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是怎么冷却的:一个随机杀人犯的世界 转载自端传媒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426-taiwan-Tseng-Wen-chin/
贴上来不是要说精神病患就是杀人犯
而是说 死刑犯真的是那么该死吗
我也可能是杀人犯 如果我家再没钱一点 如果我没钱看医生
摘录一下 就是汤姆熊事件那个 其实没看这篇我也忘了犯人是谁
[父母离异、失学、社交恐惧……曾文钦的表姐不禁问:如果他不要那么不懂求救,事情是
不是就能有所改变?]
“他从小就是安静的小孩。弟弟跟他差两岁,但个性完全不一样,他弟弟从小就机灵,曾
文钦却非常孤僻、不会说话,而且很怕黑。”王晓贞(化名),曾文钦的表姐,她记忆里
的曾文钦,除了安静无话,别无其他。
“我妈妈不会否认文钦做了错事,可是她会跟邻居说,这真的不全是文钦的错。”
曾文钦祖母逝世前,曾家兄弟虽已一家一业,仍就近散居成邻里。曾文钦的父亲排行老二
,住在曾淑美家对街。有一次,曾淑美发现曾文钦在家里嚎哭不止,探问后才知,曾父与
曾母蔡素月(化名)总在暗夜独留曾文钦在家。“因为他跟他老婆玩心很重,两个人几乎
每天晚上都跑酒店,夜夜笙歌。文钦弟弟可以习惯那种场合,他不行,会哭,所以他们夫
妻干脆就把文钦丢在家。”
“邻居都说他很乖。而且,他也很守规矩。”王晓贞提起在学期间,曾文钦因不擅与人互
动,曾被霸凌,但王晓贞说他从未回过一言、还过一脚。
“但最主要还是曾文钦他妈离开以后,他爸就叫才国小毕业的文钦跟着二叔去工作、不让
他读书。领的薪水就用来养他不工作的爸爸,还出钱让弟弟读到国中毕业。”王晓贞说。
年幼的曾文钦跟二叔一起在台南安平一家组装游览车的工厂工作,一直到二叔过世才离开
。曾文钦当年20岁,青春期的身体,因担任车体技工、经年劳动而定型、伤害。曾文钦双
肩都有习惯性脱臼的问题,日后辗转到铁工厂、五金厂工作,电镀作业也连带伤了眼睛,
因健康不良,免服兵役。
曾文钦当车体技工的日子,是曾父表达最为流畅的一段:
“伊真乖,逐工早起免闹钟就起来,做甲下班,毋捌请假、一礼拜做六工。车厂的序大拢
讲毋捌看过遮尔乖的囡仔,所有吩咐拢做甲好,亦无应喙应舌,总讲一句,真骨力做。”
(他很乖,每天早上不用闹钟唤就起床工作到下班。不曾请假,一周上班6天。车厂的长
辈都说没看过这么乖的孩子。所有吩咐都照办,也不会回嘴。总归一句,很努力工作。)
“曾文钦放假拢伫咧创啥?”(曾文钦休假都在做什么?)
“打电动。”(打电动玩具。)
“伊敢无朋友?”(他都没有朋友?)
“无。”(无。)
“伊无朋友,你敢袂感觉真奇怪?”(他没朋友,你都不觉得奇怪?)
“伊自细汉就恬恬啊。”(他从小就很安静啊。)
日后笔录里,曾文钦坦言本想杀害另外两位与方小弟共行的同伴。但看见方小弟颈部鲜血
喷溅、瞬间腿软倒地、气绝身亡而感“恶心、残忍、害怕与恐怖”。他洗净刀子后前往一
娱乐大楼包厢,思索是否要自死。此时方小弟遇难曝光,警方当晚即逮捕曾文钦到案。他
坦言杀人,“因为想死。我在18、9岁就悟出一个道理。这个世界弱肉强食。我既然活得
那么痛苦,不如杀个人来死。”
从20岁二叔过世,到30岁犯案入狱,曾文钦一共换了23家公司商号。每家公司所待时间,
长则1年多或数月,短则两日,工作期间和同事少有互动。这期间,他因发现自己天天焦
虑失眠,伴随胸闷、头痛或心悸症状,自21岁起,陆续于台南市各医院诊所就诊。
要到日后曾文钦犯下滔天大罪,王晓贞才知道,歪斜虽然蛰伏各处,但阶级与际遇会影响
狂暴的生成与否。
曾文钦的寡言内向,并不是纯然的听话乖巧。根据精神鉴定医师访谈记载,曾文钦很早就
有自杀死亡念头,2004年起,曾文钦被确诊有社交恐惧、疑似忧郁症,2011年,由许森彦
精神科诊所确诊有潜伏型精神分裂症。个性内向退缩,对人防备、不知如何沟通与无能反
抗,是混杂生理疾患导致的结果。尽管曾文钦后来自行求医,但因未规则服药、重复于不
同医院领药,后期逐渐演变为有滥用药物倾向。而在辞职后,他已经身无分文,也无健保
、劳保,直接停止就医成为必然。
在二审审理过程,由精神鉴定医师作出的报告中认为:曾文钦向孩童下手,是一时起意、
有机可趁,“因为如果失败的话,就不会被判死刑。我完全没有想要吃免费牢饭。想吃牢
饭的话,窃盗、抢劫都可以。我是想自杀才杀人,因为先前自杀多次都不成。”这是曾文
钦自己对“免费牢饭说”的诠释。
精神鉴定医师曾问曾文钦:“如果没有死刑,你就不会想用这个方法来死?”。曾文钦答
:“没错。”曾文钦说,自己曾尝试服用老鼠药、吸瓦斯、烧炭等方式自杀,但又害怕自
杀未成造成终身残废折磨而罢手,一共4次自杀未果。“说杀一、两个人不会判死刑,是
觉得说得越可恶,死得越容易。活着生不如死,两眼散光600度,15岁肩膀就脱臼,再加
上没有朋友,就快活不下去。杀人的目的是与女朋友分手后才想的。”
**判决书详载成长过程 盼与社会沟通
尽管在庞大社会压力下,二审合议庭仍表示,依据“精神障碍者不得科处死刑的两公约国
际法拘束力”,宣布维持原判。但二审合议庭的判决理由不止于此,二审合议庭以71页内
容回溯曾文钦的成长过程,将判决理由书写得极为详尽,可清楚看见法官希望与社会沟通
的期待:
“试问行政机关及被告的父母,为被告的进入国民中学努力做了什么?被告没有继续升学
,导致在正进入青春期的时间没办法继续与同龄小孩为伴,学习并培养维持人际关系的自
信,没办法接受老师教导、弥补家庭照护的不足,这些能归责被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