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关于成佛这件事情?

楼主: ccclum   2014-12-10 09:31:22
※ 引述《mike913 (明心见性)》之铭言:
: 前几天,有一个问我:要如何‘成佛’?
: 我说:你已经是佛,为何还要成佛?
.... 关于这点,我的建议是否可以在文章中提出
1.是从哪里知道这句话?
2.为何认同这句话,是因为有相对等的经验跟体悟呢?
3.如何有把握其他朋友也有同样的见解?
: 佛陀下凡,佛陀本身就是佛,他只是坐在菩提树下静坐,
: 静坐的目的在‘悟’。
前言:
常常听人说,我悟道了,那位师尊悟道了。很了不起。针对这个话题我想提出几个
见解,让大家思考思考。
主题:
1.求道。
为何求道呢? 是因为身子苦、心里也苦,苦来自于生死有情,能够感同身受,能
够无怨无悔地付出,然而就先后次序来说要知道生死是否有情,要能够身体力行
,最后发扬理念,这还是要靠一样能力,那就是"觉察力" (止观、默照)
而形成觉察力的过程,就称为"悟"。
而开悟的过程分两种,一种经由自力精进开悟,而后发心求道。一种经由他力帮
助所以开悟,最后求道,这两者虽有自力跟他力不同,但以禅修过程来看,应仍
属渐修,不是顿悟。故常人讲的开悟开悟,就不应该是顿悟法门谈论的
"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立地成佛"
那究竟何为顿悟法门? 朝闻道,夕死可以矣。如果开悟了马上就可以死去,那就
是顿悟,如果不行,那举凡世上所有人的求道都是渐修。
2.修道
产生觉察力后,人会慢慢体会到"心"的存在,然而这边所言心的存在,严格来说
要清楚理解心不应存在于一定的地方,是因为心会随着时空而变化,心是无常的
,然而心也会因为习惯而产生一定的变化,所以心的变化有时是有所规律,这是
常的表现。所以修道者要清清楚楚心的作用,就是那非空也非有,是常也无常的
"不落两边的中道思想"。
而先学为了简化这非空非有的中道思想的说法,让后学能够了解,于是用了随缘
方便这四个字来代替回应心的变化,但实为时代快速变迁,先学宣扬不力,后学
常把这个随缘方便当成"随便"的意思呀。随便在外的表现是是漫无目的,是如同
柳絮随风飘,在内的表现是迷惑,所以无法使全力去改变现状。
因此产生觉察力后,就要清楚心的体相用,体是表明心的存在处是不著,无一定
处,相是表明心是常也是无常的中道概念,用就是清楚以体相本为一体后,在一
念之间清楚分别迷悟。因此说修道就是在谈论"一念之间、迷悟之间"是真的不为
过的。
3.行道
当有了一定程度的觉察力后,在生活中遇到大小事情仍会执迷,若要坦讨这执迷
如何形成,就好像探讨海水有多少一样,执迷的生存原因是难以探究的呀。然而
某些经典可以探究这层道理,但由于个人机缘不同,有人吃一碗饭会饱,有人吃
半碗就觉得足够,有人却怎么吃都觉得少了一味,所以要破除执迷一定靠实修的
法味。说法味可能太难了,就把法味变通定义,老老实实地面对生活,从生活中
找寻生命意义。
所以知道心的体相用,接下来就是"行动"。而我认为首要之行,必须是"尽孝"
(这边不谈论出家众的发心)。
在这万缘组成的世间中,每个人都有自己要面对的责任,人并不是平白无故就蹦
出来,如果不能体会父母之恩,那就算拥有多少神通,多少知识技巧,最终都是
无所用处。当然每个人除了尽孝之外还有很多责任,这边也就不多作坦讨,只是
希望各位能够清楚自己今生身为人的责任在哪,好好地完成它后,再往这个器世
间弘扬法理,自然因缘俱足水到渠成。
4.成道。
世人说悟道,不过是渐修,吾说心中悟,也是需渐修,
天地如一室,何来顿悟门,既入顿悟门,焉能包天地
5.了道。
一切名皆空,什么时候可以把全部都丢光光,那就什么时候体会" "。
结论:
各位要好好认真积极正向呀。
: 而我也很坦白的告诉这位朋友,你可能问错人呢?
: 我来的目的不是要成佛,而是要来完成使命与任务。
: 大家觉得呢?
: 竟然是嘴砲板,那就来听听 大家的想法↓
: 以下开放 你的想法 ,可以自由自在发挥,毕竟有一句话叫:佛不可说
: 而这个说 就是 要 悟 拉,佛陀 也不会告诉你要如何成佛?
: 因为 干他屁事,否则他 _____
: Mike
作者: guest2008 (guest)   2014-12-10 10:02:00
我棉一定要像3C大一样认真喔~~
作者: AC82853190 (神经病)   2014-12-10 10:11:00
成什么境界是不是已经到"证"而不只"悟"了?
作者: sinfox (肥!!宅叔)   2014-12-10 15:03:00
不要想着成佛,先把人当好。
作者: secret7710 (好麻烦)   2014-12-10 17:38:00
推楼上s大
作者: jojolovetata (吾爱爱吾)   2014-12-10 19:29:00
我有30cm 真的!
作者: paddyh (paddyh)   2014-12-10 20:17:00
太长了
作者: jojolovetata (吾爱爱吾)   2014-12-10 23:59:00
木鱼30cm长 还好吧 ???
作者: paddyh (paddyh)   2014-12-11 01:45:00
我是说30公分那个 太长了
作者: jojolovetata (吾爱爱吾)   2014-12-11 21:16:00
嗯 有佛性
作者: PRME (嘿嘿嘿)   2014-12-13 02:30:00
至少要了解不二和无我是同一件事
楼主: ccclum   2014-12-14 17:25:00
缘起性空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