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离合聚散,人情犹在:《本日公休》

楼主: watercolor (我们同样没有名字)   2023-03-09 21:34:47
    本文涉及剧情,且具个人观点,推荐观影后再读。
    图文网页版:
    https://vocus.cc/article/6407f17dfd897800010ef57b
    预告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WEl5UFSimI
    主题曲:洪佩瑜演唱的〈同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GPVqCBmiBU
~*-*~*-*~*-*~*-*~*-*~*-*~*-*~*-*~*-*~*-*~*-*~*-*~
离合聚散,人情犹在:《本日公休》
  台湾电影《本日公休》以理发师阿蕊(陆小芬饰,原型是台中市东区77
岁的家庭理发厅头家娘萧蕊,是导演傅天余的妈妈)为主角,描绘台湾年长
女性的生命样态:历经岁月的成熟、适应变迁的韧性、熟稔人情的体贴,和
理解世情的达观。在这部电影里,“妈妈”不再仅是悲情、含辛茹苦的角色,
“欧巴桑”既是蕴含智慧的长者,亦是持续学习的少女,是台湾社会活力的
来源。
  电影一开始便让阿蕊预备剪发工具、倒车出门,而从车子反复进退,呈
现出阿蕊坚执的个性,和村里间拥挤的人情。长女阿欣(陈庭妮饰)牵着狗
回来见母亲闭门不在,联络弟弟阿男(施名帅饰)和妹妹阿玲(方志友饰)
确认母亲的下落:总是待在家中、膝盖磨损退化仍不愿退休的她,没说一声
去了哪里?从这个悬念,再慢慢铺陈她的理发店,她的生活,她的人际关系:
除了儿女,“无缘的女婿”阿川(傅孟柏饰)、还有村里间剪了四十年的熟
客,有的甚至一家三代都由她剪……角色各自的个性、磨擦与选择推衍出她
生活的日常,描绘出人情苦暖和价值取舍,如慢火熬炖,提炼出人情的醍醐
味。
同款与变化
  之所以“本日公休”,是为了搬到彰化、已然病到无法行动的老客人许
医师理发。女儿说“至少要收2000”、乍看之下不合算的决定,对阿蕊
来说却是理所当然的选择,一如林桑因为梦到亡妻唸他“你怎么变那么老”,
辗转整夜后一大早就来拍门请阿蕊修染发倾吐心情,以及不同于现在剪发由
客人预约,而是阿蕊看时间一个一个打电话招呼提醒安排,都能看到这份人
情网络的细密,对她而言,这是她价值的首位抉择,“同款”是习惯的迤逦
延续、安定熟悉。相较之下,阿玲因为客人被“会用LINE聊天”的同事
Andy(林柏宏饰)抢走,向另一位同事抱怨“男人是习惯的动物”,却向客
人推荐改变──改变是挥别过去、更新气象、鼓起勇气推开生活的限制,而
这正是她与前夫离缘的原因:修车师傅阿川在乎人情,总是被借钱、赊帐不
还,安于修车店的环境,阿玲则想要存钱换房子,想要改变生活品质,过去
的“互补”变成了没有共识、无法磨合的锐角,价值观的差异使他们无法再
携手人生,只能离婚。这对阿蕊来说是难以理解的,毕竟比起一心求速求变
的女儿,阿川与她更相似:重视人情、细心体贴,加上还有安安这个孩子,
在她的心里,一直暗自希望阿玲能与阿川破镜重圆。
  也难怪阿蕊觉得阿川更亲近,除了日常彼此照顾外(剪发与保养车子),
阿蕊的三个儿女都在积极适应“求新求变”的生活:阿玲投资百元剪发,想
善用科技自动提醒客人,阿蕊却觉得“一通电话能解决的事”、“剪发要慢
慢来”;阿欣为艺人做造型,忙碌到与男友聚少离多,遑论跟母亲好好说话,
让阿蕊的包包里放著女儿男友的出轨证据却难以开口,只能以东泉辣椒酱和
柠檬干传递关心;长期失业的儿子阿男则数次“创业”:古早味鸡蛋糕、手
机壳、夹娃娃机、太阳能板、虚拟货币……和他的投资一样,始终在寻找
“成功”的价值好安身甚至翻身。亲子对话与互动中能看见世代因快速变迁
而隔阂,阿蕊担心的婚姻、孩子、房子,熟悉得可以从每个人的记忆里直接
滴出平常的反应,观看的同时既和阿蕊一起为儿女烦恼得进退两难,也跟儿
女一起思考怎么让“不懂”的妈妈少一点唠叨、多一点认同。这样尽力维持
距离的关怀,稍近一步就是冲突,后退就变成疏忽,不免让人感到心焦。
  所幸独立豁达的阿蕊有自己的事业,也确实努力去懂儿女的状况,在与
人互动的过程中调整自己,“你觉得喜欢的,别人未必喜欢”,孩子的回应
她听进去了,在年轻的客人(胡智强饰)要求剪不适合的发型好让女友开心
时,她也在极度委婉尊重的劝说后顺应要求,即使不久就被母亲揪回来重剪,
