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jksen (Sen)
2025-07-07 11:05:25天文学家首度亲睹“二度爆炸”死亡恒星 颠覆超新星认知 https://reurl.cc/5Rg9LR
记者林育如/编译
天文学家首次捕捉到一颗死星发生两次爆炸的视觉证据,这种被称为“双重爆炸”的现象
,挑战了传统认知,显示部分恒星可能在未达到超新星爆炸所需的钱德拉塞卡极限质量前
,就已经爆炸。
根据《SPACE》报导,本次观测是透过设于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VLT)
及其多单元光谱探测仪(MUSE)进行,锁定位于距离地球约6万光年、南天豺狼座的大麦
哲伦星云内的超新星残骸SNR 0509-67.5。该残骸于2004年首次被发现,推测距今约400年
,这次的深入观测成功揭示其内部结构及爆炸历史。
研究团队确认,SNR 0509-67.5 的前身为一颗白矮星——这类恒星是太阳类型恒星在耗尽
燃料后形成的高密度残骸。过去天文学界普遍认为,白矮星若持续从伴星吸收物质、质量
接近钱德拉塞卡极限(约为太阳质量的1.4倍)时,将引发一次完整的Ia型超新星爆炸。
然而本次观测显示,白矮星甚至未达该质量门槛,就可能因“双重爆炸”而终结。
根据理论,当白矮星吸积伴星物质时,其表面会形成一层不稳定的氦气包层。一旦氦层先
行引爆,便会激发向内的震波,引发核心爆炸,进而摧毁整颗白矮星。这次观测首次在超
新星残骸中发现双重爆炸留下的“化学指纹”,视觉上亦呈现爆炸所造成的层层结构,为
这项理论提供直接佐证。
负责该研究的新南威尔斯大学研究员Priyam Das表示,这项成果不仅解答了白矮星爆炸的
核心谜题,也为超新星的分类与爆炸机制开启新页。他说:“白矮星的爆炸一直是天文学
中的关键课题,而这项具体证据,不但帮助我们厘清其爆炸触发条件,更带来令人惊叹的
宇宙视觉画面。”
该研究已于2025年7月2日发表于《自然天文学》期刊,未来也预期将对超新星爆炸模拟、
宇宙距离测量标准及宇宙元素形成理论产生深远影响。
资料来源: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