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与忧郁症相处的我-不断吃药看病的日子

楼主: unssy (century)   2021-05-31 17:09:24
不断吃药看病的日子
-
“为什么要吃药?”
“因为我生病了。”
“为什么会生病?”
“我不知道。”
“为什么不知道?”
“我只知道我很痛苦,痛苦到不想看到明天的太阳。”
“你想死吗?”
“我想 。觉得无所谓了。”
“但也不想。 ”
“想死是为了终结痛苦,
不想死是因为不甘心。”
第一次有看身心科的念头是因为连续失眠一个月。
大三的课业算是繁重,除了打工之外,
其余时间我都在宿舍的床上。
每次望着空荡的天花板,
我都有一种感觉,
好像,悲伤不起来。
家里发生了大事情,
父母又要吵著离婚了,
为了安慰母亲,我装作很镇定,
怕妈妈想不开,我规定自己星期三打skype联络她。
每天起床也只吃了一餐,
一个星期除了打工说不到几句话,
倒在床上累得连哭泣的勇气都没有。
严重失眠的我,决定去看医生,
怀疑自己压力过大而失眠,
吃些类似感冒药的抗生素应该能复原,
我用学生证挂了号在大学附设诊所看病。
我大学三年级22岁,第一次认识忧郁症。
-
2015/12/07
清华大学附设医院看完家医科后,被转介到楼上的咨商中心,
坐在沙发上等待咨商人员先做问卷调查,
放著轻音乐的空间让我有点害怕,
进来这陌生的环境我怀疑是不是被贴上了标签。
“我的健保卡里会有纪录吗?”
“不会,咨询有保密协定。”
“会通知我的爸妈吗?”
“经过你同意会告知。”
“系上会知道我来这里吗?”
“除非有特殊情况。”
“噢,那就好。”
在小房间里,我和心辅老师聊了大约两个小时,
大致把我在大学的烦恼稍微做个描述,
我避谈我的原生家庭,只是自顾自地讲了大学生的压力源,
我对我课业上的期待及徬徨是如何左右我的生活。
快要升大四了,人生的下一步该如何走,
我该升学吗?该加入实验室吗?该为研究所做准备吗?
心里知道这些都是一些表层的小烦恼,
大石头一直在那里,我却若无其事地隐藏起来。
辅导老师倾向以引导的角度让我多说一些,
当时不太愿意把私事说给别人听,
所以不愿意预约下一次的心理咨商,
基于我的症状决定转介给附设的精神科诊断。
吃药总会好起来吧。
-
2015/12/14
清华大学咨商中心二楼
每次在看病前十分钟的等待都让我很焦虑。
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呆呆的著各种心理辅导的书籍,
我很害怕被班上的同学看见,
被看见会发生什么事?
别人会怎么想?
咨商中心的工读生引导我到医师的办公室,
办公室有着像客厅一样的摆设,
黑色的沙发与铺着强化玻璃的桌子,
不怎么像是有着穿白袍的问诊间。
医师是马偕医院的住院医师,
平时在有预约的情况下会到大学来看诊,
医师穿着很休闲,一般的POLO衫及牛仔裤,
看诊的过程是坐在沙发上纯聊天。
没有用键盘做身家调查,
没有复杂的用药建议,
没有特殊的心理测验。
聊天的过程,我钜细靡遗地描述过去三个月的症状。
晚上入睡困难、浅眠、早醒。
一般日常白天异常的疲倦、会偏头痛,
有空闲时间都是在发呆,有很多负面的情绪围绕,
以前看电影的习惯、写影评的活动都荒废了好久。
虽然没有自杀的冲动,但什么都不想做。
“这些症状大概持续了多久?”
“快一年的时间。”
“可能国高中也有,不过时间过会恢复一点。”
“这次好像不会恢复。”
“每天头都好痛,什么都不想做。”
“你这是中度忧郁症。”
忧郁症。
离我多遥远的名词,
这不就代表我有精神病,
我的抗压性有问题。
依照流程开要先服用一个礼拜,看一下身体变化,
预约下个星期回诊,到时在调整药物,
写完预约时间,我走到楼下的药局领药。
看到药袋上的药物“乐稳锭”名称,
我的疑问越来越多。
回到宿舍后,我开始着手查询有关忧郁症的文章,
不知是出于什么心理状况,
每天只要上完课一有空,我就会开始不断地查询药物的作用机转,
精神科的药物会伤害脑部内分泌吗?
一般病人会有什么副作用?头痛?便秘?
我吃了脑子会不会有问题?
网络上的资讯是无穷无尽的,
精神科对于忧郁症的看法种类非常多,
药物的种类,世代差异也差异很大,
光是需不需要吃药这件事就有一堆的看法,
忧郁症的严重程度对应的药物多到眼花撩乱。
奇怪的事情是,有这么多的网站,医疗资讯及药物介绍,
我却很少查询到有人纪录自己的生病过程,
大多是讲一个主题就草草带过发病原因、吃药的副作用。
连好好的介绍忧郁症可能会碰到的疑问都极少,
发问的人都是受到冷嘲热讽,或是很少人有详细的回应。
忧郁症的在全世界的盛行率大约10%,因为这个疾病过世的人不在少数,
可是台湾忧郁症自杀人数极低,反而是二氧化碳中毒人数较多,
这样的数据背后藏着一个让人害怕的事实。
不被重视,混淆视听。
看了好害怕,可是又不由自主地去查。
我真的有忧郁症吗?
