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Critical Drinker讨论"强悍女性角色"

楼主: KingKingCold (お元気ですか?私元気です)   2023-06-17 19:17:09
如题,这支影片蛮有启发性的
https://youtu.be/xPE7-PRL0M8
Why Modern Movies Suck - The Strong Female Character
"为什么当代电影会烂"系列的新作"强悍的女性角色"
我就不全翻了,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看原片,只聊一聊重点:
1.开头列举了非常多的"写得很棒的女性角色",
这些女性角色被写得非常讨喜,容易让人起共鸣,展现自信与美,
智勇兼备又兼具女性特质,同时也非常的强悍,
列举到的人有魔鬼终结者的莎拉康纳、沉默的羔羊的克丽丝、吸血鬼猎人帕妃、
异形的雷普利、印第安那琼斯的玛莉安、星战的莉亚公主、X档案的史考莉、
星际奇兵的卡特上校、魔戒的伊欧玟、奥术的Vi、遥远星际的艾琳桑、
星舰迷航记的妮欧塔、后翼弃兵的贝丝、星际大争霸的崔斯上尉、
以及明日边界的丽塔维塔斯基。
2.但是当代出现了另外一种创作女角的模式:
 肤浅、陈腐、廉价、惹人厌恶、不讨喜的上述银幕杰出女性角色的失败"复制品":
"强悍的女性角色" (Strong Female Character)
3.臭一下当代各大影业公司的谄媚逢迎,
反讽现在所有银幕上,所有没有Y染色体的角色都要强迫她们"强悍"一下。
这个strong已经成为好莱坞编剧、演员、导演、行销团队,每次被问到作品卖点时,
嘴巴会下意识吐出的一连串无意义潮词的其中之一了。
这词汇已经被过度烂用到每当你又再一次听到这个词,它已经毫无意义与重点可言了。
不过又是企业许可的词汇集里面的另一个聚集行销声量的关键字。
另外还有一堆同样的行销用潮词:
 Diversity、Equity、Inclusion、Strong female characters、Representation、
Reflecting today's world、Socially conscious、Current、Environment、Trumpism
Feeling seen、Amplifying voices、Marginalized groups、Addressing the past、
ESG score、Global audience、Chinese market......等等等等等
4.提到艾蜜莉布朗的访谈名言:
 "最糟糕的事情就是当妳打开脚本,结果读到'强悍女性主角'这几个字,我看到就直接
翻白眼直接想退出,根本就无聊死了"
"这些角色常常不可思议地僵化。妳就只是整天在那边装凶扮狠,
然后讲一些惹人厌的台词"
英国亚兰,我的女超人
5.继续臭好莱坞影业跟其他觉醒企业:
 "强悍女性角色"的陈腔滥调,不过又是另一个肤浅空洞、过分简单、又无意义的套路,
就跟那些毫无灵魂可言的大企业,老是乐于利用各类"社会运动"来卖你各种,
毫无用处而且大概是从印度血汗工厂制造出来的商品 一样。
6.开始入正题,问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所以一个写得好的女性角色,跟一个"强悍女性角色"到底差别在哪里?
 为什么一个可以好到让你记上30年还把她当成你人生楷模或生涯偶像,
而另一个却烂得跟屎一样?
