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标题:新增11例COVID-19境外移入确定病例
发稿单位:疾病管制署
发稿时间:2021-12-20
撰 稿 者:指挥中心
原文连结:http://at.cdc.tw/6x8D8L
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今(20)日公布国内新增11例COVID-19移入确定病例;另确诊个案中无
新增死亡。
指挥中心说明,今日新增11例境外移入个案,为7例男性、4例女性,年龄介于10多岁至50多
岁,分别自意大利(案16917)、美国(5例,案16918-16920、案16922、案16926)、德国(案16
921)、法国(案16923)、巴西(案16924)、越南(案16925)及菲律宾(案16927)入境,入境日介
于今(2021)年12月5日至12月19日;详如新闻稿附件。
指挥中心统计,截至目前国内累计4,774,76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通报(含4,756,108例
排除),其中16,816例确诊,分别为2,163例境外移入,14,59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舰队、
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调查中;无新增空号病例,累计111例移除为空号。2020年
起累计850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个案居住县市分布为新北市413例、台北
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园市27例、彰化县15例、新竹县13例、台中市5例、苗栗县3例、
宜兰县及花莲县各2例,新竹市、南投县、云林县、台南市、高雄市、屏东县及台东县各1例
;另12例为境外移入。
指挥中心再次呼吁,民众应落实手部卫生、咳嗽礼节及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减少不必
要移动、活动或集会,避免出入人多拥挤的场所,或高感染传播风险场域,并主动积极配合
各项防疫措施,共同严守社区防线。
https://www.cdc.gov.tw/File/Get/NPbmIoesqpo4z5E9zlejNg
https://i.imgur.com/ffosflF.png
完整标题:指挥中心说明中研院P3实验室事件调查进度
发稿单位:疾病管制署
发稿时间:2021-12-20
撰 稿 者:指挥中心
原文连结:http://at.cdc.tw/8hRl2t
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今(20)日表示,有关中研院P3实验室内部调查报告,该院已依指挥中
心要求期限于昨(19)日晚间送达指挥中心。报告书中说明事发经过、院方应变措施、感染途
径调查、院方整体调查结果与根本原因分析、责任检讨与未来改进事项;其中针对人员访谈
、11月中下旬监视器录影档、实验室使用纪录表等调查发现,确认具有以下三项感染暴露风
险因子:
一、实验操作区与非操作区均存在环境污染。于实验动物操作时,未于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脏垫料直接置于未封口的袋子、也未放置于加盖的容器中。
二、个案及其他实验室人员均曾仅穿着一般防护装备(未戴N95口罩、双层手套、护目镜或面
罩)执行实验。
三、个案于脱除防护装备过程先行脱口罩。
根据以上感染暴露风险因子,中研院研判感染途径可能有三种:
一、呼吸道直接暴露受污染的垫料粉尘、染疫动物受刺激而引发喷飞沫或气胶的环境。
二、手套表面因直接操作染疫动物被污染,于脱卸防护装备程序先误脱口罩时,接触脸部口
鼻等部位而感染。
三、防护装备外层在操作区遭带有病毒之物体表面污染,于脱卸防护装备程序先误脱口罩时
,使口鼻暴露于脱卸过程而感染。
此外,中研院亦针对:(1)新进人员教育训练与操作指导;(2)实验室SOP操作;(3)实验操作
过程监控;(4)个人防护装备穿卸流程;(5)意外事故通报流程;(6)动物科学应用审核管理
规范及感染性生物材料之使用管控;(7)本次染疫事件成因的系统性问题等七大面向,进行
制度面及执行面的回顾检讨,并说明若最终调查认定确有违反规定,将依据人员身分别处理
责任归属及处分。中研院并提出未来将成立P3实验室综合检讨委员会,确实改进P3实验室的
管理运作级生物安全监督查核机制。
指挥中心说明,该中心已于12月17日及19日派员访谈中研院该P3实验室主管、工作人员、及
中研院生安会主委,并于今日上午提交访谈结果及中研院内部调查报告予外部专家调查小组
,且安排于本周四开会进行审视及讨论,预计两周内提出外部专家小组调查结论及建议;另
