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十个烹调小窍门让菜更好吃

楼主: t82316 (troy)   2017-05-10 09:20:46
十个烹调小窍门让菜更好吃
https://myhealth911.com/20170510_714141.html
有时候做菜不是只是觉得很简单,许多前置作业有很重要,像青菜用水煮在几分钟之类
调整,营养价值才不会流失,毕竟烹饪是现在每一个人都会接触的事情。
一、烧青菜时出锅前放盐
出锅前放盐可以让减少渗透到叶菜内部的盐,舌头接触到仅仅停留着叶菜表面盐时,就能
感受到咸味,可以起到降盐的作用,另外开始放盐,盐跑到菜里后,菜里的水就会跑出来
,这样炒出的菜就蔫蔫的,少了清脆口感。
二、煲汤用的鲜肉先焯水
煲汤用的鲜肉先焯焯水能去除肉中的血沫子和腥味儿,这样煲出来的汤更清亮更鲜美,不
过得凉水下锅焯水,而且水没过肉,待水开后一两分钟捞出,这样水温度会从外向内慢慢
扩散,表面蛋白质不至于快速变性凝固,煲出来的肉就不柴;这样肉的鲜味儿也不易流失

三、煮鱼汤之前先煎鱼,汤才会变白
鱼富含蛋白质,不过炖鱼时它可不会轻易溶于水,油煎过程破坏了鱼的表面组织时,蛋白
就容易溶于水;
而蛋白表面的氨基酸往往都是两面派,一头亲水一头疏水,亲水的一头溶于水,疏水的一
头却会全力靠近脂肪;
正好油煎时放入的油随着水的翻腾,被水拍打地粉碎,变成一个个小油滴,疏水的一头就
把一个个小油滴包裹起来。这样煎鱼放入的油就不会整片整片地漂浮在鱼汤表面,而是分
散成了一个一个的小油滴,这些小油滴在光的折射作用下就呈现了我们看到的乳白色。
四、煮骨头汤续水时添热水,汤才会一直保持白色
胶原蛋白含有较多甘氨酸、脯氨酸和羟脯胺酸,它们之间之间错综复杂的纠结在一起就形
成了胶原蛋白的嚼劲,这就是啃猪蹄时的Q口感,而且动物越老其胶原蛋白越有嚼劲甚至
嚼不动嚼不碎。
不过胶原蛋白经过加热后就会转化为明胶,热水下明胶溶于水,溶于水的明胶不仅亲水还
亲油,所以会包裹骨髓里释放出的小油滴,这些小油滴在光的折射下便会呈现出乳白色;
但是熬骨头汤时续水如果加冷水,明胶就会凝固,凝固到一块的明胶只能逃离油滴,逃离
的小油滴抱团取暖般的聚集在一起形成大油滴,就是肉眼可见的油汪汪的一层油。所以熬
骨头汤续水时要加热水,汤才会一直白。
五、除了用料酒去腥还可以用什么去腥?
鱼体内的氧化三甲胺、堿性氨基酸分别会在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生成具有腥味的物质,另
外鱼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也会产生有腥味的物质。
所以原理上来讲,选择新鲜的鱼腥味更小,酸降低堿性氨基酸发应可以除腥,减少脂肪氧
化可以减清腥味,加入与腥味物质反应的物质可以破坏掉腥味,用其他更浓郁的味道可以
掩盖腥味。
料酒含有约10%的酒精,也含有花椒、大料、桂皮等香辛料。其中酒精的渗透性和挥发性
都很强,所以可以通过渗透到食物中带着腥味物质挥发掉达到去腥的目的;
另外料酒含有芳香气味的酯类可以掩盖鱼腥味;而花椒、大料和桂皮中的抗氧化成分可以
降低脂肪酸氧化引起的腥味,还能通过自身的香辛味掩盖鱼的腥味,除了花椒、大料和桂
皮,姜、葱、丁香、月桂等香辛料有去腥效果也是这个原理。
另外醋也能通过与堿性氨基酸的反应减少腥味物质的合成。所以蒸鱼时除了用料酒醃一下
,还可以把姜塞到切的花刀里,做鱼汤时可以加油和各种大料煸一下,出锅前放点醋除腥

六、蛋液拌匀米饭后再炒,可以让蛋炒饭粒粒分明
做蛋炒饭时饭粒特别容易粘在一起形成一团,这使得入味困难,蛋炒饭口感不均;
但是炒之前用鸡蛋液把米饭拌匀,让蛋液包裹饭粒,炒得时候饭粒之间就不易粘连,这是
因为蛋液的主要成分是卵磷蛋白和卵黄蛋白,它们加热凝固后黏性降低,很容易搅碎;就
像是炒鸡蛋,即使炒成了大的鸡蛋块,也很容易用铲子搅拌成鸡蛋碎。
七、盐加多了怎么挽救菜的味道?
从降盐的角度讲,盐放多了涮著吃是最简单的解决方案,但是涮的过程中也会涮掉油;如
果油本身放得少,再涮一涮就寡淡了;
所以盐放多了可以再切一点可以搭配又容易熟的菜进去,比如西葫芦炒鸡蛋、芹菜炒豆干
等菜,可以再放点青椒;炖菜放多了盐,再放点容易熟的叶子菜;这样菜量大了,稀释了
浓度,吃同样量的菜就起到了降低盐摄入量的作用。
还有一个补救措施,起不了降低盐量作用,但是可以降低盐味,那就是加点白砂糖,因为
糖可以降低人对咸味的感受。
八、炖肉前用菠萝汁醃一下
炖肉时经常炖的柴,可以提前用菠萝汁或者木瓜汁醃一下,其中的菠萝蛋白酶或木瓜蛋白
酶可以切断肉的蛋白纤维,让炖出来的肉更嫩。
九、水开了再蒸鱼,鱼肉更鲜美
蒸鱼时水开了再下锅可以让鱼的表面快速变性凝固,锁住汁液,鱼肉更鲜美,同时不用担
心鱼的表面快速变性凝固肉会变柴,因为鱼肉的纤维细短,非常鲜嫩,不像牛肉纤维粗壮
,快速变性凝固后嚼不动。
十、菜太辣加点酸可以减轻辣味
辣椒的辣味主要来自辣椒堿,如果做得菜太辣可以放点酸,比如柠檬酸或醋,酸性环境会
影响辣椒堿呈辣味基团的能力,从而降低辣味;另外酸味也会分散对辣的感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