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2
许宜真说:“我也喜欢3号湖水绿那张,但7号那张你不觉得太沉重了点吗?”
江宇谦说:“其实我就是看上它的沉重感,毕竟我们现在在选的是《太辞典》的封
面,这么一本大部头的辞典,看起来很沉重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封面不能够衬托出这种
沉重感,那我觉得也不大适合。”
许宜真听了江宇谦的话,也觉得颇有道理,最后也选了深蓝色有福纹的7号封面。
排版结束之后,开始进入总校的阶段,按照之前校语言文学词条的模式,上午校20
页,下午校20页,整个六楼办公室除了古籍组还有八、九个人仍在校对《资治通鉴》之
外,每个人都被分配到《太辞典》的总校,只是份量没有字典组的人多罢了,以教科书
组来说,每人每天只要校对10页,一般书及童书编辑则是每人每天校对20页。
为了使非字典组的编辑也能迅速上手《太辞典》的总校工作,郭明祈跟廖薪瑜挖空
心思,准备了一份轻薄短小的“《太辞典》总校攻略注意事项”发给所有支援《太辞典》
总校的编辑,虽说是轻薄短小,还是有七、八张A4纸,但许宜真知道比起洋洋洒洒百余
页的“《太辞典》体例”、“《太辞典》编辑要点”来说,这东西真的已经是超级浓缩
的版本了。
郭明祈除了发给非字典组的编辑外,连字典组的同事们也一人发了一份,陈妤丹有
些不屑说:“这种东西我们还要看吗?不是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吗?”
郭明祈说:“小心驶得万年船,是人难免都会有疏忽的时候,花个十分钟看一遍,
恢复一下记忆,顺便看看之前有没有什么疏忽掉的地方,往后要注意。我是希望总校可
以一次过,这样就能进入印刷的步骤了,大家上紧发条,这本来是我们字典组的工作,
分给大家帮忙就已经很不好意思了,如果是因为我们字典组自己出包,搞到要跑总二校
,其他组的人大概会把我给……”郭明祈用手刀在自己脖子上横划一道,许宜真在心中
吐槽说:“为了这种事就要把你灭口,不觉得太不划算了吗?”
郭明祈接着说:“总之,小心谨慎准没错,大家加油吧!”
由于总校是最终的校稿了,改动的最大原则就是“不要动到版面”,因此举凡是多
一行、少一行的改动都会很麻烦,有时候就会为了多几个字、少几个字大费周章,最可
怕的是在这时候还发现重复的词条,或是发现有些小项没有加进去,光是增减行数,可
能就要牵扯好几页。
《太辞典》这次虽然美其名为改版,实际上就增补的内容跟篇幅来说,都相当于一
本新的辞典了,光是收字数就增加到原版的三倍以上,词条数目更是原版的将近四倍,
因此卷帙繁浩,总校的稿件在两张空办公桌上堆成八落,犹如A4纸堆成的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