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澄海波澜:陈澄波百二诞辰东亚巡回大展

楼主: lslhsu (les)   2014-02-25 19:42:20
==============================================================================
【展览名称】 澄海波澜:陈澄波百二诞辰东亚巡回大展
【展览地点】 新营文化中心、郑成功文物馆、台南文化中心、国立台湾文学馆
【展期】 18. January 2014 – 30. March 2014
【票价】 免费
==============================================================================
图文好读版(强力推荐):http://goo.gl/pmAQGc
莫内画得比较好?
在台南两天,在两个不同的馆区,听到两位素昧平生的人异口同声地说“莫内画得比较好
”。跟几个朋友分享这件趣闻时,众人在昏黄的当下稍微惊吓、觉得荒诞、匪夷所思,又
发感叹;慎慎老师非常好心地帮他们俩下了个结论,他们大概只想告诉大家,他们去看了
莫内。
这种岳飞打张飞式的比较,其实似乎带着很巨大的,美术史教育的匮乏。我无意批评或是
反复地感到悲哀,只是既然都有人想这样比,无妨,那么就来好好说到底为什么这两位没
什么好比;或许,在并置他两人的生命时,可以看出什么意想不到的端倪。
_
莫内 (Claude Monet, 1840-1926) 是巴黎人,陈澄波 (1895-1947) 是嘉义人;两人前后
约莫差了半个世纪,东西差了七到九个时区。就出生年代而言,莫内大概是可以当陈澄波
阿公的年纪,也就是说,莫内被没眼光的艺评家勒洪 (Louis Leroy, 1812-1885) 批成“
印象”的时候,陈澄波根本还没出生。这群后来被称为“印象派”的人,莫内、雷诺瓦、
毕沙罗,的确轰轰烈烈地在西洋美术史大放异彩,不过他们不是这个部落格的主角,“这
是一个没有印象派的美术史部落格”,结案。
在印象派出现之前,沙龙展的大概都是一些理想化的神话或历史人物,他们总有吹弹可破
的粉嫩苹果肌,一头亮丽的发丝,梦幻的不得了。印象派这群人当时简直是激进的怪咖,
他们挑战美术学院派的游戏规则,把画画场所搬到室外,直接在想要画的标的物前面作画
,观察光影的变化,快速地描绘出眼前的城市景观;而不是在阴暗的画室里想半天,光画
虚构的光溜溜角色。
印象派这些斑斓的、有流动光影的、法国味的色彩又随着明治维新来到了日本。明治维新
是个二十年之久的运动,当时的日本大力提倡学习西方文化,也将一段西洋美术史以及画
风、甚至媒材进口到日本来,同时也带给日本艺术界不少的争辩和讨论。相较于浮世绘等
传统艺术称为“日本画”,这样子从西方传过来的油画与水彩被称为“洋画”;陈澄波在
东京美术学校的老师冈田三郎助 (おかだ さぶろうすけ, 1869-1939) 就是留法的“洋画
家”。
_
冈田留法期间以柯朗 (Raphaël Collin, 1850-1916) 为师。柯朗就刚刚好是莫内这群人
最想反抗的,超梦幻光溜溜的巴黎官方沙龙画风。《睡》(Sleep, 1873. Musée des
Beaux-Arts de Rouen, Rouen) 这幅画,相较于前一年莫内等人才被讲成一文不值的“印
象”,大获巴黎沙龙好评,得了一堆奖,并开启了他平步青云的国立巴黎高等美院教授人
生。晚一点的《花月》(Floréal, 1886, Anciennement au Musée du Luxembourg,
Paris),虽然场景移到印象派熟悉的室外,但整体的创作精神却是非常学院的。
所以就“师承”这条路而言,陈澄波算是勉强和莫内扯上一点关系 ── 就是他的师公柯
朗,是莫内看最不顺眼的那一型。
_
陈澄波的老师冈田也承袭了这样子的题材,画了《花野》(花野, 1917. 佐贺県立美术馆
,佐贺) 这种皮肤粉嫩的躺草皮古典美女,但他也很早就开始将西方的油画技巧与日本的
事物结合,画出非常具有东方色彩的作品,如《鸢尾纹案的和服》(あやめの衣, 1927.
