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0606 指挥中心记者会

楼主: laptic (无明)   2022-06-06 23:05:05
政府单位: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
直播连结: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JKEB9YPWEw
出席名单:
指挥中心 罗一钧 医疗应变组副组长
马偕儿童医院 黄𪻐宁 小儿感染科主治医师
指挥中心 陈时中 指挥官
指挥中心 周志浩 疫情监测组组长
指挥中心 庄人祥 发言人
一、本日新增案例数
本土病例:52,992 例
境外移入:31 例
死亡个案:151 例
县市分布:
台北市三千七百六十五例、新北市七千七百零三例、桃园市五千一百六十二例、台中市七
千零三十七例、台南市四千四百二十六例、高雄市七千五百零六例、基隆市一千零二十一
例、新竹县一千五百四十三例、新竹市一千零二十八例、苗栗县一千三百七十七例、彰化
县三千七百二十六例、南投县一千一百二十八例、云林县一千一百六十八例、嘉义县八百
三十七例、嘉义市五百五十七例、屏东县二千二百一十三例、宜兰县八百七十四例、花莲
县九百三十一例、台东县五百五十例、澎湖县一百九十六例、金门县二百零三例、连江县
四十一例
有可能是基于假日的关系,因此需要再进一步的观察。
二、本土病例分析+新增中重症/死亡个案通报
https://i.imgur.com/WV8Fuva.jpg
https://i.imgur.com/4NgR39e.jpg
https://i.imgur.com/xvfLMWN.jpg
https://i.imgur.com/9bV8gyY.jpg
本日新增二百四十三例中重症(一百二十四例中症、一百一十九例重症)及一百五十一例
死亡个案,轻症、无症状比例是百分之九十九点六八。死亡个案当中,一百四十六例具有
慢性病史、一百一十例未打满三剂疫苗(六十四例未曾接种任何一剂疫苗)、八十七例的
年龄超过八十岁以上,分布介于未满一岁至九十多岁。
儿童、青少年重症死亡个案:
 ・八个月大女婴:
  本身有先天泌尿系统疾病,曾经过手术处理。于五月卅一日发烧,疑似因手术造口渗
  漏造成感染,当天安排入院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因为新冠PCR采检阳性,而入住隔
  离病室;仍于六月一日在负压手术室动刀,完成后入住儿童加护病房继续观察治疗。
  住院期间,遗憾地出现心跳、血压、氧气浓度下降的情形,诊断为败血症;后因病程
  中合并细菌及新冠病毒感染,于六月二日死亡。
儿童重症累计三十六例,分别为十七例脑炎、八例肺炎、三例败血症(本日新增一例)、
三例哮吼、四例家中死亡及一例共病脑肿瘤;其中十六例死亡。
 ・十五岁男性:
  本身曾接种一剂疫苗、没有慢性病史。五月二十日发烧、五月廿二日就医采检阳性,
  至廿九日都采居家照护管理。个案解隔后五月三十日在学校突然昏倒,紧急送医后已
  无呼吸心跳,急救无效而不幸过世。经司法相验,死因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急性肺
  水肿及心因性休克并发新冠病毒感染。
十三至十八岁青少年重症共两例,此为首例死亡个案。另一例重症个案为四月廿七日公布
的十五岁女性,本身具慢性神经系统病史,当时染疫后出现肺炎症状,虽然曾一度呼吸窘
迫、接入呼吸器,但已于五月五日顺利拔管,五月中旬康复解隔。
三、本土病例趋势
https://i.imgur.com/SgcSHVi.jpg
https://i.imgur.com/OOfk36C.jpg
虽然整体病例数较少,但因先前为端午假期,还需要多观察数日。如果以七天移动的平均
病例数来看比较清楚看到疫情趋势,累计感染百分比超过百分之十,有在往下的感觉,但
因为适逢连续多天的假期,仍须再观察。以健保六区,台北区、北区、中区、南区、高屏
区、东区来看,台北区现在感染比率约百分之十四,往下降的情形很清楚,北区感染比率
约百分之十二,也看到清楚的下降;中区感染比例现不到百分之八,应正处于高点;东区
