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新闻] 空难让她走上法律之路,空姐转行当律师

楼主: SPEman (speman)   2015-08-11 17:40:34
※ [本文转录自 Gossiping 看板 #1Ln8PkdJ ]
作者: makio (shiawase^^) 看板: Gossiping
标题: [新闻] 空难让她走上法律之路,空姐转行当律师
时间: Fri Aug 7 18:20:26 2015
1.媒体来源:
风传媒
2.完整新闻标题:
空难让她走上法律之路,空姐转行当律师
3.完整新闻内文:
http://www.storm.mg/lifestyle/60063
这个数字,和每个人都有关:台湾平均每天发生6.4件车祸肇事致人死伤而逃逸的案件,一年超过2,000起,而且曲线还在逐年攀升。如果肇事者愿意当场留下来协助救护,很多车祸被害者可能就有一线生机,很多家庭可能就不致于破碎。
为什么即使不是心存恶意,仍宁可对被害者弃之不顾,也不愿及时弥补过错?背后一大原因,是法律对肇事者逃逸的“刑责过低”。
2007~2011年间,肇逃被告案件的13,142名被告中,有8,106人仅被判6个月有期徒刑,也就是说,有6成被告人只要符合法定要件,绝大多数易科罚金就能了事,难以产生吓阻效果。
这样的情形,终于在去年立法院通过刑法第185条之4修正草案后,可望获得改善。新的规定中,刑度由“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提高为“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亦即不得易科罚金。而在立法院堆积如山的待审法案中,能让这项“公路正义”被成功推动,一个年轻又秀气的身影功不可没。她是当时才执业5年、在律师界资历其实还算“小朋友”的聂瑞莹。
乍见聂瑞莹,立刻将以往对律师的刻板印象给抛诸脑后:脚踏闪亮高跟鞋,短裙、红丝巾加上粉嫩指甲油,明亮时髦的装束之外,还有双笑起来又圆又亮的大眼睛。只是,当她一谈起为了促成法案修正,与现实及体制间出现的冲撞,眼神立即流露出狠劲与冲劲,令人无法逼视。
从内到外,今年39岁的聂瑞莹确实都和绝大多数法律人不同。她不是念法律的科班出身,更让人跌破眼镜的是,成为律师前,她竟然是华航的空服员。
从空服员到律师,从帮客户打官司到促成攸关车祸被害者权益的重要法案,这样戏剧化的转变,在聂瑞莹的人生中,全因为两场让她永生难忘的意外。
第一个意外,是2002年的华航澎湖空难,让她的生涯走上法律之路。
空姐好友空难,转念法律找到释放出口
这场空难中,206名乘客与19名机组员全数罹难,其中2位空服员是聂瑞莹的挚友。
“她飞出去前一天问我:‘妳觉得我们30岁时会变怎样?’”回忆和好友最后的对话,聂瑞莹语气难掩伤感。“我说:‘我不敢想像耶,变好老!’然后她说:‘我不想看到我30岁。’结果,她真的看不到30岁……。”
这场悲剧让聂瑞莹大受震撼,体验到人生无常。同时,空难后,聂瑞莹发现罹难者家属的求助无门,赔偿资讯不明、人云亦云,更让她深刻体会,法律是保障“懂它的人”,只有自己搞清楚,才能获得保障并争取权益,于是,她毅然辞去空服员,考进东吴大学法律研究所。
“生命中每一次重大打击,我都必须do something,不然会疯掉!”聂瑞莹直爽地说。即使真正遭受冲击的不是自己,而是周遭心爱的人们,她也一样必须以行动为自己找到出口。
考上律师后,聂瑞莹曾在全球知名的国际通商律师事务所担任商务律师、法国运动用品零售商迪卡侬担任法务经理,直到2012年的一场车祸,也是第二场意外,改变了聂家,也再次改变了她。
家人车祸,含泪立志让悲剧化为祝福
2012年6月27日,聂瑞莹的弟媳叶贞妤在国道上遭大货车擦撞翻车,司机肇事逃逸;怀胎8个月的叶贞妤送医后,不得不紧急剖腹生子。如今,母亲虽抢救回生命,却陷入昏迷,男婴也发展迟缓。
车祸后,弟弟聂子修面对重度昏迷的太太、全身插管的儿子,医生要他签下两人的病危通知,他不肯。那个晚上,他打电话给姊姊。
“那是我唯一一次看到我弟崩溃,”聂瑞莹低声泣道,“他说:‘贞妤是我的妻子,我没办法放弃她。可是如果我揹不了他们,我会把他们闷死,然后跳下去。妳要原谅我、要帮我照顾爸妈……’”
至亲的痛,让聂瑞莹的心紧揪在一块。“我一直跟贞妤说:‘让我们发生的悲剧,成为未来有需要的人的祝福!’”聂瑞莹谈起这道深深划在全家人身上、至今尚未结疤的伤口说。她再度开始思考:自己可以做什么?
叶贞妤的主治大夫——台中荣总神经外科医师江明哲给了她启发。做为医师,看多了肇事逃逸的例子,但只能救人一命,所以建议“修法才能救很多人”。于是,对于被害者家属处境再清楚不过的聂瑞莹,开始有了推动“加重车祸肇事逃逸刑责”修法的念头。
更让她坚定想法的,则是一位在医院外卖葱油饼的妈妈。聂瑞莹的姪子当时因为肺出血,每天得花3万元打针保命。那位妈妈说,自己的孩子也是因车祸受伤,得打这种针,但因为家里没钱,最后只能忍痛拔管,眼睁睁送孩子离开。
聂瑞莹严肃地表示:“所以我要修法,至少要修到如果肇事者不能赔钱,就该进监狱去思考:当你失去自由时,别人失去的是什么!”
