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aptic (无明)
2020-05-07 10:53:00完整标题:解封争议分裂美国 专家:人们习惯贬低对立观点
发稿单位:中央社
发稿时间:2020/05/07 10:36
撰 稿 者:记者林宏翰、编辑冯昭
原文连结: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005070047.aspx
https://i.imgur.com/e3onXjX.jpg
疫情重创美国经济,各州禁止餐厅内用,餐饮业大量裁员、解聘员工,失业率创下新高。
中央社记者林宏翰洛杉矶摄
美国各州逐步迈向解封之路,但随着政治立场不同,民众看法分歧。心理学家分析,“人
们习惯贬低对立的看法,忽视自己口是心非的一面”。
心理学家建议州政府凝聚共识,让人与人之间保有彼此的关心。
维吉尼亚大学心理系教授威灵汉(Daniel T. Willingham)的文章“一个终止封城并且化
解政治对立的方法”刊登在今天“洛杉矶时报”论坛版。他认为“研究人们对关键议题的
思考方式,有助于州政府争取居民共识”。
文章搭配的照片颇能反映当下的对立观点,抗议人士挥舞国旗,标语写着“口罩不能让美
国人闭嘴”,一名路人经过这群抗议人士的面前,压紧了自己的口罩。
威灵汉文章开头指出,这是两难的决定:立即解除封城会导致死亡率大增;但若继续封锁
下去,惨重的失业率会再向上攀升。这个议题本身已够伤脑筋,现在又陷入政治化讨论,
分裂了美国。
威灵汉分析,理论上来抉择并不困难,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人命”是一种至关重要而
且无庸置疑的“神圣价值”。任何人站在神圣价值对立面,就会引发愤怒。
但后来抗议人士搬出另一种神圣价值“自由”,主张“不自由毋宁死”,每个人都有权过
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就算冒着染病的风险也无所谓。
人命与自由两大神圣价值在此发生了冲突。威灵汉指出,一般而言,要在神圣价值之间做
出抉择,通常令人感到哀伤,例如意大利医生决定呼吸器给谁用。然而在解封议题上,引
发的情绪却是愤怒,而不是悲伤。
威灵汉分析原因,各自阵营都小看了对方立场的重要。
支持延长禁令的一方,忽视经济衰退的可怕,随之而来的毒品与自杀问题。同样地,要求
解除封城的一方认为人命威胁没那么严重,拿武汉肺炎与流感相比,声称可以使用效果惊
人的药物。
除了贬低反对立场,心理学家还发现,人们总是无视自己伪善的一面,忽视自己有多常违
背自己的价值观。
威灵汉举例,美国人声称珍惜生命,但不愿在健保制度上投注经费以拯救更多人命;美国
人热爱自由,但不反对必要的安全措施,例如骑车强制戴安全帽,或在机场安检的时候脱
下鞋子。
心理学研究指出,当受测者知道对方愿意在神圣价值上让步时,能增加双方谈判的机会。
而各州州长应该利用这样的策略,将一切价值都纳入考量,诸如人身安全、自由与经济。
对于主张自由受到剥夺的一方,州政府应该提升检测能力,让隔离措施只用在少数真正需
要隔离的人身上;让那些担忧失去更多人命的人了解,政府会对违反隔离规定的患者予以
重罚,并追踪接触史。
如此一来解封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威灵汉说,美国生活受到疫情破坏殆尽的当下,“我们
可以至少保有彼此之间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