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prussian (prussian)
2021-05-28 22:52:19政府单位:台北市流行疫情指挥中心
直播连结:https://youtu.be/TG1cNQzNDVM
出席名单:
财政局长 陈家蓁
卫生局长 黄世杰
社会局长 周榆修
市长 柯文哲
副市长 黄珊珊
联医副院长璩大成
KP:
- 中央公布数字 https://imgur.com/6Z5tkrJ
143例找不到感染源, 特别是双北
疫调已经没有意义
如同前几天所讲,趋势还算稳定,
重申这是在大家自动自发的状况下压下来
台湾的国民还算相当合作,能把疫情控制住
https://imgur.com/wXD1kMe
https://imgur.com/bqXpgin
万华昨天作 682例
剥皮寮确诊减少
https://imgur.com/rQOfR62
按发病日倒推趋势,
统计最重要的意义是万华有控制住,
反而其他地方散开。
首都生活圈,人会跑来跑去,
这时不能再作疫调,会给假性的安全感
案例相当多, 要用快筛作决策的工具,
不能再用 PCR慢慢作
让防疫措施贴近前线更即时
要求快筛阳性要想办法在最短时间优先作PCR确诊,
临床上看,
快筛阳性有症状的几乎都确诊,
没症状阳性的常常是PCR-
正常人来作常常是伪阳性
伪阴有可能,初期病毒量不多,
毕竟PCR精确度比较高,
快筛需要比较多的病毒量
不过快筛只要20分钟,作决策比较快
目前台北市疫情是稳定,但是大家很努力才能这样维持
医疗相当紧绷,所以我们打破一人一室,
但是需要时间,不是下一道命令隔天就变两倍,
人员训练也要时间
目前用快筛监测,台北市疫情还算稳定..
还蛮严峻的应该这样讲
还没有到崩溃,整个医疗系统相当紧绷
案例都集中在双北地区相当多
至于有些要北病南送的,
对家属也不方便,所以我们能撑的尽量撑
拜托第一线医疗同仁大家辛苦了
这个病很奇怪,有一个很大的特色,
50岁以下几乎没有死亡的,
5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加死亡率愈来愈高
80岁以上我看国外文献有超过20%的
这是这个疾病的特色,就像没有老儿麻痺一样
这个疾病有个很大的特色,年轻人死亡率很低,
50岁以上升高,70岁以上上升很快
这个会影响以后医疗体系的重整,要让它更有效的使用,
有的会放在家里,旅馆、病房、加护病房
分配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年龄
如果确诊案例没什么症状,
也许真的要送到中央比较中南部的检疫所
隔离起来最主要的理由不是要治疗你们
是要防止你们再去传染给别人
你们也比较年轻比较好移动
医院保留本身有慢性疾病的,年纪大的
中间的就放在防疫旅馆
台北市快筛阳性放在防疫旅馆的已经超过一千个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招募这么多医护人员
这一千个如果放在医院,防疫专责病床吃光,医疗体系就崩溃
用防疫旅馆当一个缓冲区,如果病人还是太多,
年轻没有症状,家里也适当的就待在家里,
不然就送到中南部的检疫所
纾困
原则比照去年,减租减税延租延税
先预定三个月 5 6 7
去年都要用到六个月,今年应该不会是三个月
回溯从五月开始,细节待会财政局讲
不过去年作过一次了,总之要有一些进步
这次朝向E化以便民为原则
目标
企业可以营运,劳工可以就业,
大家生活还可以过得下去
https://imgur.com/hTjOHQa
细节请财政局长逐一说明
财:
台北市九项短期纾困措施
(请看VCR图) https://imgur.com/GofID1k
可上COVID19专区查询
-> https://www.gov.taipei/covid19/
33:
捐款 10,676 笔,总金额 128,000,000
还有很多物资、便当
整理之后会公布在社会局网站上
这两天有一个非常大笔的八千万元金额,
指定要捐给医护人员。谢谢你们。
台北市社会局线上捐款
https://rmic.gov.taipei/Web/RSAdM00001
媒体提问
========
Q:
健保快易通可以得知确诊,但地方没有通知?
33:
今天早上和中央视讯会议提出这个问题
健保署的健康存摺,和医院的健保系统是连线的
我们 疾管科管理的叫法定传染病系统 法传系统
是由疾管署所管理的,这两个系统并没有同步
医院 -> 健保 -> 健康存摺 -> 民众看到PCR结果
\
上传法传系统 -> 疾管科 -> 健康服务中心 -> 疫调匡列
民众遇到的情况是健保查到了,但法传系统还没有传到我们这里来
和中央要求这两个系统要同步,民众查到后打电话来时,
我们的系统应该也要能看到PCR的结果。
中央说明今天努力把两个系统介接,
今天以后应该不会再有这个问题,
民众问为什么家人确诊了还没有匡列,同样地
医院检验 -> 通知民众确诊
\
法传系统 -> 疾管科 -> 健康服务中心 -> 疫调匡列
这个流程的确有两三天的落差。
今天也问中央如果快筛阳性,已经符合通报对象,
是不是能授权医院,希望中央能同意,
卫生局授权医院直接开立居家隔离单。
这样不用上传、下传,再去找他开立居家隔离书。
这两个都是系统同步的问题,
我们希望不要再有这样的时间差。
Q:
两消防员快筛阴性PCR确诊,
立委助理快筛阴性死亡PCR却是阳性,是否漏洞?
