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标题:新冠疫情:“成功的受害者”中国能否放弃“清零”与病毒共存 ?
发稿单位:BBC News 中文
发稿时间:2021年8月6日
撰 稿 者:赵雅珊
原文连结:https://is.gd/LpwfeG
https://is.gd/rhPI0H
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疫情涌至,湖北武汉再次经历全民检测。
全球流行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Delta攻陷江苏南京禄口机场后,截止8月5日,本轮
新冠病毒疫情(COVID-19)扩散至中国的17个省市与澳门特区。中国大陆现在有144个疫
情中、高风险地区,达到疫情防治常态化以来的最高数量。
Delta变异病毒正强迫中国做压力测试,挑战着中国的“零确诊”防疫策略。相关专家认
为,中国防疫政策若需改变,官员和民众必须对病毒和疫苗的作用有清醒认识,并且达成
与病毒共存的共识。
性价比和次生危害
中国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将个案基本清零,英国牛津大学流行病学教授陈铮鸣对BBC中
文评价中国的抗疫“从全球各国的防疫效果来看,是防疫奇蹟”。
中国政府也因在新冠疫情早期反应迟缓,地方官员管治水平低,存在瞒报和迟报等现象等
饱受民众批评。但陈铮鸣也认为,全球疫情仍旧持续,中国很难独善其身。本次由南京机
场爆发的新一轮疫情就是例子。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化学系教授金冬雁也对BBC表示,中国原先把机场守得滴水不
漏,现在漏了一些。漏是正常,不漏则非常难做到。
于是变异病毒Delta被一架从俄罗斯抵港的航班顺利带进中国,随后因为机场外包清洁公
司的防疫漏洞,中国17个省市出现相关病例。
作为中国式防疫的标凖模式,各个受关联病例影响的省份和城市开始采取封城,全民核酸
检测等措施,甚至治安抓捕手段。
拥有900万人口的南京已做过四轮核酸检测。中国网友开始发出疑问,到底频密的核酸检
测是否值得。
金冬雁指:“当然不值得。是用大炮打蚊子,宁可错差一千,不可漏过一个。但(官员们
)认为这是他们赖以成功方式。大家认知上有距离。用大量的资源去做检测,但实际的收
益不相称。”
2020年8月至9月,香港特区政府推行自愿性全民检测,花费5.3亿港币(6815万美元;
4.41亿元人民币),参加检测的人数约为178万,共找出42名患者。
时间再往前推四个月,2020年5月,有1100万人口的武汉完成一轮全员核酸检测,所需要
的费用20亿元人民币(3.09亿美元)。中共湖北省委机关报《湖北日报》曾指出,这些费
用很可能由武汉市、区两级财政承担。
专家认为这种不惜一切代价的做法在去年中国发生疫情的初期是可行的。因为彼时面对突
发的公共卫生传染病事件,病毒扩散非常广,对疫情不了解,没有疫苗。但现在中国政府
有定力,有能力和手段,相关政策必须做出调整,势必要做出选择和平衡利弊。
陈铮鸣称,严格的管控会带来次生危害。比如说一封城,医院被要求关闭,有很多手术病
人,很多需要抢救的病人,很多心肌梗塞的病人,得不到及时诊治。
8月3日,在被列为高风险区域的江苏市扬州主城区,一位怀孕36周,预产期在即的孕妇在
微博上发出求救信息。因扬州采取“封城”措施,她无法回到主城区待产。这是能被大众
看见的,因为封城可能造成的次生危害风险。但还有很多目前看不见的次生危害尚待浮现
。
金冬雁指,本次南京等地封城的扰民力度较小。封城政策也有所变化,现在比以前灵活,
封锁小区范围相对比较局限。
政策转变与官民共识
https://is.gd/BDpeSj
过去一年多,佩戴医疗口罩成为了中国民众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本轮疫情爆发之前,中国的官员曾提及过“清零”政策的改变。
今年6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冯子健在一次会议上表示,何时从疫情“零容忍
”策略转向较为开放的边境政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苗接种率。不过他最后称,需要就
这方面的利弊达成社会和政治共识,才能做出决定。
也许能促成社会大众和官员们达成共识的,是流行病和病毒学以至于整个科学界的专家和
学者的讨论与分析。他们希望通过发声和讨论,为官员提供更精凖的防控思路,消除大众
对目前新冠病毒的误解和认知盲区。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近期发声说,他认为世界如何与病毒共存,
各个国家都在作出自己的回答。中国曾经给出一张漂亮的答卷,南京疫情之后,我们一定
会学习到更多。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全球卫生高级研究员黄严忠发声
称,与新冠病毒共存不仅必要而且可行,称要对新冠病毒“脱敏”处理。
陈铮鸣说专家之间有共识,但因为涉及到社会问题,还取决于民众的态度反应,取决于政
府官员的认知。
“成功的受害者”
陈铮鸣认为中国前期抗疫成绩做得“太漂亮”,现在一旦出现小范围感染或者区域性爆发
,哪怕在100例感染以下,也能在包括官员、媒体和民众等各个阶层造成一种恐慌。
https://is.gd/q6ytQA
中国大陆新冠疫情本来已经受控。
本轮疫情爆发后,南京禄口机场母公司江苏东部机场集团董事长冯军被中共江苏省委停职
,中国媒体称或其防疫不当有关;江苏扬州的“零号病人”是一位64岁的南京老人,她因
隐瞒行程引发扬州疫情,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被立案侦查和刑事拘留。
金冬雁也指出,南京机场最初的阳性病例是在定期筛查中发现,“本来应该是表扬,但现
在容易造成很多人有事不会往上报”。
陈铮鸣说:“官员撤职和拘捕不听话的老百姓就发出非常强烈的信号:不光是零容忍,而
且要各级责任到位。但现在面对的是大自然,必须顺其自然,必须要学会跟它共存,病毒
不随人的意志转移。对病毒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假如观念不转变,就走进了死胡同。”
陈铮鸣说,中国一定程度上可能是一个“成功的受害者”。大家的预期很高,目标是“清
零”,希望把防疫做得很漂亮。此外中国和世界存在免疫落差。外界未知中国达成群体免
疫还需多长时间。
截止8月5日,中国已接种超过17亿剂疫苗。但完全接种疫苗的人数未知。
再者,陈铮鸣认为中国民众心理上也存在免疫落差。他说英国社会总体比较淡定,没有恐
慌,因为一定程度上英国已经接受长期与病毒和平共处的事实。陈铮鸣2020年4月接受BBC
中文专访时就指出,人类必须与病毒共存,“与病共舞”。
观念如何转变?
