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自认为自己是一个“艺术迷”,但在广义的“艺术”概念下,我喜好的其实专于绘画,
而归属于八大艺术下的电影,并不是那么样的使我着迷,我曾经将近十年没进过电影院看电影。
这次参访了办在北教大美术馆的“来美术馆郊游—蔡明亮大展”,其实就是去看电影。
看展览结束我喜欢写心得文,不过这次展览作品是件电影,本身对电影并没有太大的研究、累积看的量有没很多,没什么说服力来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看完电影后在上网看看影评,也发现自己忽略了很多象征符号,不过还是想随意写写自己对此片的感想。
第一次知道蔡明亮导演,是<<不散>>这部电影角逐金马奖时,当时看着媒体对此片的介绍,感觉好像很有趣,但一直没看过他的电影;也一直听说他的电影很沉闷、无法使人看懂~
而真正接触到他的影片,是北美馆播放他为美术馆所拍摄的<<是梦>>,片长只有短短15分钟,全场只有我和一位太太,她看还不到一半就离开了。看着看着,画面就没了、大灯就亮了,我才大惊:“啊?没囉?”
后来在电脑看<<不散>>,结果看到最后,我边播放边开其他视窗作别的事…
<<郊游>>在2013年许多电影奖项大放异彩,再次使我对蔡导的电影感兴趣,而在得知北教大美术馆举行针对<<郊游>>为题材的展览,喜欢逛美术馆的我决定再次“挑战”蔡明亮的电影。
其实以影片为媒材的现代艺术作品在美术馆播放是很稀松平常的事,而我也喜欢看,然后看不懂时就会觉得很好玩~
但是我逛美术馆对此类的作品极限通常不会超过20分钟,当看到作品说明牌写着片长超过20分几乎我就不会看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一个作品若须要花这么长的时间,会压缩到我看其他作品的时间。
但这次展览播放蔡明亮的电影超过两小时(其实就是在美术馆看电影啦),我还是选择参访,因为蔡导慢节奏的步调真的很值得去电影院看,不是为了追求厉害的声光效果,而是因为你根本没办法快转…要跟着导演缓慢下来。
若把影片当成一件美术作品来欣赏,其和观赏画作或雕塑差很多。
电影是动态的、有时间性,不像绘画可以让观众可以自由决定要在作品前驻足多久。因为影片中的时间观念,也是作品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记得高中时,班上曾经在音乐课堂上播放李安的<<断背山>>,不过一部两三小时的影片要在一节只有50分钟的课堂上放映,自然须要切割成两三个星期“分期”,
当最后一个星期我看到最后一个画面结束,我就跟小吕说,如果一口气把这部电影看完,应该是很感人、很美的。
一部有情绪的电影能够传达的意境,是须要透过影片的时间营造,但若时间被切断了,原本堆叠出来的氛围就散失掉了。
虽说如此,蔡明亮的电影很常运用长镜头,同一个场景、镜头都没有移动,画面中的人物自若的进行自己的事情。好像只是“会动的静态”。
所以有人说,看他的电影中途放心的去上厕所都没有关系,因为上完回来应该还是同一个场景,不会错过什么~
但是我觉得导演如此安排时间观念的运用,一定有他的目的,再说他拍的也是剧情片而不是纪录片,还是会有脚本和后制剪接,选择慢步调一定会有他想要传达的想法。
例如我觉得为何李安在<<色戒>>中设计大量的性爱画面,而不是蜻蜓点水般轻描淡写带过,我觉得是要让观众透过参与女主角当下的肉体和内心的煎熬过程,体会最终她对男主角情感产生的变化冲击,而不是要传达情色效果。当时此片上映后,一堆台湾女星公开在媒体前向李安这位名导喊话,“我也没有尺度限制喔~”,老实说…我觉得好恶心。
