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30岁的青年来说
爸妈差不多到了50岁上下
可能正在面临一些“中年危机”
常常会自我怀疑
关于中年危机的概念,相信大家应该不算陌生
但关于年轻人的“青年危机”
过去的研究跟讨论,可能就比较少了
所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聊聊“青年危机”吧!
你会不会常常觉得,自己的人生好像卡住了?
不管工作还是感情,好像都有点失败
明明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一直想辞职
但不知不觉,就还是做了两三年
因为发现根本没有本钱放弃这份薪水
又或者,虽然没有特别想要结婚生子
但打开社群平台,常常看到自己的朋友
又要结婚、或是准备当爸妈、换了更好的工作
相较之下,觉得只有自己一直原地踏步
如果刚刚说的这些,你有中好几个
那么,你可能正在面临所谓的“青年危机”
不过别担心
这世界上有将近8成跟你年纪差不多的人
都有一样的感觉
但青年危机到底是什么?
这个问题又是谁的错?
如果我已经陷入青年危机的状况
又可以怎么帮助自己呢?
【青年危机是什么?】
所谓的“青年危机”
指的是25岁左右的年轻人
在大学毕业到出社会之后
容易面临到的一种心理状态
面临青年危机的人,常常会自我质疑
甚至是自我否定
而如果长期处在这样的困惑和压力状态
但没有妥善处理,对心理健康
就会有一定程度的伤害
不过就像我们一开始说到的
比起“青年危机”
大家更常听到可能是“中年危机”
的确,过去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
多半比较关心“青少年”或“中年人”面临的危机
这些危机可能是因为人的状态改变
但调适不过来,所以有卡关的感觉
但最近几年,学者们慢慢发现
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
都表示自己“人生卡关”,需要帮助
知名的商业社群Linkedin
在2017年就曾进行过一次调查
结果发现全球有75%的年轻人
都表示自己正遭遇“青年危机”
这显示了一件事,就是这样的状况
其实非常普遍。那到底是发生了什么状况
会让那么多人都面临“青年危机”呢?
【青年危机,是因为小时候过太爽?】
有些人认为,之所以会有青年危机
是因为过去这十几年的青年
大部分出生在经济稳定的时代
他们学生时期的过得太安逸了
所以社会才会很难适应这样的竞争力
在世界各地,青年们常常会被贴上一些标签
像是美国的“千禧世代”
日本的“宽松世代”、台湾的“草莓族”
这些标签之间有个共通点
就是认为这群人
“小时候过太好,长大后抗压性很差”
但真的是这样吗?
有一些研究者认为,青年危机的出现
可能只是以往的青少年危机
在高等教育普及之后,被顺势“延后”了
以前教育不发达、经济比较差
很多人中学毕业、在还是“青少年”的时候
就出社会赚钱,被迫要当小大人
在那个时代,很多类似处境的青少年
都会因为不习惯这样的转换,面临很大的压力
但对现代人来说
他可能一直到20几岁,都还是学生
并不用当小大人,更不会面对到青少年危机
但人总是要出社会,该还的还是得还
于是过去被跳过的青少年危机
在大学或研究所毕业后
还是以“青年危机”的型态,找上了大家
换句话说,这种因为“出社会”
而突然要扛下的“对于大人的期待”
从以前到现在一直都在,并没有消失
只是因为环境改变了
现代人要面对这个压力的时间
从青少年被延后到了青年
而且,也有人认为,社会环境所带来的改变
还不只是把危机的时间,往后延而已
连思考事情的方式,也不一样了
【青年危机,是因为价值改变了?】
根据一份美国对大学新生所做的调查发现
在1967年,只有 42% 的大学生觉得
“要在毕业后赚很多钱”这件事非常重要
但到了2005年,这个数字却暴增到71%
换句话说,这40年来
大家可能越来越看重“物质生活”
所以有人就解释,因为大家现在的需求更多
所以“担心无法赚大钱”的压力,也跟着变高
以前只要能吃饱、穿暖、有地方住
就已经是“过得很好了”
到了现代,吃穿基本上不成问题
但大家还得额外烦恼自己的手机
电脑规格、网络速度
而且,虽然平均生活开销增加
但薪资水准却没有对应提升
既然存不了什么大钱
那么比起买房子或养孩子
大家宁愿拿去偶尔吃顿大餐
出去旅行或是在家里用手游课金
但这样的生活方式
其实不太符合社会对于“大人”的期待
许多人的父母辈因为早出社会
25岁的时候已经存下了一笔钱
买车买房、结婚生子,当个“真正的大人”
但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
薪水扣除生活费就没剩多少,每个月存的钱
不吃不喝30年都不一定买得起房
根本没有本钱去追求“大人的生活”
对某些人来说,结婚早已不在人生规划当中
不谈恋爱也没关系;至于工作?