7.第一点:胜任能力(Competency)
通常一个成功的故事会给主角带来一个困难或挑战,一个难过的关卡,
无论是一个强悍的对手还是一个人生的失败,
一个必须达到的目标还是一个需要克服的弱点,
而这样的现实困境要求主角成长与成熟,或是做出改变,
这样他们才能成为比开头更好、更有能力、更胜任的人,
这样才能熬过展现在他们面前的难关,这就叫做角色发展(Character Arc)
他们通常会遇到一个导师般的角色,也可能会在路途中颠簸与失败,
可能会受尽磨难或试炼,然而这些都是成长这个过程的一部份。
当观众看到了这个角色所经历的挫折与个人挫败,观众会更能与这个角色共鸣,
因为现实就是几乎没有人没有经历过任何逆境与克服的旅程,
大家都能对此感到共鸣。
这是基本人类天性,所以几千年来成为各种文学创作者滋润自己故事的养分:
 角色发展结构,让观众跟着主人公在高潮低谷一路狂飙前行,感受情绪的起伏,
 最后再传达给观众一个让你满足的回报。
8.但是"强悍女性角色"不这样子玩,
强悍女性角色永远在她的领域中傲视群英,至尊无敌,
无论是一开始就能力顶天,或是途中就能自学自精毫不费力,
她们原则上不能允许有老一辈的导师"教导"她们各种事物,尤其是男人,
因为这样会传达一个暗示: 女人需要男人才能成功。
结果上来讲,就会产生不需要面对真正难题与逆境,严重的考验与挑战,
就能享有成功与好结局果实的女傲天,她们不容许失败,
因为编剧自己就把"失败"直接连结成"弱点",而玛莉苏是不能有弱点的,
他们把失败看成弱点,而非看成"角色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过程"。
失败本身无法定义角色,定义角色的是他们如何面对失败。
如果没有失败,那角色本身便没有任何改变与成长的机会或需要。
所以"强悍女性角色"其实着重的点不是角色发展,而是"自我实现",
体现在角色"一路以来都很棒"、"她本就拥有一切成功的能力与要素",
但是社会与男人与父权强加了枷锁与限制器在她身上,
所以一旦她拔掉自己的限制器,让她的能力飞天,她就无所不能,战无不克。
这背后的意涵就是: 妳已经完美了,要改变的不是妳,是这个世界。
9.拿"惊奇队长"这个强悍女拳角色举例,
编剧可能自我安慰得很爽,但是你们把她的奋斗、失败、弱点与脆弱给拔掉的时候,
同时也拔掉了观众对这个角色的所有同理心与共鸣感。
我们不需要对一个"强悍女性角色"有所共鸣或投入情感,期待她的成功,
因为反正她就是很屌很猛很成功,没有质疑与怀疑的空间,所以然后呢??
所以最终我们得到的只是与一个空壳子一样肤浅的"强悍"与"赋权"的口号,
无法拥有实在的,赋予这些空洞口号实质意义的活生生血淋淋的角色刻划。
结果最终这种玛莉苏与女傲天,只是编剧与写手们的"自我愿望实现",
只是创作者自己把对自己抽离现实拥有的愿望与能力,投射在这些"强悍女角"中罢了。
你如果要举例,看一集"律师女浩克"就知道了。
10.这个论点可以延伸到第二点:身体素质能力(Physical Strength)
当代"女性强悍角色"最乏味又最尴尬的场景,莫过于看着一个100磅出头的瘦女演员,
在一群两倍她们块头,配合度极高的替身与特技男演员中拳打脚踢,神挡杀神,
因为写剧的人十分错误地以为所谓的"强悍",只能由暴力对战,拳头出大力来体现,
(货真价实的"女拳")
毕竟对他们而言,如果一个女人不能在格斗与对战中跟男人一样能打,
有跟男人一样的身体素质能力,要怎么跟男人"平等"呢??
问题是,你如果想要延续这种不合现实也不符科学的银幕狂想,
你要说服观众的难度就会变得很高,原因也很明显:
普遍而言,绝大多数情况下,男人比女人大只,更强壮,更刚健,
有密度更高,质量也更高的骨骼,有更发达的肌肉与更宽阔的肩膀,
更长的四肢和更强大的上肢力量。
把这些要素加在一起,你会发现男人在物理暴力的领域确实比女人拥有压倒性优势。
问题在于,这个现实不太贴得紧"当代好莱坞的意识形态",
这个意识形态是男人与女人在各方面的能力都一样强(甚至女人各领域都强过男人),
所以要怎么要在这个矛盾中自圆其说??
你可以用心地建构镜头组,让女性角色聪明睿智地利用环境与出奇不意或先发制人,
或是即兴使用手中的兵器来消除劣势,
或是你可以选中真的肌肉发达,块头庞大又有说服力的精实女演员/女特技演员,
来与男性对打。
但是现在最常见的就是: fuck it 干他妈的我们上!!