亦将依传染病防治法第34条、第69条及感染性生物材料管理办法第25条规定,对中研院进行
裁处,最高可处十五万元罚锾,并限期令其改善,届期未改善者,按次处罚之,并于生物安
全疑虑解除前,要求该P3实验室停止使用或处分相关感染性生物材料。另依前开管理办法第
29条规定,于生物安全疑虑解除,经该院生安会确认后,报疾管署同意后,始得再行使用或
处分相关感染性生物材料。
指挥中心另指出,除中研院基因体研究中心P3实验室已另案调查,其余国内11家操作新冠病
毒之P3实验室均已于12/17查核完毕,未发现重大缺失。
调查结果是个案及其同事没有遵照SOP执行。
https://i.imgur.com/oTq7OKJ.jpg
https://i.imgur.com/pAOT6a0.jpg
https://i.imgur.com/SPIOXek.jpg
https://i.imgur.com/DgIkGVh.jpg
完整标题:新增11例COVID-19境外移入确定病例
发稿单位:疾病管制署
发稿时间:2021-12-20
撰 稿 者:指挥中心
原文连结:http://at.cdc.tw/12roa0
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今(20)日表示,昨(19)日卫生福利部预防接种咨询会预防接种组(ACI
P)专家会议决议,经评估国内外疫情风险、国内疫苗供应现况并参酌各国疫苗接种政策,调
整及建议COVID-19疫苗接种作业如下:
(一)已接种基础剂(primary series)第一剂COVID-19疫苗之民众,经医师评估符合接种间隔
后,第二剂可选择我国食品药物管理署核准之接种任一厂牌COVID-19疫苗。
(二)经医师评估有免疫不全或免疫力低下且病情稳定之12岁以上民众,应接种基础加强剂(a
dditional dose),其与第二剂COVID-19疫苗间隔至少28天,建议优先接种mRNA疫苗(如Mode
rna、BNT)或次单位蛋白质疫苗(如高端)。
(三)已完成基础剂接种且间隔满5个月之18岁以上民众,应接种追加剂(Booster dose),建
议优先接种mRNA疫苗(如Moderna、BNT)或次单位蛋白质疫苗(如高端),以获得充足之免疫保
护力。
指挥中心说明,会议中专家参酌国内外临床研究与试验结果及各国接种策略指出,目前经卫
生福利部食品药物管理署核准专案输入或制造之COVID-19疫苗,均需至少完成两剂接种。由
于目前国内各厂牌COVID-19疫苗供应充足,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
O)、欧盟及各国亦多采用基础剂可混打策略,民众经医师评估后,可选择同厂牌疫苗或混打
,以提升疫苗接种完成率。
另ACIP专家检视目前现有文献及临床试验结果后表示,免疫不全以及免疫力低下病人即使完
成2剂COVID-19疫苗接种,多无法获得足够的免疫保护力,爰建议12岁以上经医师评估病情
稳定之下列对象,应接种第3剂基础加强剂,其间隔与第二剂COVID-19疫苗至少28天,建议
优先接种全剂量mRNA疫苗(如Moderna、BNT)或次单位蛋白质疫苗(如高端):
(一)目前正进行或1年内曾接受免疫抑制治疗之癌症患者
(二)器官移植患者/干细胞移植患者
(三)中度/严重先天性免疫不全患者
(四)血液透析患者
(五)HIV阳性患者
(六)目前正使用高度免疫抑制药物者
(七)过去6个月内接受化学治疗或放射线治疗者
(八)其他经医师评估因免疫不全或免疫力低下,可接种基础加强剂者
基于Omicron变异株疫情于各国持续升温,ACIP专家表示虽然目前尚无证据显示感染Omicron
变异株后会增加重症、住院或死亡之风险,惟此变异株会可能造成突破性感染(Breakthroug
h infection),降低疫苗之保护力,加速传播,即使曾经感染过其他COVID-19基因型痊愈者
,亦可能感染Omicron变异株。对此ACIP专家亦表示,目前就国际间临床试验报告、监测及
相关文献均指出,完成基础剂接种后,疫苗保护力会随接种时间消退,建议满18岁以上民众
于完成基础剂接种后,应接种追加剂。而依据目前国内外研究数据显示,无论基础剂接种何
种厂牌COVID-19疫苗,国内追加剂建议优先接种Moderna COVID-19疫苗半剂量(50微毫克)、
BioNTech COVID-19疫苗全剂量或次单位蛋白质疫苗(如高端)全剂量,以提升免疫保护力。
指挥中心提醒,前述政策订于12月24日开始实施,施行细节将于近日函知各地方政府卫生局
转辖内COVID-19疫苗接种合约院所。指挥中心呼吁,符合接种资格之民众,请尽速前往COVI
D-19疫苗合约医疗院所完成接种,加强免疫保护。
https://i.imgur.com/jQg6osn.jpg
https://i.imgur.com/F0BeV4P.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