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录自 Gossiping 看板 #1KrFne2V ]
作者: bravejared (jared) 看板: Gossiping
标题: [新闻] 一群疯狂科学家,让台湾在太空留名
时间: Sat Feb 7 01:39:49 2015
1.媒体来源:
商业周刊 第1421期 科技版 2015-02-04
撰文者 刘致昕
(小弟(非撰文者)第一次发文不知道商周内容可不可以PO,但看到实在太兴奋就决定PO上来了,如有违
版规还请麻烦告知删文.....)
2.完整新闻标题:
一群疯狂科学家,让台湾在太空留名
3.以下新闻内文撷取自撰文者文章片段:
简介:“前瞻火箭研究中心”(Advanced Rocket Research Center,以下简称ARRC)
成立:2012年
成员:交大、成大、北科大、屏科大、海洋、铭传,6校师生共40余人
纪录:
造出第一个“台制火箭”
花费是韩国的40分之1,7年只用7千万元
混合式燃料推进专利比冲值250~290秒,世界最好
21次试射,今年挑战飞行100公里
正文开始:
去年三月的屏东,三百公斤重、两层楼高、直径四十公分的火箭顺利发射、划破太平洋上
空。除了加装的感应器之外,其他全部由台湾研发制造,核心技术全握在团队手上。他们
用极低的成本、全部自制的精神,让全球太空专家惊艳。
团队成员来自全台六所大学,跨工程、机械、资讯等领域的六位教授,率硕博士生共四十
几人。曾服务于美国太空总署(NASA),现任美国航空与航太协会委员、国家太空中心资
深研究员的陈彦升指出,在各国同类型混合式火箭引擎的团队中,ARRC“是国际上(学术
界及工业界)最好的成果,”甚至已超越维京集团SpaceShipTwo的技术!“ARRC的技术突
破已是该领域高度领先的地位,是混合式火箭推进科技发展很重要的一步。”
现任维京银河号技术顾问、美国太空总署与美国空军合作专家卡拉贝佑古(Arif
Karabeyoglu)说,他每年关注这支惊人队伍,“他们去年三月的成功发射,证明了在如
此贫乏的资源下,他们竟能操作复杂、困难的发射工作!”对此他大叹不可思议。
他们发现台湾厂商的技术水准可比拟美国航太工业,做马桶的厂商能做火箭隔热层、屏东
的铁工厂能打造炮管。但台湾厂商创造的产值,却与国外天差地别。主因是,台湾长年自
我定位做代工,尽管技术精进,但只能配合客户需求开发,而后复制,缺乏设计及整合系
统的思维与能力,导致特斯拉、iPhone的关键零组件,多半来自台湾厂商,但台湾厂商却
无法做出完整的电动车、电脑作业系统甚至机器人。价值链中最丰厚的财富从来不属于我
们。
ARRC打造自有火箭系统,让台湾厂商惊觉原来自己能做火箭,几家厂商甚至自掏腰包相挺
,十万元零件也分文不取。
李芳寿不只看到火箭,还看见这群人的胆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台湾现在最缺的就是
这个胆识,不帮他们还要帮谁?”三十年的产学合作经验,他看见高等教育政策下,学校
研究离业界越来越远;否则就只是接受企业订单、跑数据,“这些教授愿意这样,一批人
、一批人的带,台湾都没有一家企业愿意这样做了。”
在ARRC努力下,与台湾厂商共同打造专门制作火箭、飞弹外壳,被列为美国国家管制出
口品的碳纤维五轴缠绕机,这台国际上报价四、五千万元的设备也是丰田(Toyota)氢汽
车中的关键设备。
吴宗信在世界知名的欧盟罗赛塔计画(欧洲太空总署难度最高、近二十年的太空探测计画
)中扮演关键角色;台积电、东京电子、应用材料、科林等世界著名的半导体制程设备公
司,都曾经或正在与他合作;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近百篇。他们年近半百,国外邀约以好
几倍薪水招手,为什么还要留在台湾,四处筹钱做火箭?
不只因为当年的承诺,更因为学生的坚持。“很多人会说台湾没有希望,但那些年轻人脸
上的表情是不会骗人的,”胡惠文说,“他们放出来的能量你没办法想像。”“我要想到
这些孩子的出路,学到这样了,还去台积电按button(按钮),很可惜”吴宗信坦言。
资源少也要继续做,盼台湾囝仔,永不停止做梦,长年待在美国航太界的陈彦升观察,ARR
C走到今天,不只证明台湾科技的能量,更要让台湾人跟美国的孩子一样,永远不停止想像
,“只要眼光放远,能做的事可以有很多,只要下功夫就可以达成。”
4.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http://ppt.cc/pfdp
5.备注:
天啊,太敬佩了!!!!!!
仍旧有默默的一群人为台湾奋斗努力,不断让台湾令国际刮目相看....
看完试射youtube感动到飙泪啊啊啊啊~~~
成功试射火箭的纪录影片连结(youtube):http://ppt.cc/H0qr
希望PTT的各位也能一起为他们加油!!!!
ARRC的FB连结:http://ppt.cc/GAr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