微降,南区和高雄目前还在上升的阶段。台北区和北区都有明显下降,但因该两区人口相
对多,因此让全国看来有往下的趋势。
四、COVID-19 医疗资源统计表
┌───┬────────────┬──────┬──────┬──────┐
│ 编号 │ 类型 │ 全国总床数 │ 空床数 │ 空床率 │
├───┼──────┬─────┼──────┼──────┼──────┤
│ 一 │ 病床(专责 │ 全国 │ 14,224 │ 6,034 │ 42.4% │
│ │ +负压) │ (182 家) │ │ │ │
│ │ ├─────┼──────┼──────┼──────┤
│ │ │ 台北区 │ 5,445 │ 2,292 │ 42.1% │
│ │ │ (49 家) │ │ │ │
│ │ ├─────┼──────┼──────┼──────┤
│ │ │ 北区 │ 2,022 │ 992 │ 49.1% │
│ │ │ (26 家) │ │ │ │
│ │ ├─────┼──────┼──────┼──────┤
│ │ │ 中区 │ 2,364 │ 977 │ 41.3% │
│ │ │ (38 家) │ │ │ │
│ │ ├─────┼──────┼──────┼──────┤
│ │ │ 南区 │ 1,518 │ 449 │ 29.5% │
│ │ │ (26 家) │ │ │ │
│ │ ├─────┼──────┼──────┼──────┤
│ │ │ 高屏区 │ 2,502 │ 1,172 │ 46.8% │
│ │ │ (32 家) │ │ │ │
│ │ ├─────┼──────┼──────┼──────┤
│ │ │ 东区 │ 447 │ 234 │ 52.3% │
│ │ │ (11 家) │ │ │ │
├───┼──────┴─────┼──────┼──────┼──────┤
│ 二 │ 中央集中检疫所 (53 家) │ 7,778 │ 4,170 │ 53.6% │
├───┼────────────┼──────┼──────┼──────┤
│ 三 │ 地方加强型防疫旅馆 │ 4,661 │ 2,235 │ 48.0% │
│ │ (49 家) │ │ │ │
└───┴────────────┴──────┴──────┴──────┘
*资料截止时间:2022/06/06 07:00
在请南区积极加开病床后,已从一千四百四十四床增加至一千五百四十八床,还在持续努
力中。
五、儿童疫苗第一剂接种现况
https://i.imgur.com/U8e2iSQ.jpg
很多学校将自六月六日起复课,看起来云林和南部打得相对好,最高的是屏东县(百分之
九十一),北部的稍微差一点。虽然有努力的空间,但台湾打五至十一岁已经是超高比例
,其他地方都没有到如此的高,以前欧美大概都三成左右。
六、云林县儿童BNT疫苗分配数量说明
针对张丽善县长指控“中央挪用原定将到货的五千六百剂疫苗,导致必须向外县市紧急调
度补足缺口”一事,在此驳斥如下:
 ・各县市儿童BNT分配数量,系依据各县市五至十一岁户籍人口数、五至十一岁确诊
  人数及已接种莫德纳人数核估基本需求,并衡酌各县市提报数量后调整
 ・截至五月三十日止,指挥中心已配拨云林县一万八千四百剂,当时(五月三十日)核
  估云林县BNT基本需求为二万二千三百八十六剂,如再配拨二千三百剂即可让户籍
  人口涵盖率(含已接种第一剂及已确诊人数)达百分之九十五点一六,爰云林县提报
  之五千六百剂需求,指挥中心先配拨二千三百剂,保留三千三百剂
 ・截至六月五日止,云林县只用掉一万八千二百四十三剂,仍余二千四百五十七剂,并
  无不足之事实
七、口服药使用情形
https://i.imgur.com/ZnilmZh.jpg
六月五日共开出三千三百一十三人份的倍拉维、七百九十八人份的莫纳皮拉韦,总计达四
千一百一十一人份。稍微统计储备情形,可发现台湾的“确诊个案抗病毒药物使用率”已
高过其他主要国家:
┌────┬─────┬──────┬──────┬──────┐
│ 国家 │ 总采购量 │ COVID-19 │ 口服药使用 │ 确诊个案 │
