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是人类最大的武器,
文明之所以进步,
几乎都仰赖先人的奇思妙想。
既然人类可以说是靠思考维生,
以思考为乐的消遗自然因运而生。
不管是最古老的壁画迷宫,
还是语言产生后的谜语,
甚至是后来更细致的对联,
从意义来看,
都是一种谜题(puzzle)的形式。
而日本最流行的本格派推理小说、戏剧,
更可以说是以文字构筑的
语言迷宫、语言puzzle。
而近代,实体益玩(mechanical puzzle),
还有纸上动脑游戏诸如数独之类蔚为风尚,
都再再证明人们对puzzle的关注不只是兴趣,
甚至可能是一种本能。
puzzle 是人与谜题之间的对决,
所以大部分的puzzle是一个人玩的游戏,
而且答案必须要少,
最好只能有一个,
否则便会认为谜题设计的不够精巧。
例如许多人就无法接受一个多解的数独。
一个人就能完成的杀人案件或不在场证明,
就是比有共犯来得令人拍案叫绝。
而在教育上,
我们也习惯每一个题目都有一个标准答案,
你可以说这是一种知识型puzzle。
尽管有人认为这过程之中,
动脑的成份并不多,
但我们还是时常可以在电视上,
看到许多冠以“智慧”“金头脑”之类的
知识型puzzle的问答节目。
此外,人们已经习惯用思考来
解决生活上各种难题,
所以会很自然的讨厌“无解”这回事,
因为无解通常意谓著挫折。
解决问题的第一个动作通常是分析,
所以大多数人也喜欢每个行为背后
都有一个充分的理由。
puzzle 容易导致的思考陷阱
总之,简单的来说,
人们喜欢 puzzle 的理由通常是:
1. 每一个 puzzle 都是一场思考力的对决
2. 每一个 puzzle 都有一个标准答案
3. 每一个 puzzle 都有脉络可以分析
但是这样的喜好,
却容易带来以下的思考陷阱:
1. 将事情复杂化
2. 难以接受无解或多解
3. 难以接受没有理由或无意义
先来看看以下这则经典寓言:
父子与驴
一对父子牵着一匹驴子准备进城求售。
一开始,路人指指点点说道:
“怎么有头驴也不知道骑?”
于是爸爸牵驴,儿子骑驴。
路人看到后,又皱起眉头说:
“这个儿子怎么这么不孝顺?”
父子俩赶快交换位置,爸爸骑驴,儿子牵驴。
之后路人看到又说:
“这个爸爸怎么这么不爱护小朋友?”
于是父子一起骑上驴。
路人一看,大惊失色:
“这两人怎么这样虐待动物?”
最后父子两人无计可施,
只好合力把驴子扛进城门。
结果,还没走到市集,
父子俩已经累得半死,
驴子也因为挣脱掉入河中溺毙。
许多文章写到这就开始注解
“人不应该耳根子太软”。
然而这篇寓言最最经典的应该是:
1. 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说的是对的。
2. 每一个人所提出的意见也的确都有道理。
3. 有理的意见却无法同时实施,甚至抵触。
试想,当那些提意见的路人如果同时聚在一起
会发生什么后果呢?
1.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
2. 既然我是对的,而你和我不同,
所以你是错的。
当每个人都用之前惯性方式去思考,
那么争执就产生了。
他们似乎没有
“每个人的意见都可能是正确”的选项。
这种情况在各种大大小小的讨论区都会出现。
你可以不认同,你可以持保留态度,
但是你不能单纯因为别人的意见和你不同
就马上反对或是谩骂。
请在内心事先做好“全对推定”,
冷静思考,
否则你马上会陷入父子与驴困境,
而出现其实完全没有必要的争吵。
两条领带
一个喜欢吹毛求疵的女人,
买了两条领带,送给她丈夫。
第二天早晨,她看见丈夫戴上了其中的一条。
那女人很不开心地说:
“难道你不喜欢另外一条吗?”
这笑话从我有记忆以来,
就一直出现在大大小小的笑话书里,
可是却完全笑不出来,
因为实在是找不出笑点。
后来长大才晓得,
哦,不管怎么样都不能让文中的女人开心。
这则笑话后来又给我更深的领悟:
人家不采用你的意见,并不表示你是错的。
这部分和方才
父子与驴似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然而父子与驴描述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困境,
两条领带的找碴意味比较浓厚。
它可以不必是困境,
是因为某人的刁难才产生。
例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以下的例子:
Q: 为什么3D红蓝眼镜不用红色跟绿色?
A: 因为如果用红色跟绿色,
你就会问为什么不用红色跟蓝色。
有时候事物的选择,
其背后不一定有什么特殊的理由,
即使有,意义也不重大,
就像两条领带一样,
即便你找到一个能够说服自己
又能说服别人的理由去戴其中一条,
但那又怎样呢?
