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五月雪

楼主: skysilver (FOURSQUARE)   2023-12-01 15:40:05
雷文防雷资讯页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周日去看了一次,实在震撼,于是周三又去二刷。
但可以推想票房不好,周日那早场连我三个人,
周三是晚上八点黄金时段也不过六人看。
所以看到第三周的放映时间表之后,觉得还是上来推荐一下。
场次所剩真的不多,希望想看的人要把握!也希望能有更多人去看这部电影。
其实会去看《五月雪》并不是因为看过《南巫》而喜欢导演的作品,
而是偶然看到影评,觉得有意思,所以又翻找了一些PTT的评价,
看多数评都说“沉闷”,所以去之前有点忐忑,但实际上我完全没有这种感觉。
片长约1小时56分钟,看电影时却没有感觉有这么久,甚至觉得超乎想像的快。
因为我先看过很多爆雷才去的,所以约略知道剧情会怎么发展,
也已经看过解析而得以了解影片中的各种符码与隐喻,但不会因此而感到无趣。
或许反而因为可以预测而更感哀伤。我想这就是全知全能观点的又一神奇作用。
你知道会发生什么,它必然发生,因此毫无希望,作为观众绝对的无能为力。
因为这样,致使更能理解导演对这个故事安排的温柔与诗意。
讲五一三的冲突,却没有直接激烈的暴动场景,没有打砸抢,没有死伤的身体,
看见暴乱情况的,应该只有在大华戏院楼顶的窦娥,她看见了,观众看不见。
初时我对那幕很不以为然,因为悲愤的窦娥竟就在戏院楼顶唱起了窦娥冤的戏文,
这个安排实在很可预想,太过戏剧。但二刷又觉得没有问题......或许是这样,
人在那样巨大的荒谬状况下,脑子无法消化,能用的就只有熟悉且正在用的的戏文。
我认为这是一种“反常合道”的安排,而且那一幕实在是拍得很美。
冲突在导演安排中,只有火光与呼唤家人的声音,可这样的隐而不显反倒巨大。
看不见实像事态,就如同这件事情在马国历史上的状态。
大家都知道,但无法勾勒全貌,真相不明,冤屈难解。
那么,也就对应回剧中第一折的窦娥,六月雪。
但窦娥冤有人来解,终能得雪,受难者家属却是等不到解答,
别说冤屈得雪,连死难者的遗体与葬地俱不可得。
此外第一折中,也一再提起红登记与蓝登记。
躲在戏台里,福建仔与阿妹翻找铁盒那里,看到有板友说太刻意。
但我想那里其实关键,福建仔之所以拿出铁盒,是因为看到阿妹把红登记涂成蓝登记。
福建仔和阿妹都受困于这个身分证明,欲求蓝登记而不可得,
因此只有中华民国护照可堪安慰,一样的是蓝色,蓝登记的颜色。
而这个蓝登记与红登记也是一个伏笔,要待到最后才得以知道其意义。
但第一折的最后一幕我到现在还是参不透,
为何留下的人都坐在大华戏院里看《负心的人》呢?
镜头切换到第二折。第一折里的小女孩阿英,她已长大,已婚嫁,
已比受难时的父母都年长。作为观众只能看出她生活大概过得不宽裕。
她的眉头总是紧锁,至于两折中间的时光如何,我们一概不知。
生活看来就是沉沉沉沉压在她的身上,而她仍有一个悲愿,卑微的期盼。
第二折便看她如何去完成(?)这件事。
然后才懂了,为什么“红登记”和“蓝登记”如此重要,又如何影响了阿英一家。
她的寻访,终结于与窦娥再见,那是结束,但似乎也不是结束……
总之万芳最后那场哭戏真的很有后座力,很让人深思长考。
但除了万芳,我也很喜欢蔡宝珠的表演。
最后一边卸妆一边与万芳对话那里,可以感受到那表演中的力量。
不仅仅是一个年华老去的人的沉稳,也是一种不放弃的坚韧存在。
很多人说看电影前不应该要求观影者先做功课,认为这是《五月雪》的问题之一。
但我觉得《五月雪》不是作业本身,它其实只是个引起动机。
真正做功课,实在可以在观影后开始。因为它太有魅力,无法仅止于此。
你会着迷于导演安排的各种文本与符码,也会好奇到底这是怎么一回事。
我认为这就是一种成功,会让观影者忍不住自己努力查询,想要补足影片中的空缺。
换句话说,其实我也觉得导演已经尽力。毕竟要重建历史很难,更何况资料极少。
他已经采用了一种非常温柔的方式叙述这个故事,而故事怎么解读,端看观者。
当然话说回来,或许也彰显了这个时代人文学科仍然存在的意义。
对影视作品来说,历史研究先行成果还是很必要的。
总之,很推荐。导演的各种调度实在迷人,画面灵动美丽、音效恰到好处。
有些魔幻的部分也很推荐,但我再说下去就是整个在碎碎念了XD
虽然台湾人不清楚什么是五一三,但我想这并不妨碍观影的体验。
希望大家能把握机会,这周去看看《五月雪》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