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建议] 服贸的四象限讨论

楼主: RollingWave (Lost in the Dark)   2014-04-12 02:30:52
※ 引述《kuopohung ((风之过客)在场的缺席)》之铭言:
这次的"争议" 跟这一点关连都没有,老K可能还稍微有在想这问题才会想推这协议,反
对者? 科。
但这不是政黑板,也不是稻草人版,所以就从阁下提道的部分来讨论吧。
: 服贸和货贸不同,服贸没什么倾销的问题,货贸有
: 再者服贸影响的是我们一般的日常生活,货贸不会
: 这是根本性的差异
: 接着是就算货贸,我也不认为台湾需要急着签
: 台湾的问题在于到了现在还维持1980年代的生产模式,好比竹科1980年盖好后
: 就继续扩大规模直到现在
: 这在美苏两强对立时还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 但苏联瓦解,中国,东南亚,东欧等等...加入美国为首的市场后,
: 问题就来了,台湾这种代工业,以廉价劳力,破坏环境,粗糙式开发为主的开发方式
: 面临产业外移的问题
: 这时该问的该做的是如何让台湾产业升级
: 而不是一味的开放签自由贸易让那些工厂能够更便宜的取得原料和人力和环境
: 这种签法只会对台湾更不利而已
: 就以自由贸易的问题,就好比把一只野兽放到原始丛林让那群野兽相互竞争
: 但台湾的产业有足够的能力吗?
我不反对这样的论述,问题在于,如何升级? 怎么升级? 为啥20年没升级? 这中间
其实有很多过程与问题,不是单纯的台湾人傻傻埋头20年发现世界变了。
台湾为啥只能代工? 其实有两个部分 比较原始的原因在于技术不够,但后来还卡在这
的原因其实长期以来是在金融体系。
要知道,研发要钱,品牌要钱,欧美大企业动辄银行团贷款,台湾? 银行团?哪有这
种东西。 一团银行还比不上国外一家,而且法规限制上又多,要贷款给企业几乎一定是
已经获利的企业做为周转之用罢了,如果当年的Google跟Facebook生在台湾?绝对被银行
当乞丐轰出去,如果是七八年前的Apple? 绝对也不敢放手去投资。
(实际上,台湾当年有教授发展出类似Google核心系统的东西而且时间没比Page他们晚,但
差别在哪?Page他们在1999年中搞到了两千五百万美金的创业基金,台湾的那系统同年1月
的时候...搞到了....三百五十万......台币。如果是Page那种还没毕业的学生去的话
我看35万都会有问题了。)
 而台湾不但储蓄率偏高,外汇存底也超高,那这额外的资本要干嘛? 企业投资限制多
,银行无力玩大投资案,那最简单的万年不变解法就是? 炒地皮。 这下开始了解为何
台湾空屋率那么高地价却还涨更高的原因吗?
 那这问题如何解?大致上两种可能方法。 比较单纯者就是台湾当年的办法,跟后来
韩国的干法,那就是政府当投资者,挑选特定厂商押宝,但这运气问题不小,当年李国鼎
等人押对了宝,后来阿扁时代其实也有去压...只是押到了四大惨业,而现在马政府要这
样干的难度恐怕不会比去跟大陆签协议低到哪去,应该说,可能更高,因为要抹黑成图利
违法更是容易。
 另一种方法,就是走自由派路线,想办法让银行自由竞争,跟世界接轨,小的被并,
可以全球投资,这种干法,符合学术派理论,但实务来说也代表着台湾会面对全球风险。
实际上,过去这20年台湾经济的不变,不论是结构或薪资面,那到可以去怪彭淮南,因为
会率是他在管的,他的原则是保守的,以经济风险低,产业风险低,物价成长低这三低
原则来玩,这也不能说他错,实际上台湾过去三波金融风暴伤害都相对比世界其他开放经
济体来的小,但凡是有利弊,缺点就是大家看得到的。 物价不涨,产业结构也不变,
薪水当然不会涨。 
当然,直接放台湾银行去跟老美比的话大概是没多久就台湾只剩下外商银行了,那
怎么办?有什么地方金融业务需求高,可是其他外商银行限制多的???
这你大概就可以知道为何马政府要推服贸了,要知道,大陆企业超缺钱,你去过大陆
银行就知道,地方小分行也盖的跟皇宫一样,然后里面员工永远比客人多,为啥?国营的
,鼻子长在头顶上,没有背景的普通人不该去的地方,去了也不会理你。 大陆也很提防
外银,所以外银在大陆也很难混,他们也不大相信大陆企业(跟台湾企业),去那多半
只是服务外商的。
 所以说,这明显是个有机会可以发展的,那就为何服贸开放附件中其实是分"金融"
跟"其他" (当然,今天都绕着其他在打,而不去打主题,这中间的原因大家心里有
数就好),摆明了就是个金融协议,其他东西只是搭便车的。
 如果你有去看过大陆银行,就知道他们来台湾绝对是毫无竞争力的,也不会来,国内
当土皇帝爽爽的干嘛跑去台湾,台湾银行柜台整天接到手软,这在大陆根本不可能。
 理论上,开放台湾银行去大陆,不但可以解决当地台商的许多困境,而且帮台湾长年
囤积来炒地的冗金找出路,强化台湾银行的实力,也让台湾企业可以更顺利结合两岸资源
,达到产业提升。 当然,这中间有顾虑也不没道理,做了也不见得会成功。但好歹
球投出去有机会进,连出手都不出手站着24秒违例怎么可能会是更好的选择?
: 我看也没有,好比鸿海:
: 成本:
: 投入成本(中国人工成本) : 1.8%
: 投入成本(材料成本) : 21.9%
: 投入成本(非中国人工成本) : 3.5%
: 利润:
: 苹果利润 : 58.5%
: 非苹果美国利润 : 2.4%
: 欧盟利润 : 1.1%
: 韩国利润 : 4.7%
: 其他利润 : 5.3%
: 日本利润 : 0.5%
: 台湾利润 : 0.5%
: 富士康内部运做:
: 职位(管理职) 职位(技术职) 资位
: 总裁
: 副总裁 师12以上
: 副总经理 师12以上
: 协理,资深协理 师10~师12
: 经理 师8~师10
: 副理 师7
: 专理 师6
: 课长 专业工程师 师5
: 副课长 资深工程师 师4
: 组长 工程师 师3
: 组长,线长 员级,师1师2
: 线长 普工 绝大多数是员级
: 台湾/中国员工族群二元制
: 基层普工占85%,中国干部占多数
: 师4~师7有少数中国干部
: 师7以上仍然是台湾籍管理阶级
: 14个事业群里100万人的竞争规则:
: 事业竞争激励是营业额最大化-与高层经理的升迁/分红入股有关
: PS: 是营业额为竞争依据,而不是利润
: 分而治之
: 各事业群缺乏资讯流通,依赖郭董裁量权
: 经常依据全球品牌客户需要改变组织和结构
: 不同事业群与跨省区生产/人事管理都有分歧
: 各单位主管权威的任意性
: ...
: 这种的,也只是复制跨国剥削而已之外,台湾并没有多少核心技术
: 要说有多少竞争力都是骗人的...
: 这种的,你敢签类似自由贸易的东西吗?
 我还是要提醒,别把利润当全部,光是Apple自己当年就出现过惨痛的教训,不过
鸿海比Apple本来就是鸡腿比榴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