理想又不能当饭吃
觉得工作的重点就是养自己的生活和娱乐
当他慢慢习惯这样的想法
过得也还满快乐的时候,但偶然看到身边的人
走在“相对正常”或“符合社会期待”的路上时
还是会不小心被刺激到
然后掉入一个“自己怎么这么废”的洞里
从以前到现在,人跟人之间的比较
一直都无可避免
但社群网站的出现
开始让“比较”这件事,变得不太一样
【青年危机,是社群网站害的?】
没有比较没有伤害,但社群网站出现后
人与人的比较变得更容易
也更频繁、更激烈,许多人认为
这其实才是导致青年危机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以前,除了时常联络、见面的朋友
要知道别人过得怎么样,并不是特别容易
但有了社群网站后,大家的生活近况
手机随便滑一滑就可以看到
但社群网站,毕竟是个展现自己的地方嘛
许多人都是报喜不报忧
有时候过得不是很顺遂
也还是会选择呈现“好的那一面”
比方说,有个朋友突然宣布
“要去环岛2周,为紧凑的生活充个电”
让大家都很羡慕。但实际上他是因为被放无薪假
心情很差又没事做,干脆出去走走
又或者,有朋友突然宣布
“又多添一宝了,之后要更加油”
获得很多祝福,甚至有人猜测
他们能养得起很多小孩,经济状况应该很不错
但可能这一胎完全是个意外
很多原本的生涯规划都因此被打乱
对当事人来说,这些发文可能有激励自己的效果
但对外人来说,却可能会误以为
每个人都过得很棒、很充实,就只有自己最差劲
有些人可能会说,那就不要看、不要比较嘛!
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好!
欸!确实有研究发现,减少使用社群网站的频率
还真的有助于减缓青年危机的状况
不过,除了少滑FB、IG之外,还有什么方法吗?
【面对青年危机,可以怎么办?】
亚马逊的畅销作家“亚当·波斯沃斯基”
曾在他的TED演讲中,分享自己面对青年危机的经验
他说,自己曾跟室友分享想要离职的事
但他的室友只是泼他冷水
告诉他“谁不讨厌自己的工作?
吞下去吧,这就是生活。”
但他后来因缘际会,认识了一些新朋友
他们在听到亚当说“想辞职”的第一时间
就直接问他“什么时候?”
让亚当开始去认真思考这件事
他认为,多认识这种有信念的、积极的朋友
可以得到更多改变的勇气
而且他强调,决定改变后
只要专注在自己的目标就好,不需要一直和别人比较
另外,英国格林威治大学
长期研究青年危机的“奥立佛・罗宾逊”教授
同样也是建议大家“勇敢去尝试新的事”
但给出更具体的指南
他建议大家,从小的改变开始就好
不需要一次就要做出离职或分手
这种比较重大的决定
他建议可以先列一份清单
找出想要改变、而且真的能去尝试改变的事之后
接着去衡量每件事情,大概需要付出什么代价
再从那个最容易、或牺牲最小的开始
除此之外,他也建议大家可以多了解一些和
“青年危机”和“成人初显期”有关的知识
多和别人聊聊自己的问题
更认识自己现在的状态
有闲暇之余,可以去做志工帮助别人
这会有助于大家摆脱“觉得自己很没用”的状态
【我们的观点】
我们之所以会开始研究这个题目
就是因为发现好多好多2、30岁的年轻人
都遇到了类似的困境
那时候我们就在想
有没有哪个名词可以用来解释这种现象级的困境
后来,我们找到“青年危机”这个字
在找资料的过程中,非常认同罗宾逊教授说的
其实光是多了解一点点这个议题
很多心里的焦虑就能舒缓很多
像是了解到青年危机其实很普遍
大家都差不多,可能就比较不会觉得
啊只有自己特别惨
也比较不会那么容易被别人的“美好生活”刺激到
当然,比较大概还是难以避免,但我们觉得
现代人可以选择的生活方式很多元
并没有一定要过怎么样的生活,才能当个“合格的大人”
你可能还是会羡慕别人过得很好
但并不代表自己就过得比较糟
又或者你真的觉得自己的人生就是卡住了
但你的生活方式
说不定也是好多人内心默默羡慕的
到后来,也许你就会发现
欸其实我自己过得还不错嘛!
当然,如果你还是觉得想要改变,那也很好
不妨就先试着踏出小小的第一步
列出可以去做的清单吧!
内文来源:https://youtu.be/Q_cI03VvHVs
参考资料:
→15 SIGNS YOU’RE HAVING A QUARTER-LIFE CRISIS - Independent:
https://bit.ly/3wjGdm5
→“我的人生是不是有点失败”,30 岁前容易罹患的“青年危机”|女人迷 Womany:
https://bit.ly/3KW8Mdi
→拒绝将就:四分一人生危机 | Adam ""Smiley"" Poswolsky| TEDxYouth@MileHigh:
https://bit.ly/3CVz4JK
→How to turn your quarter-life crisis into quarter-life catalyst:
https://bit.ly/36DKciE
【 延伸阅读 】
→New LinkedIn research shows 75 percent of 25-33 year olds have experienced
quarter-life crises - LinkedIn:https://bit.ly/37FKh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