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楼主: forelance (作梦都会笑)   2020-09-07 07:07:09
※ 引述《cld123 (colin)》之铭言:
: 版上很多人只要听到有人说他会看见神,佛啊
: 就会跟他说这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 很多年前,我在youtube看影片
: 看见一位很有名的老和尚在节目上解释佛理
: 有位妇人说昨天晚上,房子烧了,很难过
: 要花很多钱重盖一栋房子
: 老和尚就说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 大家有没有感觉很熟悉啊....
: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 很重要,要说三遍
: 房子只是一个相,没了就没了
: 不如你将要盖房子的钱捐给老和尚
: 钱也只是虚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 这些都是一个相,不要去执著金钱和房子的存在
: 所以,大家真著不要再执著于相,所有金银财宝,这些都是虚妄
: 等下,我开着帐户,大家把钱汇来这边....
: 不要去执著这些虚无的相
: 让我把钱花掉给大家消灾
这个故事的早期版本,佛陀讲的重点是无常,而不是无相,
法句经感言集中类似的寓意故事非常多。
佛陀对在家人宣说是十分有次第和条理的,绝对不会直接跳到解释空与相。
而且原始佛教时期,出家人是不能收钱的,也不允许财产私有化。
捐助场地给僧团传法是有的,拿盖房子的钱给出家人那根本不可能。
这故事明显违反史学方法考据。
我看过的文献中这种类似的故事很多,但是佛陀对于在家人遇到灾难、
生老病死都是以无常来启发而不是般若破相。
台湾很多的佛教寓言故事其实不是原汁原味,例如这个故事一看就混杂了金刚般若部。
汉地部分的佛教常常犯一个毛病,就是拿最高深的佛法对在家人说法,
这就跟和小学生解释微积分一样,根本只有显得高深莫测,一点启发性都没有。
台湾法脉主流的佛教,为什么很爱谈着相虚妄,甚至是在寓意中参杂金刚般若
部的思想?
因为汉传佛法最大咖的尊者,就是玄奘法师,在国际佛教学术中,
唐三藏法师是唯一汉传中同时是印度西域大师,也是汉传唯识宗开山派。
三藏法师最知名的翻译著作就是同为般若品的金刚经和心经。
有个说法是汉传佛教重经不重论、藏传重论不重经。
其实这是错误的,经论是要并重的,就好比史学方法中你不读史家注述交叉比对,
等于自圆其说。尤其汉传佛法看似重经不重论,却在戒律学上常常拿后期论书
来牴触原始佛教时期头陀第一大迦叶的制定,居士戒、比丘戒、在家菩萨戒混为一谈。
并不是要特别批判汉传佛法,因为这样的状况在基督宗教中也有存在。
例如已婚者到底能不能担任神职人员,天主、东正和新教就产生三种歧异。
在国际宗教学术圈中,佛学绝大部分引用的文献,主要以南传和藏传佛教为主,
再来就是日本佛教唐密。中国佛教引用的非常少,甚至学术圈一直有讨论说,
是否要将中国佛教独立出来?
这些不是我说的,是中研院史语所宗教史册期刊就提到的。
加上中原文化上薰染,为了和儒道长期相处,中国佛教好清谈不好批判
在国际佛教学术圈中,显得汉传的因明逻辑学辩论比起其他佛教文化圈薄弱不少。
有事没事就只能把师爷的博士论文搬出来当靠山。
然后搞得华人文化中,人人都会背心经这种博论等级的权威摘要。
结果大乘基础的自他平等、自他交换心理训练都不懂,这在基督宗教以及
心理学中也有,并不是艰难的正念哲思训练,竟然在人人都会背诵心经的华语圈
变得不常见?
有事没事就拿佛教术语批判社会现象,却连名词定义也没搞清楚,
然后人人谈般若,修不净观、白骨观。
这些都是出家人对治烦恼的主要压制功法,拿去给连天人修行都不会的在家人宣说??
《大毘婆沙论》说得很清楚,不净观和白骨观只能压制,不能根断行者本身的贪欲,
是帮助我们更进一步透过智观照根除贪欲,单单拿这个法门拿来给在家人当作道德教条,
这和要求所有泛基督教徒依据天主教苦行修士鞭挞自己一样极端。
不净、白骨观属于胜解作意法门,相对于真实作意,为《瑜伽师地论》七种作意之一。
另外还有最为人诟病的就是把布施供养搞得好像福报投资一样,就不多说,
这些完全曲解佛法本意
搞得有次第的佛法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这是佛陀教导我们的吗?
般若品对一般的出家众已经是十分艰深的佛哲思想,何况是对在家人?