我们就假装身体尺寸跟力量毫无关系,把头埋在沙子底下然后期待观众毫无质疑地
被你尴尬又超现实的武打镜头给说服。
11.例如"女王"的这个武打镜头,
  一个57岁,5呎5吋的维欧拉戴维斯,可以单吃一个29岁,6呎高看起来像重量级拳击手
的男黑人。
他年龄只有她的一半,块头是她的两倍,看起来他随便一个钩拳都能把她脸骨打碎,
让她头骨裂掉,造成脑伤。
但是她把这个配合度很高的特技演员屌打,活似她是拳王洛基一样。
没有观众会看着这种对比与视觉冲击然后觉得这符合常识的,
因为现实而言这种比赛会在4秒内就结束掉了。
如果要一个更符合现实与大众常识的女打男,可以看看怒火边界的案例,
女主角凯特当头就用全部的力气对CIA男探员的头部全力一击,
结果男探员不只没有倒地,甚至后仰都很有限,
然后一个提摔就把艾蜜莉布朗摔倒在壕沟了,这才是符合正常人常识与现实的战果。
12.问题在这里: 这些实际物理身体能力的着重,完全搞错了重点。
完全搞错了要如何塑造一个"强悍"角色的重点。
一个即使面对庞大劣势也仍然选择赴会奋斗的角色,
事实上会比所谓的"身体强悍角色",比那些OP的超人类,
表现得更勇敢,更动人心弦。
例如这个魔戒的镜头,艾欧玟即使面对中土世界当时最恐怖的反派之一,
仍然不放下手中宝剑,仍然不卸掉项上头盔,依然选择与其抗争,
你可以从她的身体语言知道她有多害怕,对比下身形有多渺小,
她基本上就像是一只可以被戒灵一掌打死的苍蝇,
而单单就她没有逃走或是崩溃,这本身已经将她塑造成一个坚强强悍的角色了,
她的勇气与选择,她的逆境与应对,本身就替这个角色呐喊出赞歌了。
这样的角色塑造,绝对远比她有多少肌肉来得重要得太多了。
所以所有这些"女性角色"身体能力有多强悍,有多"拍得上"男角的传教,
看起来反而像是编剧们又另一个充满忌妒心的自我愿望实现的心态。
与其是让人可以信服的角色特色,能更好地融合在一个可以自圆其说的故事里面,
他们更倾向于在自己创作的一方天地,强行满足这种充满忌妒的复仇心。
现在比起以往,越来越频繁的是编剧与写手们,
与其想创作出一个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的故事,
他们更想如何在故事内满足自己的渴望,以及如何走私贩卖自己的意识形态。
13.当然,有没有可能女人打赢男人??当然有可能。
男女的身体能力差异并没有道逆天一样的鸿沟,
但是编导演的工作就是要把这个看起来相当困难的赛果处理得让人信服,
而不是懒惰地让瘦子女演员挥两把空拳就能把精壮男拳手击倒在地这么不上心。
莎拉康纳是一个极端强悍的女性战士,但是电影从来不假装她就是比较大只,
或是比别人强壮,或是比男人力气大。
正好相反,她利用武器、环境、埋伏、威胁与人质,用一切可利用的优势来弥补劣势
而且令人信服得很成功。
你完全可以信服她能够办到这些一般男人也很难办到的事情,达成她的目标,
然后水到渠成地,你就会更信服于她的角色与角色塑造了。
14.第三点:人格特质(Personality Traits)
当代许多"强悍女性角色"都严重缺乏足以令人共感的普遍人类性格特质或可取之处。
与其赋予她们利它善性、同理心、保护性、脆弱、古怪,
她们几乎毫无二致地被写成坚忍、封闭情绪外显、不客气、不屑一顾、刺猬般、
盛气凌人又充满挑衅的角色。
这些僵化套路的角色特质,正好就是这些编剧们常常批判的"有毒男子气概",
但是他们批判这种特质不能被接受,应该灭绝,
却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些施加在"强悍女性角色"的身上,然后期待观众对此买单,
观众不买单的时候又会被打压被批判,被贴上仇女的标签。
这种矛盾与虚伪充斥着创作这些"强悍女性角色"的好莱坞。
