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志好读版:https://vocus.cc/article/68cec418fd89780001f86a47
深宇宙展:太空舱、月面车、小行星粒子......一窥日本最新太空计画发展
或许是因为前阵子在X上追踪不少日本天文和太空机构的关系,动态墙上不断推荐我去看
“深宇宙展”。这次刚好藉著去富士山看月食的机会,顺道经过东京,去日本科学未来馆
一探究竟。
“深宇宙展”是由位于东京台场的日本科学未来馆、NHK及东京新闻所主办的特展,展期
从7月12日至9月28日,成人票价是2200日圆。随着世界各国的太空商业与科学研究发展日
益蓬勃,2024年H3火箭成功发射之后,日本的太空发展也正式进入下一个世代。此次特展
便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日本国立天文台等机构合作,透过模型和实体物件
展示日本从火箭、人造卫星,到月球、火星的探测计画,让观众对于日本从现在到未来的
太空发展有深刻的了解。我到访这天恰好是周日,尽管特展门票不算便宜,还是有许许多
多的家庭都携家带眷来看展,花了大约十多分钟才终于排队进去。
特展分为四章,分别以宇宙开发的最前线、在月球拓展人类的活动、火星探查,以及更深
远的宇宙。在看完开场的影片之后我进入第一章的展区,2024年成功发射的H3火箭整流罩
1:1模型便抓住了我的目光。H3火箭是继H-IIA火箭之后,JAXA推出的下一世代火箭型号,
带着H-IIA火箭发射成功率达98%的经验,H3火箭在整备时间和发射成本都更为降低,让日
本强势赶上近年的太空热。现场以H3火箭为核心,不只是模型展示而已,还有JAXA收藏的
日本第一支实验用火箭:铅笔火箭实物,还有真实的整流罩、管线保护套、钢板等等零件
可以让观众真实触摸体验。除了真实的火箭零件之外,第一章展区另一个看点就是日本企
业家前泽有作在2021年前往国际太空站旅行时,返回地球所使用的太空舱和太空衣实物展
示,对喜爱太空旅行的朋友来说肯定是不能错过的展品。
来到第二章和第三章,展览将目光转向地球以外的月球和火星。除了甫于2024年初成功让
日本跻身登月俱乐部的小型月球探测器SLIM模型之外,为了响应加入美国主导的阿提米斯
载人登月计画,展场也展示了预计在计画中使用载人月面车的大型模型、试验用轮胎等等
。而在火星展区,策展方利用大型萤幕带着观众飞越火星上的水手大峡谷,看见火星上曾
经有水流过的地形,让人有身历其境之感。而日本亦即将在明年开始MMX火星探测计画,
目标是采取火星卫星上的土壤样本并带回地球,若成功将会是太空史上第一次达成带回火
星系统样本的壮举。
最后的第四章,观众跟着隼鸟号探测器的脚步,朝向更加深远的小行星带前进。JAXA的隼
鸟号和隼鸟二号探测器过去曾分别成功从糸川小行星和龙宫小行星取回土壤样本,这次的
展览特别将两个小行星的土壤粒子展出。这些黝黑的小粒子经过上亿公里的旅程来到地球
,没想到我现在能够透过显微镜放大,仔细地端详上头的特征,或许这就是我和天上的星
星最近的距离吧。
从400多年前伽利略首次使用望远镜观察星星以来,我们不断将视野望向更深的宇宙。上
个世纪在太空科技的发展带领下,我们也透过各式各样的探测器实际抵达了那些在天上不
停运转的行星。除了太阳系的探测之外,透过ALMA阵列等大型望远镜计画,人类未停下脚
步,持续将目光放向更遥远的宇宙,甚至终于看见了黑洞的真实面貌。我们还能飞多远、
看得多远?或许就是展览最后要给观众带回去的疑问。我想,“深宇宙展”不只是传递最
新的太空科技与天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让观众知道宇宙深处无限的可能性。
尽管台湾近年也参与不少国际天文观测计画,但回到基层教育现场,我们似乎仍停留以实
用为目标的知识传递,甚少让孩子去认识未来的可能性、去指引他接近梦想的路径。此次
看完“深宇宙展”之后,我深深认为这是我们教育及社会中最为缺乏的一块。即使台湾的
科技实力再强大,没有梦想、放弃挑战最难事物的社会,终究只会停滞并等著被别人超越
。虽然这次特展的展期只到9月28日,但接下来自10月18日起为期三个月,展览将移师爱
知县的丰田市博物馆,欢迎大家抽空到日本来感受宇宙深处的无限可能性。
探访时间:2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