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度数 右: 1100 散光 50 14度 (10-14吧)
左: 1050 散光 125 165度
新旧眼镜我知道的不同的点
旧 新
PD 62 63.5
顶点距离 约13mm 约15mm
前倾角 很大 平
镜片 NIKON 1.67双非 HOYA 1.7双非
=========================================================
针对顶点距离 参考K大提供的公式 http://tinyurl.com/kw36zxb
只是此时顶点距离的改变量仅能以-0.002代入 (因为是拉远2mm)
F'(新度数) = F(眼镜) / [1-F(眼镜)*(-0.002)]
新的处方应该要下这样才能维持等效
R:-11.25-0.52 近视多25度 散光多2度 忽略
L:-10.73-1.31 近视多23度 散光多6度(应该可忽略)
解法1...多处方25度? 可惜...大多数镜片1000度以上订制都是50度一跳
所以要故意over吗?
解法2...2mm而已, 请原po把眼镜往脸上压一下...先试试看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原po叙述旧的很大, 新的很平...那倾斜角的变化我就用-10带入好了
另外请我强者我朋友算了一下excel...处理一下倾斜角
公式如下:http://wenku.baidu.com/view/dbcdbdd5360cba1aa811dab8.html
(注,隔空抓药非处方,倾斜角部分原po千万不要服用,请找到人实际帮你评估倾斜角再说)
当倾斜角从很斜变成很平时,处方度数必须要改成这样才能维持等效
R:-11.10 -0.87 近视要再多10度 散光再多32度 (角度要再修正)
L:-10.59 -1.63 近视要再多9度 散光要再多38度 (角度一样要再修正)
所以总计...
R近视要再多35度 散光要再多34度
L近视要再多32度 散光要再多44度
其实回过头来...会发现
既然新的眶比较平(比较接近试镜架)
而且旧的处方已经是2~3年以前验的
认真的重新验光一下, 然后顶点距离认真量认真换算一下
应该才是最快最稳妥的正确解法
题外话, 镜片研磨设计其实可以有很大的变化
曾经我就遇过1.67内非镜片做得比1.74双非还要薄
这两天才看到同业分享一个特殊设计镜片的案例
pt是青光眼患者, 所以视野缩限,可以放弃一部份明视范围
所以这位前辈特地找到工厂订制跟设计
一模一样的框形
原本厚度9mm
新的镜片只有厚度只有5.4mm
虽然有大导角一点点, 但是不很明显
所以镜片设计是有可能有很大的差异的
多焦点镜片不就跟单焦点是完全不同概念?
那不同家的双非有不同的配戴感受不管是学理上或临床上都是可以预期跟观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