│ │ (万) │ 确诊个案数 │ 量(人份) │ 药物使用率 │
│ │ │ (万) │ │ │
├────┼─────┼──────┼──────┼──────┤
│ 台湾 │ 102.7 │ 238.6 │ 132,855 │ 5.57% │
│ │ │ 2022.01.29-│ 2022.01.29-│ │
│ │ │ 2022.06.04 │ 2022.06.04 │ │
├────┼─────┼──────┼──────┼──────┤
│ 美国 │ 2,310.0 │ 3,362.9 │ 1,288,376 │ 3.83% │
│ │ │ 2021.12.17-│ 2021.12.17-│ │
│ │ │ 2022.06.01 │ 2022.06.01 │ │
├────┼─────┼──────┼──────┼──────┤
│ 日本 │ 360.0 │ 665.0 │ 184,902 │ 2.78% │
│ │ │ 2022.01- │ 2022.01- │ │
│ │ │ 2022.05.15 │ 2022.05.15 │ │
├────┼─────┼──────┼──────┼──────┤
│ 香港 │ 150.0 │ 115.0 │ 22,900 │ 1.99% │
│ │ │ 2022.02.01-│ 2022.02.01-│ │
│ │ │ 2022.04.01 │ 2022.04.01 │ │
├────┼─────┼──────┼──────┼──────┤
│ 韩国 │ 207.1 │ 1,409.9 │ 187,115 │ 1.33% │
│ │ │ 2022.01.14-│ 2022.01.14-│ │
│ │ │ 2022.04.07 │ 2022.04.07 │ │
├────┼─────┼──────┼──────┼──────┤
│ 英国 │ 498.0 │ 1,095.9 │ 22,331 │ 0.20% │
│ │ │ 2021.12.19-│ 2021.12.19-│ │
│ │ │ 2022.05.22 │ 2022.05.22 │ │
├────┼─────┼──────┼──────┼──────┤
│ 新加坡 │ 10.0 │ 103.7 │ 未对外公布 │ 未对外公布 │
│ │ │ 2022.01.01-│ │ │
│ │ │ 2022.06.04 │ │ │
└────┴─────┴──────┴──────┴──────┘
注:各国/地区确诊数资料来源为各国政府官网、OWID、WHO与JHU网站,惟各
国公告数値可能因后续流病资料修正、通报与计算定义、数値增补更新或传档等许多
因素,使资料来源之确诊数値不一定完全相符。
有些专家建议应该达到百分之十五,过去最高使用率曾有百分之十四,而相较于其他国家
,台湾的口服药物使用效率算高,这要多谢医师的心得分享,以及健保云端药历的作用,
能让可能产生交互作用的药物及时显现出来、医师的开药效率变高。
八、家用快筛试剂实名制贩售情形
本日开始第二轮实名制,但大概看来不是很踊跃。
┌─────────┬────────┐
│ 可贩售机构家数 │ 4,901 家 │
├─────────┼────────┤
│ 已完售机构家数 │ 8 家 │
├─────────┼────────┤
│ 今日可贩售份数 │ 1,832,861 人份 │
├─────────┼────────┤
│ 今日已售出份数 │ 61,998 人份 │
│ (含零至六岁自费 │ (1,771 人份) │
│ 购买) │ │
├─────────┼────────┤
│ 今日免费领用份数 │ 17,006 人份 │
│ (零至六岁) │ │
└─────────┴────────┘
*注:
①截至06月06日 12:00,累积售出(含免费领用)快筛份数共 10,424,894 份。
②一人份为五剂快筛试剂。
*资料统计时间:2022/06/06 12:00
还是呼吁符合免费领取资格的请尽快,因为期限只到六月底为止。如果以目前每日领用的
二万人来计算,可以领到超过八、九十万,不过设定的目标群是一百二十四万。只购买第
二轮的占约三分之一,目前可以不用排队购买。
九、儿童医疗:如何照顾染疫的孩子?
