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灌篮高手》–跃然现实纸上

楼主: plurrr (ss)   2023-01-16 19:35:48
雷文防雷资讯页
我自己是一个只是学生时代跟风在看灌篮高手,随便看,看热闹的那一种,其实对它没什
么太深情感。
随便乱约老朋友看灌篮高手,居然说有空,那就出来看吧。看完意外觉得不错,本来也没
想写什么文字,起床发现,自己厘清了在漫画跟电影两种材料的一件事情,就认真写了一
下。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https://reurl.cc/Z16NKg (图文并茂版本)
若说当代电影是试着将现实如何成为影像的问题,而《灌篮高手》电影版则是伴随着台湾
许多六年级、七年级生的青春岁月与现实逃逸的出口,借由电影化意味着不只是在漫画书
店,也是成为许多人家中书架上不知道翻阅几遍,承载着过往记忆与幻想的漫画书,与其
内容成为现实的过程。
以宫城良田的童年电影作为开头,两个重要意象:海边与死亡,令人想到是枝裕和的《幻
之光》。而电影一开始就缺席的父亲,与篮球引路人:哥哥因为坐船出海钓鱼就没回来过
的幻影,为此电影建立逝去的纪念性与过往幽魂缠绕,远远大于漫画的正向积极篮球梦。
而后“跃然纸上”的片头动画不只是因为视觉暂留把静态变成动态,更是利用线条变成了
楼梯,成为了平面中的空间深度幻象,也宣告了3D化人物保留着井上雄彦熟悉的绘画线条
的“立体感”:除了漫画中原本大部观众如数家珍的山王对决。还有在竞赛之外的高中校
园篮球漫画插曲, 与篮球竞技漫画较不重要的日常生活 ,反倒是变成《灌篮高手》电影
化的核心,扩充漫画文本的现实血肉,真正的“立体化”。
漫画借由不同分格将时间放大,尤其在篮球比赛分秒必争的时间压力,不常看篮球比赛的
我也会好奇,若在关键时刻只是剩下一分钟的比赛转播, 也会因为故意犯规或是教练不
断喊暂停,让“真正的时间”远大于“比赛时间”。
故原本“漫画”像是是电影的分镜表,在灌篮高手电影版的脉络下却成为了“本尊”,也
同时借由漫画的时间放大扩延,如何成为电影的时间化问题?往往也因为考验著电影不得
回返的时间线性(除非是家用版可以回拉播放器) 与时间加工的浓缩:比起漫画更是利
用了剪接 (蒙太奇)更快速的在不同空间与时间来回跳跃穿梭,这虽然已经是大众习惯
的方式,但在《灌篮高手》电影版的“立体感”指的更具“深度”不只是物理性,而是社
会性。
电影片头前的片段,让宫城良田成为活生生的人,并非热血、打不死的漫画人物。这也是
在观影之后,不只一次想到是枝裕和,尤其是《小偷家族》得了坎城影展金棕榈奖之后
更获注目,以往承袭日本巨匠小津安二郎擅长家庭描写与缓慢生活感,拍摄纪录片出身的
是枝裕和,不要忘记他早期的成名之作《无人知晓的夏日清晨》 是受到社会事件的启发
改编。于是看到在《灌篮高手》电影版的剧本企图乃至于影像剪接,像是成功的把灌篮高
手最后的经典战役以蒙太奇时间嵌合著不良少年、门外汉、唐吉轲德式的自以为天才等等
社会鲁蛇,不光是热血、口号感,如此象征意味的,而是指向某种现实历程,生活的过程
和方式。
以小搏大的运动竞赛电影,通常是以杂牌军对决正规军,从不可见的意志力与韧性(熟悉
的台湾/中华棒球队最对味),抑或是如周星驰《少林足球》出奇招对抗霸权。而《灌篮
高手》电影版借由赤木刚宪,这位像极了日本集体主义的旧时代遗绪icon,与冲突、号召
、感化着明显是不良少年,孤僻者,不服从命令者等拼装车对决高级赛车戏码,并在剪接
中展现“现实的深度”,解构篮球游戏的命定的胜败法则。
同时这样已命定的篮球现实背景,令人想到日剧下町火箭,如何对西方科技文明进步、完
善的向往,在在显示在山王工业篮球教练井然有序的知识战术与科学式的危机处理,以及
湘北队安西教练的“无为而治”的禅意,往往在意的并非只是“球赛中”,而像是正在“
下一盘更大的棋”。
众所皆知湘北队暂时性的Happy Ending,电影版新增一记泽北荣治爬上神社寻求上天的提
问,带来结尾的失败经验更加可贵答案,也像是回应了西方社会人定胜天,相对于东方更
强调的看天吃饭、自然而然的哲学生命态度;回应着二战失败后重生对于日本的重要性,
重新思考集体主义与冷战之后整个世界走向,更不用说“反思”成为二战后雨后春笋的日
本文化与艺术创作重要的源头与契机。而《灌篮高手》电影版正是试着在“热血漫画”已
经属于影响世界日本显学中,更往内化的探索,寻找属于日本式的答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