你想想对于一个身为在家人的受灾户,在那提空性啊无相啊,
这看起来像是大乘菩提智慧慈悲的做法吗?
佛陀会干这种事情?
释迦牟尼佛跑去灾难现场谈凡是有相皆是虚妄????
这不叫慈悲,这根本白目。
释迦牟尼在当时是以富含同理心,且富有智慧的设身处地帮助人面对烦恼著名的。
根据论书记载,没有智慧的慈悲,根本不是菩提心。
原始经论中的佛陀常常将佛法比喻药,药没有高低之分,重点在能不能帮助人对治烦恼,
动不动就对在家人谈般若,就好比滥用药物一样。
在原始经论中甚至记载,佛陀规定出家人,替新婚夫妻讲法祈福时,
不可以讲无常。
你觉得佛法有那么白目不知人间疾苦吗?
: .....................................
: 当时,我看完这段影片只有一个想法,这个老和尚没有同理心
: 如果今天换成他的寺庙被烧了,他会这么不在乎吗?
: 对我而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 只是告诉你,不要去沈迷所有的相
: 人生在世,不要被五光十色的世界所迷惑
: 房子烧了,谁不难过...难过啊!!幸好他还有能力再把房子盖起来
: 很多人是房子烧了,连房子都盖不起来...
: 刚刚看见一篇圣严法师写的文章
: 看到别人有事,都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 自已遇到事情,所有相都是真实的
: 房子烧了是真的,这是事实,烦恼要住哪?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 要有勇于面对问题的态度,解决问题
: 圣严法师说将所有相放下,就能体认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不是说所有相不存在,而是说所有相都存在
: 心不受影响而有所波动
: 有没有发现圣严法师所言跟我说的一样
原始佛教时期,佛陀主要的第一任务,是将当时婆罗门出家菁英感化。
例如最知名的智慧第一舍利弗和神通第一目犍连。这两人早期是六师外道的出家众。
对于出家众的重要修行,就是观察空性的断舍离培养。
也就是厌离心。
然而根据判定,有说法佛陀一开始并没有主动收弟子的念头,而是菩提心之因缘广传佛法,
甚至于古印度时期掀起阶级革命以及女权运动浪潮。
佛陀从头到尾都没有把主观的厌离定义塞给任何人过。
现代许多佛教现象,常常拿出家众中带有压制的心法来给在家众修持。
好像有欲望就是不好,离弃的。
当时的出家众多是已是止法禅定的高手,甚至是社会高知识精英份子,对他们来说
看破事物的本质是这些要修阿罗汉的必备技能,然后我们把高级心法拿过来唱高调,
连正拳都打不好,还想学踢打摔组合技?
佛法不是酸葡萄理论,也不是道德外送套餐。
佛法不是道德增高垫,比谁戒律严格高人一等。
佛法不是替他人开悟,而是耐心观照他人的痛苦,
陪他一起理性看待之后,等待次第花开。
佛陀当时对在家人宣说的重点,重要的是转化,不是压制。
尤其是大乘兴起时,印度的大商主成为佛教重要的信徒,观音法门也是沿着通商水路
兴起的。
你要叫妻妾成群、华衣美食的大商主们断舍离修白骨观和不净观?
藏传中有所谓的转贪欲为道用
以及道教中的借假修真
转贪欲为道用不是叫我们为享受欲望满足找借口,而是搞清楚欲望困扰我们的本质。
以禅定观察贪欲本身无常的特性,也就是观照烦恼。
《大毘婆沙论》、《瑜伽师地论》言,所谓烦恼是扰乱身心,更进一步驱使我们
去做不善的行为,不是拿放大镜24小时检视我们的念头赏善罚恶,计算自己护法
少几位,护法真的没有那么闲。
贪欲在不扰乱内心的情况下可为适用,变成朝向正念进步的动力。
心理学上就是主客归属分离,减法还原本质,换位思考最后重新赋予目的论。
也就是烦恼的转化,经论上说,佛教中的烦恼是否成为遮障,重点是否会扰乱我们的内心,
妨碍我们进入心理学中的格式化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
例如同样的特质,贪吃可以使人健康不好,却也能使人成为饮食美学专家。
对性好奇可以使人堕落,也可以使人成为两性性学大师。
你不可能24小时都处在好吃和好色的状态,
那你为何要定义自己是一个好吃或好色的人?
一个人能否驾驭其带有的特质,要看他对治的方式有没有效。
你要成为什么人,必须要自己去争取。
佛家和道家的对治法门,修心中常常会用
心猿意马、猴子驭象来比喻
在现代脑科学心理学中,叫做丛林猴子理论
我们大脑的默认回路,是一种内建的动物性系统,是人体用原始机制利用激化情绪
使我们不要离开舒适圈,当人类面临压力恐惧时,情绪高升脑回路变成动物性思考。
为何所有的菩萨身下都有一头强大的动物?