在媒体上会常常看到万分之五的中重症以上孩子,但很少人会替九千九百九十五位家长安
慰和教育,因此要分享的是在家照顾轻症孩子时的建议措施。
https://i.imgur.com/UpEwyjC.png
儿童轻症的比例其实不低,以二月的台湾经验来看,儿童感染新冠后约有百分之三十二的
人是无症状,另外的百分之六十八有症状者中,有超过一半的人有发烧症状,第二明显的
即是咳嗽。
https://i.imgur.com/oHkprJY.png
从国外研究中,也会发现相同情形,尤其现在是Omicron 的时代,儿童症状确比Delta 时
来得更多。其实只要抓紧发烧症状,让百分之六十的孩子去快筛,大概可以发现大部分被
感染的孩子。其余百分之十一的“有症状”中,包括咳嗽、鼻塞、鼻涕、肠胃道等。当孩
子们确诊后发烧,根据国外研究平均多在三十九度左右,本身的临床经验也是如此。通常
发烧的天数平均一点七天至两天上下,往往都是小孩退烧后,换大人开始不舒服;且确实
有孩子确诊后出现哮吼症状,但一百个确诊的小孩中,只有百分之一点五至二会有哮吼,
所以并不是被感染的孩子都会有哮吼症状,不能以该症状作为孩子是否有感染病毒的唯一
依据。
现行儿童确定病例分流收治原则:
┌───────────────────┬─────────┐
│ ★中重症 │ 住院 │
│ ★出生未满三个月,且有发烧 │ │
│ ★其他疾病经医师评估有住院需求之必要 │ │
├───────────────────┼─────────┤
│ ★出生三至十二个月,且高烧大于三十九 │ 加强版集中检疫所 │
│ 度 │ /防疫旅馆 │
│ (经医疗人员评估适宜者得居家照护) │ (照顾者陪同) │
├────────────┬──────┼─────────┤
│ ★所有其他儿童 │ 符合居家 │ 居家照护 │
│ │ 照护条件 │ │
│ ├──────┼─────────┤
│ │ 不符合居家 │ 加强版集中检疫所 │
│ │ 照护条件 │ /防疫旅馆 │
│ │ │ (照顾者陪同) │
└────────────┴──────┴─────────┘
轻症儿童的居家照护与备药建议:
 ・儿科线上门诊或儿童防疫门诊,医师依儿童体重给予正确剂量:
  ◆退烧药水:观察精神活动力,因为重症时会出现没有力气、意识不清、肢体无力等
   现象,这都是退烧后需要值得观察的。
  ◆症状用药:咳嗽药水、抗组织胺药水,依症状不同给药;假如部分症状没了,建议
   家长可以和医师针对孩子的病症进行讨论,不见得药单要照单全收、一饮而尽
  ◆勿任意服用成药,请透过视讯或实体儿科门诊,让儿科医师依孩子的用药需求,量
   身打造用药与剂量。
  ◆勿擅自服用抗生素,需经由儿科医师评估(如具继发性细菌感染)后,再遵照医嘱
   服用,不要有“有病治病、没病强身”的想法,对抗生素的滥用不是好的现象
 ・预防脱水,顺其自然地补充水分,有加盐巴、蜂蜜或奶等需求都尽量满足,避免陷入
  需要住院的状态。
既然有三分之二的孩子会发烧,用退烧药是很合理的,不要刻意帮孩子加温,有些家长觉
得发烧对孩子的免疫力好,而刻意不去退烧,并在看着发抖的同时,心里觉得“孩子你现
在受苦,抵抗力就会变好”,可千万不要有这种错误期待!“如果你的孩子吃了退烧药,