15.这些角色几乎很难与男性有任何正常浪漫关系,
而且是刻意为之,创作者刻意让这些角色避免跟任何男角有任何"感觉"或"吸引",
这种样板似乎像是某种过度补偿心态,一种膝撞反射动作,
将过去世代那种过度情绪化又过于容易受惊的"遇难公主"样板矫枉过正的结果。
这是一种将过往电影与女性形象,例如关爱、富同情心、母性的角色特质,
或是过度性感化的女性尤物特质,全然切割分道扬镳的敏感反应。
本来这种处理是很OK的,把女性传统的刻板印象做出区隔,
尝试不同的想法与做法,塑造不同的女性性格与角色特质,
本来这样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问题在这里:如果你把女性角色那些女性特质给剥夺走,
  但是给她们取而代之的却是最刻板印象的男性特质,
而且还是创作者们声称最令人厌恶的男性特质,
那你所创造出来的就不是真正"强悍的女性角色"了,
而只是一群很尴尬地在那边假装自己是男人的女人。
例如"力量之戒"的女主角凯兰崔尔,
永远都在撂狠话,永远都在确立权威,永远都在要求别人的尊敬,永远都在炫耀,
这就完全脱离现实,因为现实的女性几乎不会倾向于这样表现自己,
观众们看得出来,艾蜜莉布朗看得出来,
其实连演这些"强悍女性角色"的女演员也看得出来。
再次强调,这不是在说你不能创造武断或权威的女性角色,
让她们讲自己想讲的想法,在自己的一隅奋斗,
但是你必须赋予她们远远比肤浅的战狼外衣更有深度的刻画。
16.就好像单纯让她们为了能打能扛而能打能扛,最终严重损害她们的勇敢特质,
单纯帮她们排除遭受的难关、弱点、失败,反而移除了她们的可共鸣性,
最终移除了她们的情绪复杂性与角色脆弱性,最终让她们难以令人喜爱。
而这一切的创作终点,就只是一群乏味的、尴尬的、贫瘠的、无性的、无情绪的、
无喜悦可言的、傲慢的、居高临下目空一切且不能吸引人的"角色"而已。
人们可能不能很好地用言语整合好他们看到的不对劲,
但是本能上他们已经知道不对劲了,才对这种"假人"感到排斥,
因为这些"假人"无法跟他们产生情绪与情感上的连结。
17.当下好莱坞正继续强加这种假人般的角色给观众,
所以观众开始排斥这种强加在他们头上的"强悍女性角色",
这不啻是一种讽刺:强悍的女性角色,最后竟然成为她们最大的弱点。
==============================================================================
说得很好啊~~
虽然我猜又会有人靠北他仇女了。
很怀念像永不妥协主角那样坚强有真的强悍的女性角色,
这种"真"成功女性角色也在好莱坞这些缺乏才华又自我中心的创作者的脑内世界消失了,
除非这些人改变观念,不然以前我们热爱的那些真正令人激赏的女英雄女角色,
只会越来越少。
喔对了,听说他们最近在闹罢工,
要不要干脆就永久性罢工,以后都不要回来了XD
反正市场最终会找到出路,请让路给那些真正有才华又不会想教育普罗大众的作家吧,
如此也算是功德一件,呵呵
楼主: KingKingCold (お元気ですか?私元気です)   2023-06-17 19:38:00
原版花木兰的男子汉蒙太奇确实就是一个经典案例那段蒙太奇让全队最弱的木兰做到全队都做不到的事情最终让全队的整体实力上升 完成训练
作者: momvic110456 (monvicada)   2023-06-17 23:46:00
纯推szdxc17大
作者: fragmentwing (片翼碎梦)   2023-06-18 04:39:00
话说 虽然都说近年编剧不会写所以才用女权当挡箭牌难道以前的优秀编剧都死光了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