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 欧洲已老 需要创新

楼主: chiayimayor (夢已經振動奮鬥毋通放)   2015-05-02 12:33:43
文章出处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02000337-260109
近年来每次看到台湾的作家推崇意大利的慵懒,托斯卡尼的闲散,我就暗自为台湾担心,
台湾有这样的条件慵懒、闲散吗?意大利以欧洲为依托,有大批腹地,欧盟5亿消费人群
,自有可以慵懒的条件。
趁1990年代台湾经济一飞冲天,打造出鸿海集团的郭台铭就感慨,很多台湾年轻人最大目
标是开个咖啡馆,可以一面工作,一面休闲,如果这就是台湾年轻人的理想,台湾经济太
堪虞。大家都去开咖啡馆,供将远超过需,利润微薄,台湾经济没有新动力,经济迟缓,
到时谁有钱再去喝咖啡。
近年来,台湾发展和欧洲有惊人的相似点──失去经济成长的动力,最近欧洲更只能跟随
美国采取量化宽松措施,使得欧元贬值,由最高的1.4美元兑1欧元,到现在几乎是美元对
欧元等值,让人唏嘘。
欧洲衰老,最根本原因是缺乏创新,目前全球90%增长来自欧洲以外地区,欧洲面临严重
竞争压力,德国铁腕女总理梅克尔说,“我们欧洲必须竭尽全力,确保欧洲统一市场的价
值得以利用。”她说,在新一轮工业革命到来的背景下,欧洲尤其需要在路由器生产、晶
片制造、软件发展等技术领域加强合作,快速提升创新能力。
不喜欢冒险生产力放缓
过去的一百多年,欧洲是新产品的主要来源地,也是科技和文化创新的前沿阵地。我到北
欧访问时,很惊奇地发现,人口不到500万的挪威,20世纪初,在科技上有丰富的创新,
例如电视的起源电子眼、喷射机引擎、现代雪橇,乃至办公室所用的回纹针都是挪威人所
发明。现在欧洲不但没有科技创新,而且也没有创新的体制来改变其经济结构。
欧洲近年来最后一次辉煌,是欧盟1990年代成立,废除了大部分关税,大部人也可以自由
流动,到20世纪末欧洲统合达到高峰,创立欧元区,大国德国、法国、意大利都包括在内
,真正做到货畅其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些变革使得欧洲各种成本降低,人民享受
其利。当时的我走在欧洲街头羡慕他们的升平而不歌舞,“能把古典传统和现代创新、个
人自由和社会公德融会贯通,更羡慕街边咖啡座里微笑的目光,只一闪,便觉得日月悠长
、山河无恙。”作家余秋雨在《行者无疆》的序里,如此形容欧洲。
但欧洲整合也付出沉重代价,当初欧盟国家要求加入欧元区的国家必须财政赤字只达到政
府支出的特定比例,有些国家如希腊,无法达到此目标,于是希腊政府支付高盛投资银行
巨额佣金为代价,二者通过“货币掉期交易”方式,掩盖了希腊的真实债务水准,从而保
证希腊如愿进入欧元区。但掩盖并非消除,希腊的实际债务仍是客观存在,为此,希腊不
得不制造更多的货币掉期交易以掩饰其债务和赤字。这更加重了它的债务负担,导致最终
无法自拔。就像圆一个谎需要撒一个更大的谎一样,现今仍绵延不绝的希腊危机就根源于
此,不时爆出来,不但希腊付出代价,整个欧洲也与它一起陪葬。
创新能力低,源于欧洲人不喜欢冒险,他的风险投资风气,数量,品质都与美国相差甚远
,更没有硅谷人的决心和勇气。欧洲投资人在掏腰包之前总是需要资料,大量的,更多的
资料,还有概念的验证(非常典型欧洲人重理论,轻实际,凡事要诉之哲学境界)。
不但个人不喜欢冒险,国家更不喜欢冒险,欧盟研究发展经费占GDP比例比中国还低,不
到2%,更与美国的5%,韩国的4%相距甚远。不注重创新,使得欧洲生产力剧烈放缓,也阻
碍了工资增长,抑制了就业,形成恶性循环。而欧洲的普遍信仰的“莱茵模式”,也就是
社会市场经济,注重社会福利,失业补贴,贫富差距小,财富均等,更阻碍创新,甚至勤
奋工作的意愿,因为不管赚多少钱,大部分都交给了国家。
改头换面才能返还青春
就在此时,欧洲面临的更大问题,是它真正老了,高龄化和少子化互为因果,以德国为例
,德国目前总人口为8200万左右,在未来50年里将下降1600万左右,也就是总人口将减少
18%左右,犹如定时炸弹,到时危机一一引爆。
欧洲必须改头换面的创新,才有可能返还青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