-
2015/12/21~2016/6/7
吃了一个星期的药,精神上有一些小变化。
情绪好像变得没有波动,一直是一直线,
思考方式到是没什么改变,在这期间我记录了很多个问题,
一项一项写在纸上准备当面问医师。
一般回诊期间我会和医师讨论三个主题:
1.这个星期的心情及服药状况?
是否有负面情绪(V)
日常生活正常吗(V)
睡眠状况正常吗(V)
吃药的副作用变化(V)
2.针对药物的不适讨论是否合理?
药物治疗一般用两周为单位追踪,
药物反应因人而异,是否有效也要一段时间做评估。
按时吃药(V)
心情变化(V)
副作用(V)
不适感消退(V)
3.有关于忧郁症的疑问
以下是我还记得我问过的问题:
低潮时忧郁与忧郁症的分别?
-我是否有忧郁症
-怎样算确诊忧郁症
-什么样的人会得忧郁症
-不知道病因怎么办
-怎样算病情好转
忧郁症一定要吃药吗?
-只吃药治疗可行性
-吃药要吃多久
-怎么判断这个药有效
-病情稳定可以停药吗
-长期吃药的影响
-除了吃药还能做什么
-副作用正常吗
-怎样判断需不需要换药
-我会不会一辈子吃药
-停药需要多长
-戒断很严重怎么办
-吃药会成瘾吗
忧郁症怎样算康复?
-康复的判断
-复发的机率
-会不会有后遗症
吃药碰过的副作用:
有大量照片我写在下一篇(我都吃了哪些药?)
在大学看病的时间持续了半年。
回诊的次数是23次,
每一个星期都会和医生讨论用药的状况。
半年之后毕业了。
这半年的看诊过程大约换了五次药,
抗忧郁剂的种类换了三种,
每次大该吃二到四个星期,
最后一次换药为“悦康”。
从一粒加到了两粒,每天服用一次,
从那次之后,稳定服用这颗药持续了三年。
-
2016/10~2017/10
病急乱投医
生活的压力已经无暇顾及病情,
看医生的目的就只是在拿药。
毕业后紧接这当兵、找工作、上班,各种重大决定压过来,
已经没法像大学时定期追踪病情,随时观察心情的起伏,
每天睁开眼睛都在不断的忙碌,即使之前病情控制得很好,
在高压的环境下,复发是必然。
被忧郁症困扰超过一年以上的自己,
开始怀疑我是不是一辈子只能吃药度日,
对于看医生这件事也不像过去这么积极与医生讨论,
挂号,看诊,开药。
一成不变。
如果当时我有足够的知识面对生活变化,
已许病情不会恶化的这么严重。
在一年间除了忧郁症,同时患上焦虑症、睡眠障碍、自律神经衰弱。
搬回家里住后,家人虽然知道我有忧郁症,但态度都很不以为然。
认为我在逃避,我在闹脾气,我把忧郁症当作借口。
忧郁症引起的嗜睡症状、日常失去活力的病症,
被家人认为我是因为服药过多产生的副作用,
逃避生活的我吃药只是在伤害身体,
殊不知我早服药已经很长的时间,跟吃药无关。
为此我每次去看医生都要偷偷摸摸假装去买早餐,
实际上起床去诊所排队挂号。
阻止我看病吃药是在帮我还是在害我,
我已经搞分不清楚。
对当时的我来说,吃药已经不是治疗,
是一种安慰剂。
庞大的生活压力已经让我失去希望也丧失思考能力,
自暴自弃的认为病已经不会好了,
不想再花力气与医生讨论病情,只想告诉医生,
我之前吃哪一种抗忧郁剂,还有失眠有多严重,
看诊的时间都不会超过十分钟,
每次开得药都越来越多。
有人在乎吗?
没有。
连我自己都不在乎。
在此期间我到过很多不同的诊所拿药,
精神(身心)专科诊所诊所、
快乐身心科诊所、
家医科诊所。
抗忧郁剂。
镇定剂。
抗焦虑剂。
安眠药。
这些诊所对于病人的态度都差不多,
面对大量来拿药的病患,
想要缩短看诊的时间,
只问了两三个问题就决定了处方。
有些年轻一点的医师还会在病历上多写一些纪录
例如家庭背景或是服药状况,
用纸笔纪录在纸上,好像真的有认真地听病人说话,
其实我看过的诊所大多看诊方式都和看感冒差不多,
针对你的生理症状开药,完全不过问你的背景。
上星期你服药有没有疑问?
不重要。
这星期心情有什么重大变化?