很有活力、会缠着妈妈紧紧抱大腿,说老实话,通常大概已经没什么问题了。因为真正变
成重症的孩子,连抓妈妈大腿的力气都没有、乖乖地躺着且没有声音,这时即是一件很奇
怪的事情了。”
如果孩子会讨东西吃、讨拍、讨抱,这都是一个好的迹象;但万一吃了退烧药,不但不退
烧、还发高烧到四十一度,代表大脑在体温调节上可能出了问题,很有可能是脑炎的前症
,应该赶紧就医。至于对“发烧”和“脑袋坏掉”的错误印象,要再一次卫教,发烧是因
为脑部发炎,导致温度降不下来,并不是因为温度高令脑袋坏掉。当然温度高脑袋会坏掉
,是因为脑部已经先受到伤害,所以温度退不下来,而不是以后如果好好降温,小朋友脑
袋就不会有伤害,这两件事情的因果关系不要错置,以免造成往后滥用退烧药的借口。
针对儿童脑炎前驱症状,如果孩子服用退烧药之后,仍无法退烧,体温大于四十一度以上
、意识不清、持续昏睡、头痛、呕吐、肌跃型抽蓄、抽搐、步态不稳等症状,即是赶快送
医。除了重症、脑炎之外,呼吸急促的部分也需要家长替孩子观察:
┌─────────┬─────────┐
│ 年龄 │ 定义 │
├─────────┼─────────┤
│ 十一个月以下婴儿 │ 每分钟大于五十次 │
├─────────┼─────────┤
│ 一至四岁 │ 每分钟大于四十次 │
├─────────┼─────────┤
│ 五岁以上 │ 每分钟大于三十次 │
└─────────┴─────────┘
*资料来源:高雄市流行疫情指挥中心专家会议、中华民国护理师护士公会全国联合会儿
童感染新冠肺炎居家照护指引
如果温度已经降了,却仍喘得过于夸张,即为要紧急送医的时机。
十、青少年医疗:关于“MIS-C”
日前一名十岁男童,在确诊轻症康复一个月后,出现儿童多系统发炎症候群,经紧急抢救
后才救回一命。这种现象就像是身上的病毒已经被清除掉了,可是身体的免疫反应还不打
算冷静下来,通常会发生在感染后的二至六周之间。
定义:
孩童多系统炎症症候群 (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MIS-C) 是
感染 COVID-19 后罕见的高度炎性反应以及多器官系统损伤,国外统计致死率可达百分之
一至二,发生于年龄介于零至十九岁,年龄层以六至十二岁为多(确切发生率还不明确,
不清楚有多少比例会发生),成年人的百分比则低了一点。
无明确数字的原因:
 ‧亚洲人(尤其是东方人)的发生率比黑人、白人和拉丁裔少至少一半,所以不能引用
  外国数字
 ‧感染Omicron 诱发 MIS-C 的比例较之前的 Delta 低,甚至可以下降到四分之一(少
  百分之七十五)
依该优势粗估,最糟的发生率是万分之一,也就是说在一万个得到Omicron 的孩子中,大
概有一个可能会发生 MIS-C,不过可以不用过度担忧的是,在台湾青少年及儿童的疫苗接
种率很高的情况下,按照国外的研究,打过一剂新冠疫苗后可以减少百分之九十七的风险
,打两剂的发生率至少在研究中是没有,但当然不可能完全是零。
诊断要件:有新冠病毒感染证据、发烧至少三天且经医院抽血后,由实验室检查显示发炎
指数上升 (ESR、CRP 或 procalcitonin),并具至少两项下列临床特征(蛛丝马迹):