一个人需要能和内心中的原始性成为合作平衡,进而驾驭升华,方能以智慧觉有情
骑过马的人应该知道,骑术不能只用粗蛮的压制手段,而是顺着性子转化。
傻子只想着改变对方,聪明的人则是利用对方特性帮助自己的目的达成。
坐骑越大咖,代表调伏刚强内心的本事越大。
以心理学举例来说,重点是情绪和烦恼如何与我们的主客体归咎分离。
情绪没有好坏,单看对于我们本身产生的影响会不会造成不好的结果。
例如个体心理学中强调的,不是我不快乐,而是我现在处于一个不快乐的状态,
是我们把一种有期效的处境,误以为是固态而永久的。
是我们被动的受制于身体和情绪产生的状态所影响,例如外在反射和激素使大脑无法
进入逻辑处理,以及过于武断和片面的解读自身的经验。
这样的方式在面对身心理状况就是进入病识感觉察。
佛法中强调我们的烦恼,
是基于四大因缘所组成的身体是一种有漏的,受限制的状态,
好比一台系统无法自动跟新的运作平台,将会和不断变化的外因缘世界脱轨,
无法跟新的状态下只能用旧有的资源概念去自圆其说,久而久之就产生我执。
般若品其中的修行,就是包含这种打破固态思维的修行,他是属于观空的重要经典,
般若有诸佛之母之称,因为它含有佛教的重要哲学精神。
可是汉传佛教民俗说法常常把其中四大皆空胡乱解释,
空不是没有,是世间万物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独立不依存而实有
然后有些说法很爱将凡是有相皆是虚妄胡乱解释成假的、或是业障重,
把现象硬塞入主观的好坏善恶判断。
你把虚妄两个字换成虚拟看看是不是比比较好解读?
电脑和现代科技工业的内涵定义,是仅存在人类知识体系中的存有,
这种有相的概念是虚拟的,定义是会更改的。
例如电脑在19世纪的定义早已出来,然而到21世纪他的概念早就更新许多,手机依据
19世纪的定义也是电脑,智慧化汽车工业也是电脑,飞机也是电脑,脑中芯片
普及化也没有人脑都是电脑了。
凡是有相的事物在认知上可以拆解重建以及更新定义而不是受制于其中。
有相的东西是不是假的不需要自欺欺人,他有没有对你造成影响是明摆的事实。
另一个常用但是被人曲解佛法的名言,佛渡有缘人,
出自《金瓶梅第七九回》与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
“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
原话都是强调成事在人、谋事在天,个人能力有限只能听天由命,
史语所学者祝平一还以此句研究明清的医疗市场、医学知识与医病关系
https://tinyurl.com/y4xp4azj
但是民俗上很爱将一知半解的宋明理学,混杂禅学和清谈学来自圆其说。
印度教理论认为世界上的意识都是相互有一定连结的,叫因陀罗网,传说是
帝释天之宝网。
印度教的观点认为,因陀罗意识之网,点线之间所连结的节点,就是阿特曼(ATMAN),
内在自我、梵我之意。而这个自我也有神(GOD)的意思,或是神我。
佛陀认为,重点不是节点,而是连结,世间万物皆无法独立存有。
到了如来藏学派发展为如来藏乃法身在缠,故众生皆有佛性。
众生皆身陷这张因陀罗意识之网,世上哪里有无缘之人?