怪责还是高中生的他不该把心思放在发型上,这是阿蕊环境里的“客群”,
她原可以站在妈妈那边训诫高中生“听话”,但她选择尽力安抚、体贴孩子
不被认同的伤心,以及想要尝试改变塑造自我的动机。有趣的是,电影里母
女一直是对照:阿玲遇到客人不满意剪出来的发型,竟直接回应“因为脸不
一样”而差点引发冲突。阿欣笑妈妈老远坐高铁来看她只为了送家乡味,嬉
闹间却未及察觉能亲密剪发的男友早已变心;反观阿蕊为许医师剪发,数十
年来从青丝茂密到白发稀疏,尽管许医师话少,一生互动开口不到百句,却
向阿蕊倾诉在儿女面前说不出口的骄傲,这份信任与理解的距离使她最后一
次为其修整门面时,能说“呒要紧,你不用跟我说,我就知道你要剪同款。”
让客人体体面面的在亲人的环绕不舍里走完最后一段路。阿蕊对客人熟习的
智慧,却因太过关心反而拉开了与子女之间的距离,这趟剪发之旅不仅是惯
习的发挥专业与圆满人情,更是日常给予的无常;阿蕊在那段在路间行走的
踉跄,既是旁观生死人情的悲悯,也是省及自身的冲击。
前程财富与人情财富
  整部电影就这样随时间轻轻流动,情感更是温柔真挚。我特别喜欢阿蕊
年轻时学艺成为职人的回忆,每一段走过的路都珍贵,即使改变也不等于否
决;也喜欢家人间的对话:阿欣回家正因察觉男友劈腿,在老家桌面看到罚
单,阿男在旁原本嘲笑她傻,察觉她在哭又改口说要为她出气,未料话锋一
转,阿欣竟先怪罪母亲不该公然放在店里,是不是全里都知道了──接着老
客人进来打招呼,轻轻一句就证实了她所猜想──这里除了情感的处理实在
太真实,令人莞尔,更显现“关心没有距离”的尴尬:那句“人与人之间,
难道一定要有什么关系,才能关心吗?”在过去是理所当然的人情,却也容
易失去尊重的距离;无论有没有关系,如果关心背后的期待过重,违背了当
事人的抉择,终究带来困扰,反成负担。我也特别喜欢阿玲到修车厂,看着
白板上欠帐记录忆起过去的夫妻争执:那段回忆虽是过去,问题却没有过去。
即使心疼与感激的心情犹在,却使阿玲意识到:这段关系终究要成为过去。
所以她打电话给阿川,告诉他不想停在这里,“换一个发型师更适合自己。”
  如果阿蕊和阿川是重视人情的“惜情组”,阿玲、阿欣与阿男或许是利
益为先的“前程组”:阿蕊为客人的付出除了坚持职人精神,更为她的晚年
生活增添了乐趣与意义;阿川为“小学同学”、“国中同学”付出的人情,
除了“好人一生平安”外,也在意外的地方成了阿蕊的福神,自己也有了第
二春。这样看来,人情财富就比较珍贵吗?未必,习惯或许是满足于现状,
亦可能是固守原地无视时移事往;求新求变、无暇四顾获得的高效率,亦可
能遗失人情里那一点点珍贵的体贴与亲密。无论是何选择,都是个人利益与
价值当中轻重缓急的取舍不同,既非极端,亦非一成不变。当阿蕊担心儿女
的生活叨念,一旦立场转换,阿蕊为客人远道开车去彰化到府剪发,没带手
机又未事先通知,事后回来也被儿女轮流叨念:“花那些时间,能赚什么?”
正印证了阿玲那句:“我喜欢的你不一定喜欢。”
  所以这趟公路旅程的“意外”,不仅让儿女体会到平日要再多关心母亲,
阿蕊也从中体会到价值观的差异是各自人生的功课,带有批评的关心与否决
无论是谁都不易承受,只想“占理”无法取得平衡就只会把感情推得更远。
就连与年轻农夫(陈柏霖饰)的对话,也有“易子而教”的趣味和体会,毕
竟每个人需要的距离不同,无论是科技新贵决定回到乡间和稻子说话,抑或
是阿蕊在田间开车迷途,只能循着路往前,有时会开进田里;或如阿欣与男
友分手后学习开车三次没过,教练告诉她“直直开,像人生一样,直直开就
顺了。”可能绕点远路,但只要能到达令人心安的目的地,便会停下,然后
再次择路前进,无论如何都是好的路程。
  正因如此,过去从不休息的阿蕊,开始“公休”和朋友去玩,抛开传统
给予母职的过重负担,重新享受人生。虽然还是对妈祖祝祷希望孩子能“听
祢的话”,但也明白孩子自有人生与主张,哪一条路都只能自己去走,“能
平安过日子就好”;求效率的阿玲也在被同事Andy安抚差点炸毛的客人后,
转而能欣赏那些“甜言蜜语”里对人心爱美、希望能得到肯定的体贴;甚至
最不爱改变的阿川在故事最末,也决定要再婚,去适应另一段改变的人生,
阿蕊虽然不舍,却仍衷心祝福对方幸福。很喜欢那样轻轻的理解与道别,有
时候太过亲近,反而会为彼此增加不必要的压力与负担;有时生命无常,留
在心里的只能是回忆与思念,这时候,没有期待的关心、真诚的祝福就是最
好的付出:毕竟尽管离合聚散,人情犹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