 ‧出疹,或双侧非化脓性结膜炎,或黏膜发炎
 ‧低血压或休克
 ‧心肌功能受损,包括心包膜炎、瓣膜炎或冠状动脉异常
 ‧凝血功能异常
 ‧急性肠胃道症状,包括腹泻、呕吐或腹痛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临床表现之感染(包括细菌性败血症、毒性休克症候群)
https://i.imgur.com/OE1mz0P.jpg
简单来说,如果孩子曾经得过新冠,康复后突然发高烧、呕吐、腹痛、拉肚子等隐隐约约
的症状,就医时要向医师说清楚,医师都会知道、一定立即处理。MIS-C 其实就是多发性
的炎症,不同器官同时在发炎、症状也因人而异,致死率约百分之一至二,但早期介入可
以降低死亡率,所以建议家长要让孩子接种疫苗,如此即可不用在家里穷担心、晚上也能
好好睡觉。
十一、疫苗施打统计
昨日接种剂量:16,223 剂
疫苗涵盖率:
第一剂:90.07%
第二剂:82.06%
基础加强剂:0.88%
追加剂:66.49%
问与答
中视:
一、在某份中央发给殡葬业者的公文当中,内容写到“建议于医院或接体车上入殓封棺之
后,迳送火化场火化”,请问这是否为直接火化的意思?和规定“二十四小时内要火
化”是否有矛盾的地方?确诊者的遗体是否可以放入冰柜?
二、某民间团体提出“可用视窗型的遗体袋装大体,以解决见不到最后一面的问题,该袋
子不用打开但得看到脸部”,未来是否会考虑此建议?
陈部长:
所有下发的公文都一样,要求尽速火化但没有二十四小时内,从前年开始要求的是二十四
小时内“报告”,但处理要求尽速,方式是以火化为原则,若需深埋则要报准。由于大家
可能怕有余气、残留病毒,希望用两层防水尸袋不希望打开,装进去后不希望打开,如果
再打开恐怕有些问题,不过当时传染病严重,现在大家害怕的心理稍微降一点,不过规定
是要两层尸袋不得打开,尽速处理火化为原则。二十四小时内的规定是要求报告而不是火
化,任何单位时都一样要求,如果是要停留或要放冰柜,建议都要尽速,以避免影响进出
和处理大体的人,也拜托民政系统在感控原则可以实行的情况下,可以符合民俗方法,但
需要一些讨论时间。
年代:(代壹电视)
阳明交大的研究发现,“瑞德西韦代谢物会进入胎儿体内”,请问会否建议孕妇非不得已
不要用?
罗副组长:
瑞德西韦会进入胎盘或胎儿一事,在动物实验已有研究成果,所以孕妇如果要使用治疗中
重症或用来预防较特殊情境,已有染疫情况后才需要使用药物,医师会权衡整个利弊得失
。利大于弊情形下才会整体考量是否给孕妇投药治疗,因此还是尊重临床端裁量,研究结
果如果有进一步延续或后续的发表,会再提到专家会议,针对诊治指引是否参采再讨论。
中时:
台大公卫学者陈秀熙曾经提到“确诊人口加上疫苗涵盖率,达到七成时会相对安全”,而
就本日公布的五至十一岁之数据(七成四)来看,是否代表该年龄的族群算是相对安全?
是否有其他年龄层或整体的统计?
陈部长:
知道的是第一剂达到九成、第二剂八成二,第三剂也有将近六成六。每一个年龄层都会比
此数字来得高,因为当中还有零至五岁不能打、五至十一岁刚刚打,基本上除以九即代表
该年龄层的大致比例,因此可以说算是很高了。
东森:
一、针对国内出现的首例儿童严重系统发炎症候群,想请教是否和轻症或重症有关系?是
否可以协助解释,何谓“暖休克”?