不过这天中午看展前,我才因为吃到一盘口味咸到让我以为那家店有和洗肾中心合作的炒面,因此喝了好几杯店里免费供应的红茶,让我在看电影有点担心会不会电影看到一半跑厕所~(结果是没有)
<<郊游>>,英文片名为“Stray Dogs(流浪狗)”,故事以男主角带着子女们流浪为出发,但背后呈现了沉重的社会和家庭问题(老实说,自己也是回来看影评后慢慢思考,才看懂很多导演想传达的意涵)。
我觉得导演在片中呈现男主角的流浪,其实不是要表达市井小民的生活困苦,而是在每个人的心中,或许都可能面对不安定的空虚与孤独而生的漂流感。
导演在电影中以老旧、充满壁癌裂缝的房子,来表征夫妻关系、家庭关系崩坏。
在展览现场,蔡导将场地布置大量的枯枝树叶,使观众宛若闯入丛林般。导演说,因为电影不同于其他艺术作品需要打光,而必须遮掩光线,面对美术馆场地的玻璃墙面,透过枯枝落叶遮挡住部分阳光,但也不完全隔绝,使人民可以感受到天色的变化。
不过除了遮光外,我觉得仍有着许多象征意涵,除了“郊游就会想到去户外森林走走”,在电影当中主角和两位小孩游走在森林当中,一片土地若是疏于管理,就会开始蔓生草树;而人们心中的土地,若同样的未加以整理,可能会杂草丛生,而这样的杂草,可能就是像现场此类没有生气的枯枝落叶。
现场的墙面也试着营造出老旧的毁坏墙面、或杂乱涂鸦,不过这部份我觉得效果仍不够真实,有点可惜。
就如前面提到的,此片虽然有很多长镜头,但是却完全不会使我感到沉闷,最后一幕停留在同一个画面几十分钟,演员完全没有对话,
虽然当时我并未完全看出欲传达的情绪,可是却是把观众带入夫妻二人之间的无语沉默,透过长镜头又没有台词,或许更能感受到两人之间无言的空白。
而最后李康生打破沉默、向前拥抱陈湘淇,陈却面无表情的往前走、离开,更是与刚刚长时间的静默产生反差的变化。没有长镜头,或许没有办法将这样的冲击感宣泄出来。
我看展览都看很久,喜欢第一次凭著自己感觉先看一次,接着跟着导览听解说看第二次,最后在以听过解说后的立场在看第三次,每次都会有不同感受。
虽然我没有把这部电影看三次啦,不过看过很多影评解析电影背后欲传达的意念,其实会想要再好好品味这部电影、跟着电影的脚步再咀嚼一回。
看此片真的会对因此片而拿到最佳男主角奖的李康生感到惊艳,
蔡导说,李康生的演技不是一般素人演员可以达到的,但是李却又演的很像素人。能够把日常生活的行为,包括举牌、吃便当,在镜头前表现的如此自然,甚至可以使我看到眼中含泪。
而吃高丽菜(太强大了,生高丽菜可以吃半颗耶,竟然可以吞的下去),到最后收尾的最后一场画面,画面已经只剩下李康生漆黑的身影,看不清楚他的表情和肢体动作,但听着他的呼吸,可以感受到他情绪的传达。
此次展览除了播放演片外,还在场地的各个角落放送著电影最终未收录的片段,包括李康生从头到尾吃完一整个便当,除了可以一窥电影外的其他画面,我也觉得把场地发会的零零尽致。
而且之前就看到报导说有很多高丽菜造型的坐垫,现场看到才发现,每个坐垫高丽菜的纹路、形状、大小都不一样,挺有趣的~
或许,不是只有流浪狗才会面对漂泊;
或许,不是只有人们面对没有房子住、要在风雨中举牌,才会对生活感到无助与茫然;
或许,不是只有土地、房屋才会面对孳生的杂草、崩坏;
是郊游或是流浪,在哪里、为什么会信步游走,其实或许是<<郊游>>这部电影可以好好让人反思的吧~
图文版:
http://dreamer43.pixnet.net/blog/post/229802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