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者费尔文萨尔访台 建构非洲新想像
2025/4/7 11:14(4/7 12:36 更新)
https://imgur.com/gjcFtay
在作品“非洲乌托邦”中,塞内加尔作家费尔文萨尔(Felwine Sarr)强调非洲的自主发
展与区域团结。他认为非洲各国应携手探索自身未来,透过联盟与群体代表性,提升整体
在国际地缘政治中的能见度,而非被动接受全球化潮流的冲击。中央社记者裴禛摄 114年
4月7日
(中央社记者叶冠吟台北7日电)以著作“非洲乌托邦”为非洲国家铺筑积极愿景的塞内
加尔作家费尔文萨尔(Felwine Sarr),日前首度访台。他认为文化是走向理想社会不可
或缺的力量,也是他创作的出发点。
“非洲乌托邦”(Afrotopia)繁体中文版3月在台湾首度出版。萨尔2016年在书中以简洁
易懂的文字,主张非洲应挣脱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束缚,走出自己的道路,建立属于自身的
思维体系与发展愿景,在全球学术与文化界引发广泛讨论,启发非洲世界的集体想像。
萨尔接受中央社记者采访时透露,其实创作背后藏有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完成写作时,
我的手稿被偷走了。”他笑说,原本就想用大众能阅读的语言书写,不使用过度艰深的术
语,但失去手稿后,他只得回头从较短的草稿重建全书,“结果小偷帮我浓缩重点了!”
●在矛盾中寻找自我 后殖民的身分认同
在作品中,萨尔强调非洲的自主发展与区域团结。他认为非洲各国应携手探索自身未来,
透过联盟与群体代表性,提升整体在国际地缘政治中的能见度,而非被动接受全球化潮流
的冲击。书籍出版后,在非洲各地被广泛阅读与引用,甚至影响人们的生活哲学,激发许
多文化再创作,包括以书名命名的艺术展、电影等。
不过萨尔也坦言,“在经济与政治层面,却没有太多回响。没有哪位领导人真的去读这本
书。”他苦笑说,即便有人读了,要真正推动根本性的改变,仍需要时间与实践。因此他
正着手撰写新书,讨论如何具体落实“非洲乌托邦”的蓝图。
在“非洲乌托邦”里大量探讨非洲国家如何在后殖民时代重塑自身身分。萨尔指出,所有
经历殖民的国家都需面对身分认同的重构议题,“某种程度来说,殖民的相遇是暴力的,
我们同时是他者也是自己,要在这样的矛盾中找到身分,非常困难。”
不过,萨尔认为非洲或许不像台湾那样深陷文化认同焦虑,尽管历经殖民,非洲文化依然
鲜明且有活力。他提到,即便是移民到美国的非洲后裔,依旧保有自己的姓氏与文化记忆
,“这就像藏在灰烬下的火苗,只要拨开表层,它依然在燃烧。”
●岛民勇闯世界 家乡是永远的精神岛屿
与台湾相似,萨尔的家乡位于塞内加尔卢姆群岛中的一座小岛尼奥迪奥(Niodior)。他
认为岛上的孩子对“外面的世界”有更敏锐的感知力与探索欲望,“岛外就是全世界。我
一直觉得,岛民都是天生的旅行者。”
他曾出版“安居世界”(Habiter le monde)一书,传达“与其安顿在某处,不如学会在
世界里生活”的理念。从塞内加尔求学,到法国攻读经济学,如今远赴美国教书,萨尔认
为旅程是摆脱单一视角的必经之路。而他的家乡,也成了他精神上的岛屿,陪伴他四处闯
荡,并持续透过文字、诗与各种创作表达其精神核心。
●萨尔:文化是GDP无法衡量的力量
谈到“乌托邦”这个词,萨尔指出它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永远无法实现的幻想,另一种则
是尚未实现的理想。
他承认“非洲乌托邦”是以较乐观视角写成,非洲无论在人口、资源或年轻人才上,在未
来都具备强大潜力,“悲伤的事情我们早就知道了,不需要再去强调。悲观主义不具生产
力,反而应该积极行动,携手走向理想的乌托邦。”
身为同时具备文学与经济背景的学者,萨尔在感性与理性间切换游刃有余。他笑说,这次
来台前还特地查了台湾的GDP数据,并与日本、韩国比较,“但这里人们的热情微笑与温
暖款待,是GDP无法解释的东西。”(编辑:张雅净)1140407
https://imgur.com/lmqXtwH
身为同时具备文学与经济背景的学者,塞内加尔作家费尔文萨尔(Felwine Sarr)在感性
与理性间切换游刃有余。他笑说,这次来台前特地查了台湾的GDP数据,并与日本、韩国
比较,但这里人们的热情微笑与温暖款待,是GDP无法解释的东西。中央社记者裴禛摄
114年4月7日
https://imgur.com/6RQJgax
“非洲乌托邦”(Afrotopia)繁体中文版3月在台湾出版,作家费尔文萨尔(Felwine
Sarr)以简洁易懂的文字,主张非洲应挣脱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束缚,走出自己的道路,建
立属于自身的思维体系与发展愿景,在全球学术与文化界引发广泛讨论,启发非洲世界的
集体想像。(南方家园提供) 中央社记者叶冠吟传真 114年4月7日
新闻出处:中央通讯社
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50407007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