二、代党政提问,早在今年二月的时候,疾管署的疫调已建议业者要求家属,在二十四小
时内要尽速火化完毕,因此卫生部门应该要扮演协调的角色,以顾及家属的情绪,如
今已是六月了,在沟通上是否有一些误差?
黄医师:
一、应该是没有关联,也就是说即使孩子一开始是轻症,也有可能会出现孩童多系统炎症
症候群;不过医学一直在改变,如果五年后再来问同一个问题,或许有不同的答案,
因为MIS-C 的发生原因在目前的医学研究上,还没有非常明确的解释,所以未来也许
会发现一群孩子在感染新冠之后,随时发生该发炎现象,且不分早期、晚期。
陈部长:
二、近日来在讲说一零一年公告二十四小时要入殓火化,但一零一年的第五类传染病没有
新冠肺炎, COVID-19 在一零九年才开始有,一零九年一月把新冠公告为第五类,都
是要二十四小时内报告,但新冠和新型A型流感都不需要在二十四小时内处理火化,
只要求火化、深埋需要先报准,迄今没有改变。当然处理上要求尽速,尽速是感控上
的需要,不需要的暴露当然不希望暴露太多,因为周边还是有很多人,所以任何单位
处理这事情希望尽速火化,因为宗教、信仰因素而不能火化,就要报准才能深埋。至
于家属的心理,当然要请主管单位尽量说明清楚,不要令在哀伤间又多一层伤痛。
TVBS:
一、针对确诊者的遗体,刚刚提到“新冠肺炎”列为第五类,但不受二十四小时限制,是
否可以说明幕后考量?
二、国内目前大量确诊之后,除了Omicron 之外,是否有统计其他病毒株的类别、占比?
陈部长:
一、列入第五类的,都是致死率较高者,但考虑到不管是A型流感、还是 COVID-19 ,致
死率都不是很高,所以为避免传播才要求火化,但不强制必须在二十四小时内完成火
化。
周署长:
二、就所监测的结果,到目前为止,国内的流行病毒株还是 Omicron,最近几乎没有看到
Delta 等。
中视:
一、目前看来,是否仍认为六月十号是疫情反转的日期?如果确诊要在万例以下,大约会
落在什么时候?
二、国民党立委本日召开记者会,根据《经济学人》的定义说台湾公布的死亡人数(八百
多)和实际的死亡人数(一万多)有很大的落差、质疑有黑数,请问看法?
庄发言人:
二、《经济学人》的意思是指在二零一五至二零一八年左右,平均是约一万五千,而台湾
二零二一年的数字是多了一万;但如果真的照《经济学人》的方法计算,至目前为止
,二零二零至二零二一年的超量死亡为“负三千多”,此数字在《经济学人》网站上
也一直都有,目前超量死亡的部分是新西兰最低,台湾则是仅次于新西兰、位居第二
名。预期死亡数还要考虑年龄老化,而不是只有算过去数年的平均值。最近还有一篇
文章批评《经济学人》杂志的算法,事实上导致德国的预期死亡数错误下降,因此要
连同世界卫生组织持续再修正该方法。台湾在过去数年的人口一直在老化,所以不太
可能直接计算平均值,来看预期死亡人数。
陈部长:
一、不用再去想时间点了,尽管这两日确诊个案降可能有假日的特别因素,但以七天移动
平均数据评估,看起来似乎往下趋势已经很明显。
二、去年单年平均死亡数确实较多,但如果用五年移动平均来看,没有很高。再者台湾的
新冠死亡报告因为医疗体系完整,不可能发生盖牌的事情,报出来到指挥中心被删掉
也是不可能的事情。英国学院报出的超额死亡部分,台湾表现很好,不可能掩盖死亡
数字,讲这话的人要特别注意一下,因为这牵涉质疑公权力、公务人员造假的问题,
所以要有充分证据。当然可以提出来讨论,但不能任意指控。
台视:
医师吴昌腾指出“国外的MIS-C 发病率大约是十万分之八点三,如果以台湾约二十五万十
岁以下的确诊儿童推估,未来一至两周可能会陆续出现二十多例”,请问台湾有可能会比
国外来得还要少吗?