陈铮鸣所指的认知改变还涉及到中国公众对疫苗作用的认知。他对BBC说,大家谈的疫苗
指标都是防感染,这个认知有失偏颇。
他解释称,疫苗主要有四个作用:
一、防病毒感染。
二、防发病,即很多人哪怕感染以后是轻症或者无症状感染者,自己都不知道,就表
示个体的免疫力好,或者感染病毒量不多。
三、感染病毒以后是否得重症和死亡——这也是最关键的。现在的疫苗对重症和死亡
的保护力非常好,哪怕面对变异病毒Delta,完全接种两针疫苗以后虽然保护力有所减弱
,但防重症防死亡的比例还是非常高。
四、防传播,即感染病毒后会不会传播给其他人。
陈铮鸣指出,要关注大规模疫苗接种后,重点应转为关注住院和重症或者死亡的人数。
全球注视英国“闯关” 中国何去何从?
中国延续“清零”政策继续抗疫的同时,英国已经宣布重启市面活动,取消所有包括戴口
罩的措施。但多方担心重启速度过快,批评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草菅人命”
。全球都在关注英国是否“闯关”成功。
英国18岁以上的成年人,90%已完成至少一剂的疫苗注射;70%以上完成两剂的注射。英国
已经初步达到群体免疫的水平。
Delta变异株出现后,感染人数还是居高不下。6月份,英国一度推迟全民解禁的步伐。到
7月中旬,达到每天5万人确诊,但最近两周感染出现明显下降,比最高峰时的确诊下降了
60%至70%。
目前英国每日新增确诊人数维持在2万人左右。而中国自2020年初疫情爆发以来,截止8月
5日,确诊人数约为9.3万人。外界质疑中国在疫情初期由于瞒报和混乱等因素,确诊人数
远远不止10万人,也由于中国不将无症状感染者列入确诊案例,这使得官方的确诊人数较
别国少。
陈铮鸣解释道,英国近期感染后得重症和死亡的人数和第一波、第二波相比出现根本性变
化。大部分人感染后都是轻症和无症状,哪怕是有症状,哪怕住院,相比于第一波,大部
分都是轻症,死亡人数也很少。几乎没有出现类似的同比增加。
他说2021年1月和2月份英国遭受第二波疫情时,每天的死亡人数达到约1200人,现在稍稍
有抬头,基本上每日有50、60人死亡。所以和第一波和第二波相比,现在英国已经切断死
亡和重症的连接。对于社会的重新开放,给大家极大的信心。
https://is.gd/I5KAJr
英格兰在放宽限制聚集措施之余,同时在马戏团演出等人群聚集场所开设流动疫苗接种点
。
虽然还有不确定因素,不知即将到来的秋冬季节,英国的疫情是否有所反复,但全球都在
关注,英国是否能够“闯关”成功:英国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控措施,社会全面开放的情况
下,能否真正控制疫情,能否真正体现群体免疫的威力。
被问及中国是否会像英国一样,将新冠病毒作为季节性流感处理时,陈铮鸣说这要有个过
程,世界开始重启,中国将面对越来越大的压力。
金冬雁则认为,“中国是艘大船,掉一个头,闹不好就翻船。主要还要看政治领导人。要
给政治领导人做很长时间的培训和(相关专业领域)的教育才行。中国现在一放就乱,一
抓就死。根本不可能立马改防疫政策。”
黄严忠指出,对新冠“脱敏”也要求在政策执行中调整地方官员的激励机制,如果仅仅因
为某地出现了几个病例就严厉处罚主管官员,往往导致地方上应对疫情时草木皆兵,搞“
一刀切”,甚至层层加码过犹不及,反而不利于精凖抗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