般教科书比起来抓不太到他的重点
会变得不知道看paper要干嘛...进而缺少看paper的动机导致研究停滞不前
变成我现在读书的方式都是考试取向的去读,下意识去想考试会怎么考去抓考试重点
还有个有趣的现象是看课外书都读不进去都在放空,常常一行看了三遍才读进去= ="
甚至连听别人讲话也是常常要听两遍才懂他在说什么,也表达不太出自己的意见
觉得现在看文章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考试,没办法真正思考文章中想表达的意思
也不太能真的将自己所学到的东西应用在实际的问题上,开始觉得学到的东西都是没用的
想请问各位要如何去思考别人或书本提出来的问题或是意见,进而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