不重要。
最近病情是不是有变好吗?
不重要。
没有你发言讨论的空间,
面对你的咨询也是草草了事。
每次现场挂号都至少要排两小时以上,
人数多到可以先回家一趟再来,
常常我在等候区听着空洞的水晶音乐,
躁郁症都快要发作。
医病关系变得很机械化,问诊不想引导你,病人也渐渐不想多说。
久而久之看到医生也只想要她赶快开药让我回去睡觉,
我发现很这种诊所的病人在领药时,
吃的安眠药都很重,一次都开两个星期以上,
期待的不是与医生讨论病情,
而是期待拿到药袋。
碍于法律的关系,如果可以,
应该一堆人不想看到医生只想去药局拿药吧。
吞药对我来说是一种救赎
我的人格和心理已经没救了,
只是让我的身体好过一点。
只想好好睡觉
希望不会醒来。
-
2017/10~2018/7
吃中药在家养病
-
2018/7~NOW
睡眠诊所
针对复发及忧郁症失眠
-
对于去精神科咨询的看法?
有一段时间我认为忧郁症是心灵的一种感冒,
照样的理解很方便,但会有一些误差,
流行性感冒的病毒引起的症状可以透过
退烧药、抗生素维持免疫系统机能,
让身体自然的复原。
但是忧郁症的病因很复杂,
有可能是基因内分泌失调,
有可能是环境导致人格缺陷,
有可能是躁郁症,
有可能是多重问题
(prozac置顶文章:想找之前八卦版某篇忧郁症文章-忧郁症躁郁症真的治得好?)
没有一个明确的病因标准化去医治,
一切需要仰赖病人对自己的理解,
主动寻求帮忙及治疗方法才有机会好转。
被动的接受帮忙没有用,
消极服用药物不行,
消极地看医师不行,
源头只有你自己接受才能能帮助自己。
精神科医师的重要性?
精神科医师给病人咨询,
这会影响到病人对病情的认知(<我与忧郁症相处的具体作法>这篇文深入去谈),
间接影响治疗的品质。
忧郁症患者面对太多的陷阱、标签、污名,
生病期间容易犯错,容易失去信心。
我第一次在求诊期间累积了一些知识,
后续对忧郁症及病情有所认识,
虽然仍然在吃药的过程中犯了很多错,
还是我在多年有忧郁症的情况下挺了过来,
如果没有那段经历,我可能已经吃药吃死了。
会分辨适合自己的精神科医师,
至少你知道为何要去诊所,
主动寻求协助,依照指示服药,稳定病情。
至少你会带着疑惑去看病,
主动思考自己的病因,增加康复的可能。
至少你对病情还会关心,
对忧郁症的了解帮助我没有放弃治疗。
治疗手段也非常多种,
有人用健保看病领药就可以好起来,
有人要自费心理咨商,
有人靠自己的方式及时间的累积好转。
我最初认为我的脑子缺乏血清素,
所以我吃抗忧郁剂。
有好转,但病没有好。
后续我发现我有心理问题,
厘清了人生的盲点后,
有好转,但病没有好。
改变我的思考方式及人生观,
病情稳定后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生活、工作、人际关系都稳定,
病好了吗?
我不知道,可能会复发,当下的我在乎别的事情,
是否康复也许不是这么重要。
作者: fllc (NCYU芒果)   2021-05-31 22:23:00
很棒的分享,我自己也是忧郁症多年,只能想办法跟他共处
作者: pinpo (孤独患者)   2021-05-31 22:38:00
已收入文摘。
作者: lye1x4 (使用者名称)   2021-06-01 00:01:00
勇敢的你让我也想分享自己的故事
作者: ypalloputo (噗欧偷)   2021-06-01 00:23:00
作者: hesione (我离开我自己)   2021-06-01 00:44:00
作者: Zoeliu (Zoe)   2021-06-01 01:10:00
作者: hbc56   2021-06-01 01:30:00
感谢你的分享
作者: celine1224 (席琳)   2021-06-01 02:28:00
作者: Willian123 (威廉)   2021-06-01 03:24:00
作者: maner   2021-06-01 06:34:00
作者: meoret (taylor)   2021-06-01 13:53:00
推!
作者: DCcheng   2021-06-01 22:41:00
推,觉得最后那段是最大的心魔
作者: lovecat713 (宁静致远)   2021-06-02 00:54:00
作者: sodarenee (所向披靡)   2021-06-02 03:34:00
推,跟我看诊及吃药的日子太像了
作者: yuhui6666 (派大星教授加博士先生)   2021-06-02 03:52:00
推 谢谢你
作者: miminiania (咪咪咩)   2021-06-02 04:38:00
作者: gossiplarry (赖瑞)   2021-06-03 23:12:00
台湾的法律确实对于咨商师和精神科医师很不友善,资讯不公开确实保护了病者隐私同日本,确也造成人人都看过忧郁门诊而宣称自己对忧郁症很有经验。你各妹应该都遇过这些自称可以帮你咨商或提建议的鸟人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