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念也是一直讨论、做专题、逼你提问,也有老师规定以课堂发言评分(但我仍死不发言..)...从没想法被训练到有想法(但还是不敢发言),那时有点发作到每学期后段都觉得出现在课堂很痛苦也怕遇到同学,但我还是觉得研究所学习方式和过去比起来真是自由和具启发性,因为是鼓励思考不给答案的,那时喜欢这篇
http://bit.ly/2kLFs2v,不过回首日记是充满暴食和焦虑的,不过也学着降低自己的期待(尤其是预期别人反应)成果、和别人比较(因为要承受别人的提问/批评 才有办法讨论 不拿表现批评自己 维持进去想学习的初衷 是比整体来说 我觉得你想的痛苦都有发生(表达、社交、不如人 觉得能力差等等..) 但有个中心的快乐(知识、探索自主性)还是让我做的很烂和痛苦时 想想仍有意义的...就是你觉得现在的你做不好 还是想做的话(不是为了证明你不差 而是这事对你有意义)就可以去了 推好长Orz不过在职和科系不同好像又是另一种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