ポーラ美术馆,箱根)。这样子的结合既有第一手的“摩登东方味” (因为浮世绘传至日
本带给欧洲画家无限的灵感启发,日本风在西方超受欢迎),又有对自身文化特别的省思
;不是只有复制西方绘画,而是利用所学思考,与自身、民族、国家连结的可能。晚年的
风景画《河口湖(富士)》(河口湖(富士), 1938. ポーラ美术馆,箱根) 更是以清亮的油
画色彩描绘带着大和精神的富士山。
_
故此,不难发现陈澄波的画作思维受到冈田先生的影响,专注于思恋家乡与土地的情怀。
他这么说:
我们作为东洋人,画也应该充分发挥东洋气氛 [...] 我的画风就是
本着这个理念。
于是他将这样子的理念,用从日本学来的西洋技法实现了台湾、上海等地的风光。多方面
不懈的努力学习,从明信片、印刷文刊上学到了印象派明亮的光线、出外写生的行动、描
绘在地“当代”的概念。如1934年的《展望诸罗城》,和印象派一样眺望着远方的城市风
光,并描绘现代化的空气污染。前方如泉向上喷挤的树既生动,直摆在画面前方制造景深
,后方的天际线则是拓展画面的宽度。除此之外,后方的田野与房屋变成最基本的方形、
三角形,并摒弃细节,充满几何风景的味道;树木、田间电线、房屋、烟囱、云朵都是用
不同的基点来描绘,不用精准科学的单点透视,视觉上却不会突兀 ── 这是塞尚啊。
和冈田先生虽然都画东方味的“洋画”,师徒却用了很不一样的技法,冈田明亮雅致,陈
澄波激情动人。不难看出强烈吸引他的,是凡高的极具生命力的笔触和颜料挥洒的自由度
,如1930年的《自画像》。生命的热忱,南方的扶桑与阳光,共构了对于身为台湾艺术家
的认同与对未来的期待。他不画优雅迷濛、著民族服装的美人,而是身边的亲人、在地的
风光,并且加上了自身强烈的情感。
将实物理智性地、说明性地描绘出来的作品没有什么趣味。即使画得
很好地缺乏震撼人心的伟大力量。任纯真的感受运笔而行,尽力作画
的结果更好。
偶尔可看到他使用传统水墨技巧来处理油彩,更是让他的油画充满了有别于日本、欧洲绘
画的特别风情,如1937年的《嘉义公园(二)》。青绿的叶子灵转摇曳,张牙舞爪的凤凰木
与下方清闲的丹顶鹤成了动静的对比。画面的空间构成就在叶子和土地间有了上下之别,
又在丹顶鹤与凤凰木间有了远近之距,多项透视令人摸不清绘者到底在何处作画,图却充
满著风的流动和水在荫下的冰澈;此外,凤凰花的红和丹顶鹤都透露出著吉祥的寓意。
_
时而樱艳,时而江闲,时而炙阳,时而水清;东京,上海,嘉义,淡水。在那样纷乱的时
代,出了这样一个有抱负,学习能力惊人(试想他只看过这些欧洲画家的彩色小张明信片
,而且不是像我们google两秒就可以一览无遗) 又有才能的台湾画家。或许放眼全世界美
术史,这样子的创新和前卫性不够轰烈;陈澄波却在那样的时代快速内化印象派、塞尚、
凡高,甚至野兽派,试图带领台湾的美术教育更往前一步。西方或是日本或许是所谓进步
的指标之一,但怎么样认识自己、时代、身边人事物的样貌,从中开发自己的可能,是陈
澄波的画继续提醒台湾人的精神。
认识自己和时代的人,画得比较好。
_
作者: qunni (Flâneur)   2014-02-26 23:53:00
作者: qunni (Flâneur)   2014-02-26 23:53:00
作者: romai (米麦)   2014-02-27 12:44:00
作者: romai (米麦)   2014-02-27 12:44:00
作者: AllenSue (也许颓废也是另一种美。)   2014-02-28 02:12:00
大推!!
作者: AllenSue (也许颓废也是另一种美。)   2014-02-28 02:12:00
大推!!
作者: crywolfer (reflowyrc)   2014-03-01 20:32:00
作者: crywolfer (reflowyrc)   2014-03-01 20:32:00
作者: Tzuhaolin (蛙海鸡猴)   2014-03-06 12:30:00
http://ppt.cc/08UN 免费的语音导览APP,很赞!!
作者: Tzuhaolin (蛙海鸡猴)   2014-03-06 12:30:00
http://ppt.cc/08UN 免费的语音导览APP,很赞!!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