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ur.com/qf1YOAP
嗨,大家好,我是Whatevergraphy工作室的绿羊。
大概在去年年底的时候,我们从朋友那里辗转拿到大约100ft的分装电影盘片,
很特别的是它跟一般的35mm底片不同,他更宽,短边达到了65mm,
这个尺寸大概是用来拍摄什么样电影的母片呢?其实这种大小的影片大家一定都听过,
就是IMAX这个字。
http://imgur.com/us2MSO5
#IMAXproject
一般的120底片的宽度约为62mm,背纸大约在62.5左右,所以只要将左右两旁各减去大约1.5mm左右
就可以卷进去我们平常使用的120片轴里面了。一开始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单边的齿孔剪破,
在暗房里头只要用剪刀沿着齿孔剪,只要有剪到齿孔,大约就是62mm了。
(说起来其实也没这么难嘛)
(其实...要剪直其实还蛮困难的ヽ(● ∀`●)ノ
我们试做的第一个版本大概都是单齿孔对齐侧边的样子
http://imgur.com/plas2jK
http://imgur.com/MXU4AZv
把齿孔剪破其实有几个坏处,就是边缘会有点刺(废话XD)
不过科技树比较低,只要有剪刀就可以处理了,而且也不容易剪歪。
在这里我发现一些制作上的问题
1.太宽
如果你的底片太宽,超过62mm多大约1mm以上,就会导致在卷背纸的时候,会很容易膨起来,
如果背纸膨得太夸张,就会超过卷轴保护的范围,那基本上光线就会漏光,所以宁愿窄一点,也不要过长。
过宽的时候底片根本卷不进背纸里头,而你想修底片的边缘,在全黑的暗房当中也是不可能的囉!
2.太窄
那么我剪多一点总没问题了吧!
剪太多会在冲片的时候导致一些问题,就底片如果少于60mm会碰不到片轴的轨道,在连续的进片过程中,就会脱轨,硬挤了话就会产生沾黏,最后的结果就是显影不全。
所以太宽或太窄都不太行。
我们的第二个版本则是用了美工刀(额)
(在黑暗中用美工刀真的是需要十足的想像力)
http://imgur.com/dXOc1QY
这次我们采用两边各裁去2mm的双齿孔版本。
这种双齿孔的好处就是边缘相当完整,没有破孔或缺损,相信这种版本在店家的冲片机以及连续扫描机上都可以相处得蛮愉快的。
不过这种做法的缺点就是:
1.容错率很低
2mm的间距其实不太好抓,尤其你要在黑暗中对准2mm其实有点难(是真的他妈的非常难)
2.要做两次,比起单齿孔版本花的时间多一倍
如果在裁得时候没有裁稳,我一开始做的时候常常遇到是前面是稳定的62mm,后面就越来越宽越来越宽ヽ(● ∀`●)ノ
所以最后还是爆炸了XDD(有时候是越来越窄)
http://imgur.com/hbrjj8E
不过有几个小优点就是,
1.穿片超容易,甚至穿两卷都很顺利。
2.除了会割到手以外其实用美工刀比用剪刀快。
目前我们已经进阶到了第三个版本,用了辅具与裁刀滚轮。
这种好处就是比较不会割到手,而且相对稳定得多,可以花比较多时间在卷被指的作业上。
我们工作室在一月初的时候在一些Facebook社团上有提供了一些我们试做的底片,目前对大部份相机相容性都还不错,
最多人问的也就是:请问我的相机能不能用?
其实依照我们的做法来说,只要你的相机原本就可以用120底片,那么我们手作的底片也都可以用。
目前我们试过的相机目前有
Rolleiflex SL66
Rolleiflex SL66SE
Rolleiflex 3.5F
Rolleiflex 2.8D
Mamiya 6
Mamiya 7
Fuji GA645
Fuji GF670
Hassbled 500CM
Pentax 67
Mamiya RB67
Mamiya RZ67
目前出现灾情的有
Pentax 645
可能是因为底片卷太紧的缘故自动马达卷不太动,可能卷到一半ERR我觉得原因有可能是因为制作底片的时候,我们拉出来时底片基本上是平的,所以他有一定的张力。
如果把底片卷久一些,或许可以稍微解决这些问题。
所以如果你的中片幅是自动上片(或是有马达)要稍微注意一下。
现在我们大约每个周末可以制作20-30卷左右,每个周末我们暗房都很热闹,四个人挤在里面卷底片XD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站内信给我,我们目前有几个小活动
1.背纸交换底片
因为我们需要很多背纸来做测试,但是我们自己的数量有限。所以如果你是自己冲洗底片的朋友、或是有收集背纸的习惯。
你可以将他卷好然后寄到我们工作室,20卷背纸我们可以交换一卷我们的试做的底片跟你交换:D
2.小规模贩售
目前我们的初步定价在250元一卷。
这个价格包含我们工作室一些保固的服务:在二月底前拍摄,只要是我们制作上的瑕疵(譬如片头纸胶带没有贴好、背纸破损导致底片曝光)
我们工作室都会无偿再寄回一卷给你拍摄。
然后目前我们工作室初期有提供IMAX底片免费冲洗的服务,目前我们已经逐渐再跟各地的店家测试,大约在二月的时候就可以知道每一家机器的适用性。(其实我们很怕把店家的机器弄坏XD)
3.如果你也想要自己分分看
我们最近也在跟大陆的暗房洽谈分装盘片的部分,目前谈到的价格大约是400ft(3800人民币)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来站内信,我可以替你们分装。
最后,我们是Whatevergraphy工作室,由四个艺术大学的大学生聚在一起小暗房XD
谢谢大家:D
风险也太大了吧,多个几颗灰尘就刮片了主要是120重点是放相,要特殊色调和反差表现135就够了
作者:
unair (夏雨中~~)
2016-01-22 12:16:00偶要买两卷来试试,XD
所以这是彩负?用哪种冲洗流程?有考虑制作127规格吗?