快筛阳视同PCR是因为匡列跟不上?
匡列爆增导致无法因应?
黄P:
立委难过不舍可以理解
案例快筛阴性,不幸死亡,27号PCR阳性才出来,
最快地速度找警察局协寻,20:00 前找到八名接触者匡列检查
每天台北市的同仁都很辛苦,
北投健服中心的同仁日以继夜,因为疫情又快又猛
通报系统之前塞车,内容也不完整,
接到通报就以最快的速度疫调和匡列,全力以赴。
科长每天只有睡两三个小时,其他同仁也不遑多让。
希望全国同胞对同仁全力以的决心能谅解,
我们都是以最快的速度为市民来保护他,
应该匡列检查就尽快来作。
但是这个系统因为有不完备的地方,
我们也跟中央沟通,希望以最快的速度,
希望不管是民代议员媒体,
要对我们有所谅解。
不管是市长副市长和全体员工,面临这个疫情都是全力以赴,
保护台北市和全台湾的健康。
希望对于报导要求证,对于比较缓慢的情况可以谅解
希望系统能更完备,
尤其疫情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结束。
我们已经全力以赴,也希望作至更好。
Q:
台北市空床数?
黄P:
台北市病床数绝对开得比新北多,
但为什么说我们空床很多,又都没有病床。
我也问过同仁,到中午我们的空床只剩20床,
不管是EMO派床中心或是消防局的同仁,
在转送病患是最痛苦的,因为他们在20个专责病床去问病床到处跑,没有病床。
台大吴院长也向我抱怨你们送过来,都满床了,
只好开了儿童医院病床收进去,很感谢他。
我们送病人不会只送台大,
八大医学中心都一一去问,全力以赴。
中央地方都很辛苦,
希望在数字解读调查和呈现上要很小心。
https://imgur.com/H3yGXgm
今天说台北市医疗量能足够的,
我觉得这个结语是值得再深思的。
事实上是紧绷的,包含新北也要南送。
市长也期待说我们尽量自己吸收下来。
但绝对不是报表上所呈现的还有六百几十床,那怎么可能呢?
更何况不是只有病床,
最缺的还是重症所需要的加护病房和负压隔离病房。
希望在呈现数字和解读的时候,
能和地方多沟通,或者到地方来看看,是否大家够努力。谢谢。
主持:
市长有什么要补充的?
KP:
不 要 坐 在 办 公 室 看 数 字
我跟你讲齁,像公布那个空床数,阿答嘛空固力,
怎么可能几百床空床?
你到第一线去问就知道了。
我不是讲过吗,到那个医院急诊门口站一下,
到专责病房门口站一下你就知道现况了。
当然我们知道如果台大医院院长都出来讲话,
第一线医护都出来讲话,
你中央政府拿一张报表在那就在...
而且稍微有点常识就知道,不可能有几百个空床,
我也不知道那数字从哪来的,实在系齁..
Q:
媒体说市长5/30即将兵推四级,规划如何?
什么情况下升四级? 和新北联合演练?
单独或双北联合封城可行性?
KP:
三个层面,
- 找专家拟定计划
- 桌上演习 首长幕僚来演习
- 最后才是实兵演习
台北市去年也办到桌上演习,不过已经一年了,
特别是这一两个礼拜很多情况没有实际遇到,有点纸上谈兵。
如果重作一次作战演习,会把这一年累积的经验,
特别是这一两个礼拜遇到的问题,再作一次精进计划。
一样,作最坏的打算,最好的准备。
坦白讲我没有想到会这样子,每天几百例,这是我想都没想到的。
不过还好我们动作快,压住、撑住,
才没有搞到像印度一样飙升上去。
并不是一定要封城,但已经到了这个局面,很紧绷你知道,
我们还是想一下,特别是一年来累积的经验,
这两个礼拜遇到的状况,
还是要想一下万一不行的时候,有哪些要处理的,
我还是会作个精进计划。
Q:
周日要兵推,是因为对疫情不乐观吗?
有请民政局大量死亡时要如何因应?
是因为死亡数上升? 有什么方式可以防止死亡率提高?
KP:
实际上数字也没有好转。再看两个礼拜吧。
我这样看,
万华有点掉下来,其他地方慢慢在烧,
这也不是台北单独的事。
一样,我们先再盘整一遍,作个桌上演习,
有问题再和中央、新北商量,现在遇到的问题有哪些。
坦白讲,这两个礼拜很像世界大战。
死亡是慢慢在上升,
台湾的医疗不是很差,重症马上死掉。
重症通常会插管作一堆治疗,拖一拖最后才死掉,
所以加护病房为什么一直在满,
因为好的一直出院,那些不好的就一直堆在加护病房,
到一个程度就会开始死掉,
死亡从 6 11 14 19 反映重症病人的累积。
我还是相信台湾的医疗系统,会努力希望慢慢可以控制下来。
Q:
台北市卫生局人力不足,主计室、人事室、政风室
行政人员支援医疗工作,不具医疗专业造成地方不满?
