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书摘

楼主: crno (crno)   2016-04-07 01:37:17
・在我们早年的生命若能有稳定、信任的依恋关系,带给我们安全安心的体会,这是最美
好的关系基础,人就不需要以所有的力气和生命的长度,不断在关系中摸索与澄清。
・在台湾,许多人的家庭经验中,既没有权利表达自己的需求,也没有权利拒绝满足他人
,我们家庭界限经常是混淆的,弄不清每个人是独立完整的一个个体,总是互相剥夺与干
涉。
・我认为的成熟是,开始懂得分辨幼年的自动化反应不是真实的世界,开始愿意以成人的
能力和眼光,去重新经历与处理人际关系的冲突和失落。
・年幼的我们,无法透过自己的行动与能力得到满足,所以总是期待着“他者”可以来满
足我们,但也因为这样的期待,经历了失望与挫折,于是我们开始形成“人我关系”的概
念。
・我们总是在人生途中,投射自己过往的经验,还有经验中的情感与未处理的伤痛。在后
来的人际中,无意识复制关系的形态与互动经验,让自己进入一段过往的伤痛情节,再次
证明自我形象与自我评价。
・我们并未和真实的人互动,未真实认识他人与自己,只是将自己内在所认为的、早年所
相信的经验不断投射于四周,再与那些经验的自己相遇。
・人的想法、人的价值观,是表现他自己的人格与过去的经验,其实和真实的你有关的部
分是很少的,你,也只不过是他投射于过去的一个对象。
・同理心是愿意放下自己对于事物感受与体会、评价与价值观,以纯粹的态度去全然承接
对方的情感展现。在同理心下,我们赋予一个人情绪与认知的主体性,在他的生命经验中
,有属于他独特的情感与经验,我们愿意尊重且理解。
随便摘一摘ry
书名是其实我们都受伤了
其实是那时拍到一半手机没电,挑几则有感触的拿出来打
书中看了比较有想法的一点是其实人们在互动的过程中都被“工具化”、“物化”了
在关系中被视为提供某种功能(依赖、被依赖、安慰、爱、满足自己的自尊之类)的物品
被物化的互动之中,身而为人这点没有被尊重,个人的需求与情绪被忽略
而在这个资本主义的时代,个人的功能性被强化,社会与家庭中的物化也变得更严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