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生命曾是等待的花籽:《BIG》

楼主: watercolor (我们同样没有名字)   2024-01-15 23:34:58
    内文有雷且具个人观点,推荐观影后再读。
    本片仍可在院线欣赏。
    图文网页版:
    https://vocus.cc/article/65a52c13fd8978000100696b
    预告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7e_uxjaRC8&t=64s
~*-*~*-*~*-*~*-*~*-*~*-*~*-*~*-*~*-*~*-*~*-*~*-*~
生命曾是等待的花籽:《BIG(Being Is Gift)》
  电影《BIG(Being Is Gift)》是台湾导演魏德圣以儿童癌症为主
题,述说816号房六个孩子、六个家庭的故事,并且巧妙地穿插动画,表
现这些孩子如何对抗病魔,夺回生命的自主权。这六个孩子按出场顺序是:
源源(10岁,郑又菲饰)、罗恒(6岁,誊韦煦饰)、是延(8岁,谢以
乐饰)、珈农(16岁,于卉乔饰)、大杉(14岁,郭大睿饰)、努拉
(5岁,Nuala 饰)。他们各自病况不同,在同一病房内互相扶持协助,孩
子们的纯真无邪却必须承受病痛的折磨,份外令人心疼。除了疾病与死亡的
威胁,罗恒的妈妈、源源的姐姐曼妞即将临盆(以及源源和姐姐前后出生的
故事),生命的诞生也让观众体会到无常,但生命存在本身就是价值与希望。
  电影里有一些细节安排令人印象深刻,例如源源带着曼妞的娃娃想要学
舞,是延穿着机器人装在医院走动,小杰想要成为钢铁人,最终都事与愿违;
罗恒骑着三轮车被坐轮椅的爸爸追着跑,珈农戴着各色假发,嘴里说着想早
点死掉消极抵抗恐惧,后来送给源源一顶她最喜欢的红色;大杉初出场时反
差感强烈,从秀美的面容到他腿上的义肢,比起父亲的焦虑暴躁,他以淡定
的态度面对复发的癌细胞,然后卷入“贵圈真乱”的多角关系;刚搬到816
号房,因为一个孩子的呕吐引发连续的效应;妈妈(曾沛慈饰)陪伴源源恋
爱给予她的支持与温暖;是延离开人世,爸爸妈妈半夜来病房收拾离开,东
西纷纷掉落后逐渐扩大的悲伤,和停在温医师(马志翔饰)鼻子上又离开的
蝴蝶;源源开始化疗后掉头发,无法把舞好好跳完,发现努拉也在掉头发,
跟妈妈一样藏在手心里的体贴;用动画表现孩子对抗病魔的过程,周遭的陪
伴与支持是他们独自坚持的力量;是延爸妈开游览车载他们去动物园看曼妞
生宝宝的过程,想起所有孩子出生前承载的爱与希望……
  电影反复呈现“存在就是礼物,每个生命都有不同价值”的意涵,这些
孩子各自演奏生命的乐章,连同父母对孩子的爱、彼此的扶持相当动人,无
论是诞生的愿望,或坚持到最后一刻的意志,都引领观众看见或忆起过往绽
放的光亮。一开始冷漠的温医师与816号房的渊源,也寄托了活下去就有
实现的可能。
  只是,固然这六个家庭与孩子的设计互有对照,例如三个女生掉发的差
异,各自面对病况的反应、信仰不同但都是寻求护佑与平静的相同等等,但
受限于时间,让原有的设计没有真正发展或延续,后来都用很简单的互动收
结;小演员的自然表现,反而衬托出成人的“演”;虽然有困苦挫折,但一
切都用爱化解(冲突直接消失);一起去看曼妞生产的行程虽然用意明确,
但不免使观众如我一路上都很担心孩子的状况,尤其是快要动手术的源源……
(太入戏)
  太多支线和部分情节收结的方式,确实会影响到电影的质感。但很喜欢
《BIG》想传达生命可贵的意涵,尤其在看过《年少日记》,以及现实里
父母对孩子的过度期望──大多生命都曾是充满希望、等待发芽的花籽,如
果回到最初的期盼与爱,或许都更能体会每个生命独有的价值。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