作者:
balius (爱喝鲜奶茶)
2016-01-22 13:01:0070mm底片?之前有有看到一批70mm正片价钱很诱人,不过完全不知道要怎么弄到机身上使用只好作罢...
70mm在一些中片幅上有特殊的机背,可以直接使用。我们这次其实也有进一些正片拷贝片来分装,虽然只能负冲有点可惜了。JOBO有出70mm的片圈,之前在大片幅社团有听过有前辈冲过,不过是黑白的底片。A大好,这些都是负片,大至上有四个产品线。制作126规格其实不难,如果你有需要我可以帮你分一小段给你试试。B大提到的问题很好。这个问题就跟135的分装片一样是分装师不断在解决的问题,像是灰尘已经刮痕等等。我们只能尽量避免,但是要说一颗灰尘也没有,我们也没什么把握。如果之后我们小工作室得以募资跟柯达订购工厂制造的版本,第一卷一定先请B大帮我们测试不好意思,是G大
作者:
infoto (Still Live)
2016-01-22 16:32:00看你们是跟kodak总公司谈还是透过经销商谈,如果是既有规格,大约台币40万就可以下单生产,你们这种也只是把电影底片再转送摄影裁切包装,我想50万就可以叫他们开生产线了但是你们得设法跟总公司争取,台湾代理商通常帮不上忙
台湾目前的柯达电影底片好像是转给一家印刷公司的样子。谢谢in大,我们之后有募到足够的金额我们会去跟柯达交涉看看看
作者:
infoto (Still Live)
2016-01-23 00:46:00那希望更渺茫,我看你直接到kodak粉丝专页写信给管理员说明你要订制的东西,看他们愿不愿意做,多少钱可以开这条生产线,基本上他们是不会拒绝任何上门的生意,但数量价格要想办法谈到跟120底片接近的程度,不然等于没市场白谈若确定谈到能开生产线,可以找募资平台,弄个100万卖全球让kodak知道这能开发特殊市场,你们想做长期才有机会
说了这么多,这款到底由何特色?有tech-pub可看吗?真要开产线 我倒宁愿停产那几款开一下就好底片虽然也可以拍趣味 但现实是生活余裕越来越小 花时间研究新玩意其实效益不会比花在暗房高
G大有兴趣可以搜寻关键字Kodak vision3 motion picture film,有详细的datasheet可以参考
原来是这一卷 那为何不进135版本就好勒 120根本没差
135已经进好一阵子囉:D如果你有需要可以到我们粉丝专页选购
作者:
rolence (小山猪喵喵)
2016-01-23 22:33:00想法很不错,但唯一令我怯步的是万一没卷好,虽然你们会再补一卷,但如果是重要的拍摄就QQ了...
对呀,所以月初的时候大概和合作的摄影师与社团伙伴测试了大概三十几卷,最近陆续开始试冲以及跟店家冲只能说一开始真的不太容易XD
摄影耗材是工业产品 你们用手工艺来做是本末倒置135要分也是买盘片自分 刮伤责任自负这样说有点直白 但在商言商 东西不稳就是雷店就像冲印店冲坏赔底片一卷赔上的是商誉
其实我们之后也有往湿版跟白金摄影的方相,我们不太把摄影当作工业产品,但是我想会需要稳定品质的朋友譬如说G大,就会去购买大品牌公司的产品。像我们这类玩票性质的小店就意思意思就可以了XD不过我们依旧会尽量保持各种细节的稳定,我们会努力集资开生产线的!
唉,加油,底片没有暗房是没有未来的现在大家压力大,有趣但没有累积的活动必定不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