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记事 Morrison 2

楼主: hesione (我离开我自己)   2022-11-01 05:48:37
早上赖床忽醒忽睡还是梦见他
醒来内容一点不记得
但大概还是相同主题/感受
心很沉
哭了一下
起床喂猫 吃早餐 煮咖啡
好喝的咖啡让心情舒服很多。
...
Toni Morrison的纪录片还没看完
第一次碰到这种内容太好需要慢慢看的情形
她访谈里的每一段话
都让人有很多思考
觉得需要停下来好好想想
有些话更难以解释的深深触动我
(听完会起鸡皮疙瘩)
与其说是内容 不如说被启发/惊艳于她看待世界的方式
之前上了两堂非常深入的电影课
更多是非常实际层面对于业界/实际工作上的know how
其中也有提到纪录片的部分
课程绝对非常非常受用
但在看了这部片之后
我深深体悟到
真正的极致 到最后核心还是灵魂
当然你需要那些技术技巧才能达成目标
这部片或许有一百种其他的方式达成不同的效果
(甚至可能是对主流观众更好更有效)
但天花板
真正的天花板
还是取决于内容/灵魂
...
想想有趣
Tinder Swindler和接着看的这部片
正好完全相反
记得自己看完TS过两天又再随手快转了一次
或许是有些暗暗惊愕于其"空"的程度
想确认是不是有自己没注意到的地方
没有就是没有
整个被诈骗的过程
几乎像好莱坞主流热门片的烂戏
所有的所有
只有(快速的)情节
只有 "what" "where"
但几乎没有 "why" 也没有" how"
当事人对于相处历程描述的方式和内容
是穿的衣服 吃的东西 买的礼物 地点场合
"每天联络讲早安晚安"
谈工作 只有(编造的)背景 做什么 是什么
但除了"数字"(生意多大)以外
想法呢? 观念呢? 性格呢?
所谓让她感觉很好的 "个人/私人" 还是what(有小孩几岁)
关乎私领域的事实背景交代是算多私人?
随便分享发生过的事就算是emotionally closed??
那些对话留言
(甚至只是快速扫过的 我都有按暂停尽量辨读)
几乎没有任何让我觉得足以建构出一个够真实的人/角色的地方
为什么当事人
亲自跟对方相处却对此无感?
只要这个人的良好的壳子存在
维持形式表面上的对话互动
这样就可以了是吗?
电影里戏剧里
角色只要见到面就会相爱
只不过是省略
你以为是人们知道的常识
但这种省略
照搬进现实生活
这些当事人却好像全不以为意
在我看来对方只呈现了形式上的空壳而已
内容呢?
内容空泛至此为什么不觉得奇怪
为什么所谓多爱一个人
光只要这么短的时间跟包装就可以?
可问题是
真实人生里还是不断有那么多人受骗
是不是这某个程度上反映了现今社会真实的一面?
许多人似乎真的并没有太意识到有壳以外的东西的存在
(因此诈骗工作难度下降许多
编造出有内容的角色远比建立空壳难)
或至少对他们而言 非常非常非常不重要
无论在判断对方是怎样的人的层面
或是付出感情的层面
我无法不因此觉得非常可悲又可怜。
但Toni Morrison则相反
她要你去看
真真实实 身处其中 不回避的去看
除去那些表面现象
本质是什么? 究竟是什么? 为什么?
她的每个问题都掷地有声
"Invisible Man, invisible to whom?"
又同时幽默聪慧
我时不时笑起来
在接受访问时
提到master narrative的问题
访问者正好是白人男性
她自己边讲边笑起来
她完全意识到其中的讽刺荒谬
"If you can only be tall because somebody's one their knees
then you have a serious problem"
"they should start thinking about 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about it,
take me out of it"
她的方式不是攻击对立方
因为她压根就不是将其视为对立的问题/对立只是表象
(虽然还是有人会玻璃心破裂就是XDDD
只要点出的真实不够美丽 就觉得自己被攻击
还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What an incredibe mind.
Simply brilliant.
作者: qien (:[)   2022-11-01 14:01:00
眼睛有业障!
作者: isaki1987 (N/A)   2022-11-02 05:35:00
难得被影评烧起来,下班来看看Morrison的纪录片
楼主: hesione (我离开我自己)   2022-11-02 12:28:00
啊,希望不要太失望,评的是(纪录片里展现出来的)这个人,而不是片子本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