黄医师:
在媒体常见的国外数字,有时候百分比的分母不是生病的人,而是该年龄的总人口,所以
解读上会变得很难评估染疫人数。另一方面,现在是Omicron 的时代,所以像是Delta 或
Alpha 的数字现在都不能用、可能要重算,加上台湾儿童、青少年的疫苗接种率高,所以
国人不必太过悲观,或像当年没有疫苗时的害怕。
寰宇:
儿童疫苗第二剂的间隔时间目前是十二周,接下来是否有希望缩短成八周或以下?
陈部长:
正在考虑中,但要送传染病防治咨询会预防接种组会议讨论。
TVBS:
自六月四日开始,已经开放自主疫调用户填补同住亲友及下载居隔证明,但是有确诊民众
反映虽然符合补填的资格,但上网登录后却发现资料消失、没有办法操作,这是否为系统
问题?何时能修正完成、开放时间会否延长?如果系统有问题,民众该透过哪个管道申请
居隔证明?
陈部长:
这是属于个案的问题,现在还没有听到系统上的问题,建议他进线一九二二;登录的系统
会再注意。
三立:
目前是否有统计二次确诊的人数?是否有观察到相较第一次确诊,症状上有不同的地方?
庄发言人:
台湾自二零二零年开始至目前,系统上有二次确诊纪录的共有一千二百一十二人。至于文
献上指感染第二次症状会较轻,事实上还未有定论,只知道二次感染常见的症状为发烧,
而第一次感染最常见则是咳嗽,至于严重程度可能还需后续研究评估。
自由时报:
最近陆续有些医院取消“进出医院的时候,要插健保卡及量测体温”的措施,想确认这是
个别医院的作法,还是中央的建议?如果是前者,对于个别医院的作法有何看法?如果是
后者,考量是什么?
罗副组长:
这是上个星期发文给医疗院所的事,考量目前社区的感染在流行当中,同时健保注记对于
第一线拦阻担心染疫者进入、自主健康管理期间者进入时,必须权衡民众就医的权益与保
障等,因此开放医疗院所自行决定是否用其他的方式代替,例如询问TOCC(旅游史、
职业别、接触史、是否群聚)。进入医院插健保卡的排队人潮也很多,进而授权医院斟酌
办理;有些医院还是维持原本作法,中央并没有明定取消或禁止。
今日新闻:
MIS-C 是在大多数儿童康复后才发生的吗?在门诊上,是否曾遇过康复儿童出现其他不是
MIS-C 的症状,譬如味觉失调、闻不出东西等?
黄医师:
嗅味觉失调在急性的感染中,其实有报告比例的发生,但比例没有大人的高。先前国外针
对Omicron 的研究显示,急性感染期间的发生率仅有百分之零点八,而一般看诊中很少出
现家长抱怨味嗅觉失调。长新冠症状(急性期过去了,但症状一直持续达数周)在儿童的
比例非常低,但解读长新冠发生率时,一定要同时有实验组、对照组,否则很难证明真的
是新冠肺炎造成的症状,就像有些高中男生会说得新冠后体力变差,但考虑到隔离治疗期
间待在家中休息,还很难说到底是新冠肺炎还是长时间休息造成的。相信一定有该类个案
,儿科也会彼此讨论这样的病例,且过去曾提及有些已经好,但开始出现耳鸣的个案,虽
然比例不高,但发生了就要面对。依个人经验是没有嗅味觉的异常,但相信应该有很少数
的病例会出现;至于没有办法行动则大概不太可能,因为归在重症后一定会被放大镜的检
视,所以这不太像是体力变差的征兆,不过预后大概都是好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