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一提到“人生”二字,便俗掉了,许多人谈人生的至理名言,仿佛别人理当这样做,
才能活得上轨道。“人生自古谁无死?”“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人生几何?”
“人生得意须尽欢。”再美的诗句,被拿来老掉牙般的重提,甚至被置入高谈阔论中,也
会显得枯燥至极,俗不可耐吧。
某一天走在街上,R对我说:“我都二十四岁了!”我转头看向他,露出“二十四岁怎么
了吗”的表情,毕竟我也二十四岁。R交往过几任男友,现在恢复单身,最近他在想,到
底何时会遇到一个和他走入婚姻的男人。原来,现在谈的恋爱已经如此无可退路了,已经
到了“如果不结婚,何必谈感情”的阶段。有点务实,又有点感慨。
另外一位女性友人,M ,身边不乏追求者,但没有一个人让他倾心,至今仍未谈过恋爱。
我笑他:“这位同学,干麻这么挑?”他说:“没有遇到‘怦然’的感觉。”我想他是偶
像剧看太多,不过却很有道理,爱情不就是那点“怦然”,没有什么头绪,义无反顾,死
去活来。M刚结束实习生活,要准备回学校念研究所。对比一脚准备踏入社会的我,我著
实感到羡慕,“学生”,多么没有负担的身分,完全适合恋爱。
身为一个孤家寡人,我毕业之后可以干麻?我拿出一张纸,画直线、方格,涂涂抹抹,圈
点。毕业之后,工作存钱,然后到一个地方打工旅游,再花一年的时间,游遍整个欧洲。
接着到另一个地方定居,投入工作,终老。我忽然想起王文兴的一篇短篇小说 〈日历〉
,一个十七岁的快乐孩子,规划著暑假。后来不知发什么神经,开始自画日历,画到三十
岁、四十岁、五十岁到七十二岁。“直到惊觉眼前这一大张白纸,竟装满了自己未来的、
所有的、所剩的全部生命的日子。”结尾急转直下,“突然,这快乐的孩子,回归现实,
开始呜呜地哭了起来。”
但是这人生可不是我一个人说得算,老妈最近问我到底何时毕业,他需要我帮忙贴补家用
。可是他没有明讲,由老爸扮黑脸:“你以后一个月要拿出一万元。”老妈:“不要给他
压力啦!”然后转头看向我:“拿得出一万元吗?”我真怀疑他们其实有暗中排演过,不
然也太自然了。我反问:“拜托你们每个月拿给阿公阿嬷也才不过三千元。”老妈立刻回
话:“因为阿公阿嬷只让爸爸念到高职,但我们栽培你到研究所。”我更怀疑,老妈的记
帐簿里头有一条公式,顺便将通货膨胀、币值升贬等变量代入,或许做个最佳化处理,然
后得到一万这个数字。
于是,我的计画宣告无效,变成一只白日梦般的纸。我打电话给V,开玩笑地说:“如果
不把我生下来就好了,我根本不想得到什么,更不想还什么。”V雄辩滔滔:“OOO你
太自私,你不知道他们是多么辛苦,你真的不知道,生活本来就是水电费、瓦斯费、保险
费、房屋贷款、生活费,总总开销组合起来的。我现在每个月......。” 他的声音忽然
变成指甲刮在玻璃上的声音,越不想去理它,越觉得声声入耳,直抵心扉。我怎么不懂?
我都懂啊!做人的道理,可不是?
我算计自己的人生,同时,我的人生也被别人算计,仿佛这样,它才有价值,才有存在的
意义。又想起奶奶生前对我说的话:“这些婴儿服、婴儿睡床、婴儿车还很新,你以前用
过,现在留给你。要赶快结婚,阿嬷等你。”
这从来都不是一条好解的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