他人冷眼、经济压力,阻挡不了她的奔走
为了心无旁骛地投入,聂瑞莹甚至在家中急需要钱时辞去高薪工作,以姪子之名,开立了“宏恩法律事务所”,并开始在台中及台北两地奔走。
她指出,修法前刑度过轻,不少肇事者缴交罚金给国库即可了事,根本无意和解;就曾有被害者家属因为失去经济支柱,哭求肇事者和解赔80万元。“80万元?一条人命耶!”聂瑞莹愤愤不平地敲著桌边。
修法过程繁琐,要顺利取得足够的立委连署,更谈何容易。一开始,聂瑞莹透过email转寄、投书报社、脸书集气等最原始的方式,希望引起注意。下班时间,她则拼命收集国内外数据及报告、写说帖,再利用假日去拜会立委及立院党团。
为了打动不同党派、不同立场的立委,聂瑞莹可说吃足了苦头。除了看尽立委及助理的脸色,有人要资料,要她帮忙做功课、提佐证;有人忙兼差、无暇听解释,她就只能抓紧时间,用最浅显的语言迅速说明。
锲而不舍的奔走,后来总算得到立委林佳龙、蔡其昌等人的支持,修法案虽经过第一版失败,但再接再厉又推出第二版,历时近一年后,终于等到立院三读通过。
“能够通过,也是天时地利人和,”聂瑞莹谦虚地说。当时刚好发生酒驾肇逃的“叶少爷事件”,掀起社会舆论谴责酒驾的高潮,于是乘着准备再次修正酒驾罚则的声势,跟着一并推动加重肇逃刑责。
尽管民气高涨,聂瑞莹一样必须面对利益团体的压力和反对声浪。聂子修回忆,过程中,不少人都在旁边冷眼看笑话,还有砂石车司机跑到医院对他们嘲讽:“搞这么大,医生不会医你们啦!”当聂瑞莹上电台节目提供法律咨询时,甚至有持不同主张的律师call-in去骂她:“法律是怎么念的!”
尽管如此,聂瑞莹修法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
曾为被害者,期许自己“陪伴”当事人
事务所成立一年多来,除了投入修法,聂瑞莹接的案子多是车祸、婚姻、医疗类,一旦决定接手,“她都会把每个当事人当自己亲友去付出,”聂子修说。即使面对“稳输”、“很难告”的案子,她也不会马上放弃,反而会奋力打一场明知不可为的仗。
“我要陪当事人走过争取权益的过程,如此,他才可能真正放下,不会一辈子带着阴影,”她解释。
之所以能如此为人设想,源于她也曾是个“被害者”。法研所毕业后,她在某个大学图书馆遭到性骚扰,距离国家考试只剩下7天──当年,她差0.0017分考上司法官。
“我永远都记得那个色狼走过来的样子,”聂瑞莹说:“所以,就算再落榜10次,我都要考上,而且我知道我会是个好律师!”
做过被害者、之后又成了被害者家属,聂瑞莹对当事人的情境,更能感同身受。当然,总把别人情绪全揹到身上的她,坦言有时难免真的很累。聂子修也说,姊姊究竟适不适合这行,他打了问号,因为她不可能永远只接好人的案子。
“说实在,我也不确定自己的心脏能承受多久,”聂瑞莹说,但她一路上学会的,就是“往前走”。即使恨过老天不公平,聂瑞莹依然觉得自己是被祝福的,毕竟,有这么多人拉他们一把,让她愿意拉更多人一把。常去女监演讲的她,最喜欢用“丢大便”的比方鼓励受刑人。
“生命的现实,就是不断会对你丢大便,你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你只能站起来擦一擦它,然后继续走,”聂瑞莹说,即使臭味天天提醒著自己,但如果以后别人也有这样的臭味,是否可以帮点忙,让别人的臭味不这么臭?“然后,你会相信自己的臭味也没那么臭了——因为,你的臭味已成为他人生命中的香气。”
尽管有过痛心、遭遇过谩骂,聂瑞莹仍奋力冲撞,终于让自身苦难化为对社会的正面影响,再臭的异味终能升华为芬芳。她自己,不就是最好的例子?
聂瑞莹,1975年次,中央大学经济学系、东吴大学法律研究所毕业。曾任华航空服员、国际通商律师事务所律师、迪卡侬法务经理,现为宏恩法律事务所主持律师。
2个数字后的“公路正义”
2012年6月,聂瑞莹的弟媳发生重大车祸,全家人陷入愁云惨雾。为了不让类似悲剧再度发生,她于是积极投入公路正义修法。
终于,立法院在2013年5月三读通过刑法第185条之4修法草案,将现行肇事逃逸致人死伤逃逸之处罚刑度,由“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提高为“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聂瑞莹之所以推动修法,是因为旧法最轻刑度仅6个月,只要肇事者符合法定要件,多半可易科罚金了事,难以产生实质吓阻效果。借由修法提高刑责,无法罚钱了事,警惕肇事者即时救护被害人,不要一错再错,才能挽回更多无辜生命。
文/吴佳珍
4.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http://www.storm.mg/lifestyle/60063
5.备注:
作者: youngglasses (今月的夜色真美阿)   2015-09-03 23:12:00
值得钦佩的人
作者: c58264cathy (阿哈哈哈哈哈)   2015-09-06 11:32:00
作者: Jango (一、二、杰克斯)   2015-09-09 10:29:00
希望不会被改回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