33:
不会让行政人员支援医疗工作。
行政人员就是支援行政工作。
人力吃紧会调配,但不会碰触到医疗工作。
Q:
疫苗北市分配到22k, 第一天施打人数?
可以打到什么时候,让多少人接种?
33:
昨天 1332人,
第一波一定是第一线专责病房,打完才会到二三类。
Q:
莫德纳来台看法?
15万剂颜若芳说是因为一次来太多难消化,市长看法?
KP:
我们有抗议,看来美国有反应,
但是23M人打到75%约需要 32M剂,
现在来15万剂政治意义大于实质意义。
讲一次来太多难消化只是增加全台湾人民的愤怒,
我是建议这个发言人民进党自己要处理一下,
很明显地在不适当的时间讲出不适当的话。
Q:
莫德纳要来,市长还会自谋生路吗?
很多人表明可牵线上海复星被市长回绝,如何看?
KP:
防疫有一致性,放给地方争取不太对。
要以台湾人民生命当重要考虑依据。
不是为了面子,意识形态、传言..
当然会听到传言,我们都希望它不是真的。
我会主张,我来决定这件事情会选韩国的战略,
疫苗代工,不是发展自己品牌,这是国际现实。
现在疫苗有认证的美中苏英德都是大国,因为他控制认证。
打没有认证的疫苗将来要出国都困难,
因为将来一定会有疫苗护照,
要在国际现实下找出台湾最适当的生路,
所以我会选韩国路线。
至少16M剂或32M剂才是思考的目标。
15万剂进来又在作大内宣
医疗公卫上来看,政治意义、宣传意义大于实质意义。
医护人员一线打都还打不够。
全世界已经打了17亿剂的情形下,
要搞一个自己发明的东西,这真的要去思考看看。
台湾没有疫情的时候就拖着,疫情爆发的时候..
昨天死了19个,我觉得这个数字还有上升的空间。
就看怎么解决。
Q:
日本捐赠疫苗是不是因为即将过期?
KP:
这个阶段有国际认证的疫苗都收啦。
进来行程快一点,不要再拖几个礼拜。
我就觉得很奇怪 41 万剂为什么还要拖一个多礼拜。
非常时期有非常作法,把人民生命当作重要考量,
繁文缛节就跳过去。
还有其他考虑坦白讲是对不起国家人民。
Q:
指挥中心为什么不敢征用中研院检体量能?
KP:
你去问陈时中啊,问我干什么?
Q:
高龄照护作法? 高风险族群措施?
KP:
这病有特色
一是年龄
二是基础疾病 会加重死亡率
所以说不是全部放医院,
非常时期按照危险度放不同地方。
不过防疫旅馆还是要精进,
第一步不是只有找旅馆,第一个要征调医护。
台北市现在有两个选择
一是开专责病房,一是出人力
将来专责旅馆要跟医院连结,
简单的case 放到旅馆,旅馆变差的要收回去,
形成区域联防,让病人可以交互流动。
防疫旅馆要有足够的医护人员 仪器 血氧机
加强版防疫专责旅馆 他不是旅馆,是准医院
要这样想,不然还是会不小心死掉人。
我们遇到问题就赶快改进,让体系更完整,
可以更有效率地来处理今天的危机。
Q:
纾困是否有北市独有更优于中央的方案?
https://imgur.com/F5ERD6u
财:
税的部分主要比照中央但加速办理
娱乐税减半课征
承租部份市府优惠措施
补贴部份也在盘点
中央资源比较多
我们也在看中央细节提出来之后,
市府是否可以再提供更优惠的措施
另外是E化便民的部份,
纾困要及时,不管是企业或劳工
Q:
摊贩没有登记,纾困看得到吃不到,
市府有纳管或纾困计划?
33:
去年夜市九成有纳管,其他无照的部份数量庞大
目前摊贩、夜市没有规划,
看中央规划之后是否还有漏掉的我们可以来作补位
台北市有些摊贩都已纳管,会朝这方向努力
弱势的部份社会局长补充
社:
中央的部份中低收入弱势补助,
社会局会和中央配合,加速在 5/31之前拨款。
第二部份
不属于任何一种身份的人,
区社会福利中心,区公所社会课有急难补助,
单身3000,弱势家庭补助6000,
特殊情形如医疗丧葬补助最多可以到20000。
特别要报告
2.0 大幅简化表件,可以预约申请避免群聚风险。
目前社会局在开发线上系统,考虑 E化便民会一起进行。
(完)
片尾感谢
========
https://imgur.com/zBi5rLu
https://imgur.com/kmPLXca
https://imgur.com/AhAGDQQ
https://imgur.com/KzFct9u
https://imgur.com/06IOjbC
https://imgur.com/JuhzB8w
-
台北市社会局线上捐款
https://rmic.gov.taipei/Web/RSAdM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