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搭建文创舞台旧文物新商机-新埔动态文物馆

楼主: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15-01-15 08:26:37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12000144-260204
彭渊灿
文创产业讲求创新突破,但是若能从老旧文物中激发出灵感和创新动能,不但赋予老旧文
物新的生机,也带动新的产业商机,新竹县“新埔动态文物馆”是个中显例。
台湾历史的缩影,人民生活的写照
新竹县“新埔动态文物馆”珍藏一万多种台湾早期文物和生活器物,馆主刘邦贤说,文物
馆就是一处文创的园地,只要有心,多看、多想,创意就会源源不绝,他乐于提供一处激
发文创的舞台,20年来,他坚持营造不一样的文创路。
许多人走进新埔动态文物馆,看到万余种的文物和生活器物,不免惊叹,简直就是一座博
物馆,而这些文物从清朝、日治到国民党政府时期,可说是台湾历史的缩影,也是人民生
活的写照史。
参观文物的过程中,有的人不免发想,如何从这些旧有的文物中,融入现代的创意,创造
新的文创商品,这样的创意激发,正是刘邦贤最大的期望。
20多年前,刘邦贤疯狂地投入台湾古文物的蒐藏,他不是兴之所欲地蒐购,而是计画性地
针对台湾历史发展的轨迹,做系统的珍藏,文物的范畴含括了食、衣、住、行、育、乐,
五花八门的文物,让人见识到先民文创的风格。
有人问他为何要花大钱又如此执著地蒐藏?他总是说:“台湾有很多好东西,太多人不懂
得珍藏,如果现在不赶紧蒐藏,一旦流失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例如相当讨喜的八卦床不乏珍藏者,但是八卦床的材质雕工又有高低之分,能拥有一张珍
贵的八卦床是可遇不可求。
有一次刘邦贤辗转得知台中市首富人家有一张珍贵的八卦床,他花了不少功夫,终于顺利
取得。这张床的特色是当初首富人家特别商请大陆2名师傅花了15年以肖楠精心雕琢,而
且镶嵌玻璃画,搭配细致的镂空雕刻,更显出典雅和大户人家的气派。刘邦贤说,这张八
卦床已有百年历史,这样的文物不光只是文物,最重要的是可以透过雕工,激发不同的创
作学习和思惟,这就是“内行看门道”的道理。
客家人的公厅器具文物、桌椅摆设,都有一定的规矩,刘邦贤为了保留这项习俗,花了不
少时间陆续蒐购,完整地呈现公厅的原貌;客家女子缠花、女红手艺、嫁娶的轿子、饰品
,礼俗文物,一应俱全,宛如一部客家先民的生活纪录史。透过这些文物摆设,让参观者
能够清楚而迅速地融入先民当年生活的时空。
文物馆的文物虽然多,刘邦贤却如数家珍,他透过说学逗唱的方式导览,每项文物的蒐藏
过程就是一个故事,他指著一个直径150公分的大樟木桶问:“这是做什么用途呢?”有
的人会连想到应该是澡盆,其实是他在新埔镇蒐购的大谷仓,最难得的是,它是一体成型
,迄今仍闻得到木头的香气,全省恐怕找不到第二个。
早期的文物与生活器物,充满巧思和创意
“要去哪里找这么好又这么多的文物?”刘邦贤的脸上露著自豪,为了让文物丰富而多采
,他上山下海,走遍大街小巷,经常是有一点风声就往外冲,就怕慢了一步文物被人抢走
。他的这股傻劲和执著,有人说他是“疯子”,也有人戏称他是“老顽童”。
为了让珍藏的文物呈现完整的故事性,刘邦贤必须参考史料,逐一分类,他在文物馆内规
画了打铁店、棉被店、照相馆、日治时期的派出所、小吃店、杂货店、妓女户等建筑样貌
,店内摆设店家当年所使用的器物,甚至还有不同的灯光投射,忠实呈现台湾早年社会的
风貌。他的用心规画,就是希望让参观者不只是萌起思古的幽情,更能在文物中找到新的
创意,开启另一股文创风。
文物馆内珍藏的各种车辆也很有看头,例如有300年历史的板轮牛车;3辆骨董消防车,分
别有150年、90年、60年历史。电影中常看到德军所骑的机车侧边车,馆内也有一辆,50
多年前台湾最早生产的三轮汽车,不仅要领牌照,目前还可以开着上路呢!
丰富多采的文物,让刘邦贤爱不释手,他用照顾小贝比的心情全力投入,不过最让他得意
的是,他可以从古物中得到心灵的喜悦和创作的灵感。
例如他根据文物图片自行以木材搭建了一座凉亭,陈放在文物馆内,有的访客还会好奇地
询问:“这是在哪里蒐购的?”
台湾早期社会常见小贩推著木制的小拉车沿着大街小巷叫卖做生意,刘邦贤根据蒐藏的文
物外型,也钉制一个小推车,车旁放张古味的长木凳和竹椅,客人上门就坐在小推车旁,
喝着属于现代的咖啡,满满的创意fu。
回首这段来时路,刘邦贤觉得自己做了正确而有意义的选择,尤其他所珍藏的文物可看性
高,不仅政府单位常向他调借资料或邀展,他也常参加地方性的庆典活动,骑着三轮车或
是手拉车、机车侧边车出现在大街小巷,总是吸引路人的目光。
这些早期的台湾文物,虽然有丰富的故事性、可看性,刘邦贤却感慨地说,台湾人不太喜
欢看,政府单位也不重视,但是他认为,好的东西不该没人看,因此最近重新规画将文物
馆和餐厅结合,让消费者在怀古的空间里用餐,还可以欣赏属于台湾特有的文物。透过这
样的行销,注入文创的活水。
“我很努力地搭建了一个文创的舞台”,刘邦贤的眼神充满期待,他认为台湾早期的文物
、生活器物,充满巧思和创意,只要肯下功夫,应该可以激发更多的文创人才,开创更有
趣的、新鲜的、多样性的文创商品和产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