地藏菩萨言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何况未来佛弥勒教期连动物都要渡化,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华严经‧贤首品》也提到类似概念。
佛陀说过佛法是药,目的是让人达到智慧彼岸离苦得乐,般若涅槃后,
三学也仅是过程中的的工具。
--------------------------------------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作者: mango2014 (hope)   2020-09-07 07:17:00
f大你这篇写得比较浅显喔,我看得比较懂
作者: obawen (景安非)   2020-09-07 07:38:00
推无常还有这篇
作者: newman2001 (mgs)   2020-09-07 07:50:00
作者: geordie (Geordie)   2020-09-07 08:03:00
作者: seretide (筑梦踏实)   2020-09-07 08:50:00
受教了,感恩推
作者: ga037588 (丹枫)   2020-09-07 09:12:00
写得真的太好了
作者: cbugs (liyu)   2020-09-07 09:40:00
作者: Mian1997 (免)   2020-09-07 09:45:00
每一段都可以单独出来讨论涵盖范围很广中国人爱装高深的老毛病简言之就是干话文化不管什么用途不管需不需要不管会不会用到,系统软件装最高级的旗舰版就对了(*_*)b反正盗版软件都是一样价钱
作者: laurelaure (倍返しだ!)   2020-09-07 09:55:00
受教了,推
作者: Mian1997 (免)   2020-09-07 09:56:00
只有在公司用着十几年前的老旧电脑时才会懂得跑不时宜的系统的痛苦。
作者: geordie (Geordie)   2020-09-07 10:16:00
那个上蓝色的字体不利阅读
作者: xoox123 (fly)   2020-09-07 10:43:00
赞 喔
作者: pttsea (心-永远跟随光)   2020-09-07 10:52:00
推~喜欢转化这个说法
作者: chrit13 (无趣)   2020-09-07 10:53:00
不错喔
作者: wolfaith7 (wolfaith7)   2020-09-07 11:50:00
受教了
作者: caryyrac (境界线上的平行线)   2020-09-07 13:13:00
嘘最后一段的百千万劫难遭遇
作者: highjack (我要消除十行方块)   2020-09-07 13:14:00
次弟花开的弟,会否为第字?提问。
作者: eternal999 (月夜幻羽)   2020-09-07 13:15:00
感谢
作者: caryyrac (境界线上的平行线)   2020-09-07 13:18:00
推lance n masques
作者: complexe (complexXD)   2020-09-07 13:57:00
推!!好厉害
作者: FHShih (hou)   2020-09-07 14:52:00
同意,特别是现在自以为是佛教徒的人,却不爱思辩。不了解佛教重视次第和思维,养成一堆嘴上挂名词却不知内涵的教徒拿佛教词汇来砍自己、砍别人,真正该修的却没在修
作者: cbugs (liyu)   2020-09-07 16:29:00
怀孕了
作者: fck302 (天上有神龙)   2020-09-07 16:34:00
现代汉传佛教徒老是六祖慧能不识字来为他们的不学无术作辩解并以此为不落文字障为傲但据考据六祖出身世家大族,改名并装成不识字的樵夫只为避祸
作者: geartrains (行星齿轮)   2020-09-07 17:33:00
作者: cv77811 (咧咧)   2020-09-07 20:14:00
受教了 解答了很多疑惑 也谢谢上篇的c大
作者: kung (死鱼眼)   2020-09-07 20:20:00
受益良多
作者: xoox123 (fly)   2020-09-07 22:23:00
什么是自他平等 自他交换心理训练
作者: richmanQ (于是长大了以后)   2020-09-07 23:05:00
作者: popoallan   2020-09-07 23:33:00
大推
作者: QMJoe (卷小毛)   2020-09-08 01:02:00
受教
作者: swanper (我还死不了)   2020-09-08 02:23:00
大推,总是有人喜欢一知半解把高深禅理拿来框唬,以示高尚,除了带给不明的人更多烦恼也无法解决事情,更多只显的善矫,让人心生不悦。
作者: wugilin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满愿)   2020-09-08 04:14:00
推!赞成佛法应该要生活化、实用化,而不是拿来唱高调的工具
作者: Murster (台中鲁蛇王)   2020-09-08 04:20:00
这篇连我都钓出来,推一个
作者: lonercc (哎哟..)   2020-09-08 12:19:00
可以多写一点吗? 觉得内容很受用
作者: xoox123 (fly)   2020-09-08 13:16:00
感觉有点运用想像力的感觉
作者: RE10205283 (曌天)   2020-09-08 16:00:00
作者: aljinn (Smokeless Fire)   2020-09-08 23:40:00
这篇太正常太实用了总觉得发错板(咦 XD)
作者: ridle (飞天意大利面神)   2020-09-09 03:17:00
推!!认真的正知正见^^
作者: ptt8592 (明月)   2020-09-09 18:18:00
也许有8至9成,说中!但还是有1至2成,并非如此!
作者: fred7620 (文殊师利勇猛智)   2020-09-10 15:43:00
作者: snowcs (abow)   2020-09-11 14:51:00
作者: u96873 (阿均)   2020-09-18 15:03:00
受教了 文殊师利菩萨引导好因缘遇到善知识
作者: gordianknot (curtis_chang)   2020-09-20 10:20:00
作者: l6333133 (l6333133)   2020-10-06 08:17:00
作者: abracadabra5 (阿布拉卡达布拉)   2020-10-11 15:12:00
作者: pkstudenn (Daniel.C)   2020-10-18 23:19:00
推 偶然间点进来这个版 这篇真的唤起我对佛法的好奇心
作者: wangziman (wangziman)   2020-11-13 11:53: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