你也不能一次戴两条领带。
所谓的理由只是帮助做决定罢了,
意义一点也不重要。
别像一只不知该选择吃哪边的草,
最后犹豫不决然后被饿死的驴子就好了。
你可以有求知欲,你可以有好奇心,
但请接受你想问的问题,
有可能不是一个问题。
汉堡营养学
专家总是叫我们不要吃汉堡这种垃圾食物,
要多吃营养的食物。
例如白面包、芝麻、生菜
、蕃茄、酸黄瓜、起司和牛肉。
首先,我并不觉得专家是说不要吃汉堡,
而是不要吃速食。
因为速食肉品加工过程很可能是不健康的,
再加上油炸的鸡块、薯条,
配上高糖的饮料,当然不健康啦。
再回过头看看汉堡...
速食店里的汉堡,其食材的比例很糟,
更是它不健康的原因之一。
一个健康的汉堡基本上是叠不起来的,
像美式餐厅那种摊成一盘的汉堡,
才有可能吃得健康。
(当然接下来就是看肉品的处理方式)
汉堡营养谬论,其问题在于比例错误。
就像老板发一粒粽子或一枚月饼,
便宣称公司有三节送礼福利,
或是中午只给十五分钟,
便说公司有午休一样。
中奖机率谬论
小明决定去买彩券
因为他发现彩券买了之后,
只有中与不中两个结果,
所以中奖的机率是50%。
中与不中的机率,和汉堡的例子一样,
在比例方面是有很大的差别。
虽然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但很多人却经常犯这种错误。
圣筊的机率
2006.3.22
连掷8圣筊 机率1╱6561
〔记者郭芳绮/恒春报导〕
连续掷出8次圣筊机率有多少?
答案是1/6561!
一名国中数理老师说,掷筊会出现3种情形,
每种筊出现机率就是1/3。
连续8次都掷出圣筊的机率,
也就是1/3的8次方,等于1/6561。
不过如果将“笑杯”和“阴杯”
都归类为不获神明认可的同一种类型,
另一种就是获得神明认同的“圣筊”,
总共只有两种类型,圣筊与非圣筊,
那么,出现圣筊的机率也就是1/2,
连续出现8次圣筊的机率就等于1/256。
一般民间约定俗成礼仪中,
掷筊出现情形有3种,一平一凸称作“圣筊”
意味信徒问求已获神明认同;
两个平面则称作“笑杯”,
代表神明不置可否,通常被视为神明不认同,
信徒会重新再换请示内容,再来一次;
最后就是两个凸面,称作“没杯”或“阴杯”
表示神明很明显的告诉信徒,祂不认同。
文中很明显犯了机率上的“比例错误”,
每次掷出圣筊的机率应该是 1/2。
父子与驴和两条领带说的是用和不用,
对或不对这种两种状态的问题,
但汉堡营养谬论说的不只是有或没有,
而是有,但有多少的程度问题。
我们在讨论事物时应该用不同的角度,
因为每一个事物都是“多维”的,
应该要用不同的象限去分析。
心理测验 - 把大脑当成秘密盒
所谓的心理测验大致上分成两种,
一个是对于目前现状的描述或反应。
例如:
你常会感到空虚寂寞觉得冷吗?
当有人反驳你的意见时,
你会立即反击回去吗?
还有一种是意识形态,没有特定答案。
例如:
图中有位女性趴在桌上睡着了,
请问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不管是哪一种,都是试图以问答的方式,
来勾勒出受测者的大脑连结。
每个人即使接收到相同事物的讯息,
其连结也是不一定相同的。
例如你在吃豆花的时候和女友分手,
那么“豆花”就和“悲伤”产生了连结。
也就是说,
你所遭遇的每件事都在造就你。
同样的,你的思考模式有很大一部分也受了
大脑连结支配。
因为大脑是很繁忙的生理机器,
所以思考的第一时间都是走捷径。
而这个捷径就是我们会掉入思考陷阱的主因。
有时不妨停下来,回头看看自己的选择,
别让自己受到惯性的陷害。
人生的意义
前面谈了很多答案的选择,
但事实上,有些时候,
问题是没有解答的,
而且也必须要坦然接受“无解”这件事。
就像所谓“人生”其实根本没有所谓的意义,
意义这种东西只是为了让人们好过,
所创造出来的东西。
我最常看见的一个例子是,
一个人在玩魔术方块,
动作很快,
然后另一个人过来,
可能是父母,可能是朋友会说:
“啊你玩得很厉害是没错,
但这个有什么意义?”
其实这句话是完全经不起考验。
因为我也可以说,
你赚大钱,享受荣华富贵又有什么意义?
这就回到最初父子与驴的情况,
你有你的意义,我有我的意义,
为什么你的意义必须是我的意义?
每一个人都可能是正确答案,
讨论这个实在有点无聊。
人生最特别的是,
每一样东西都可能是你的答案,
但是也有可能每一样都不是。
坦然接受多解,
也坦然接无解,
不要为了追求一个最佳解而舍弃各种可能,
也不要为了硬要有解而挤出一个不好的答案,
才是一个不受限的自由的大脑,自由的思维。
puzzlez
2015/12/15(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