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萝拉快跑

楼主: jygiant0330 (小祯)   2023-01-12 15:40:16
雷文防雷资讯页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现年57岁的德国鬼才编导提姆‧提克威(Tim Tykwer),在1998年推出《萝拉快跑》之后
,不但开启全新的电影时代,也在一夜之间扬名天下。如今,提克威最重要的作品迈向25
周年,也将以经典重映的姿态重新登上大银幕。
萝拉与曼尼是住在柏林的一对20出头的年轻恋人。曼尼必须在20分钟内,将钜款找回,否
则他的小命将不保。
已故的波兰导演奇士劳斯基在1981年推出《机遇之歌》,不过,碍于当时的政治局势,最
后等到1987年才以删减版上映。《机遇之歌》算是开启探讨“命运多样性”类型电影的滥
觞,也启发后世将电影表现手法推陈出新。导演提克威也说过自己是为了向奇士劳斯基致
敬,而选择以三段相同却又截然不同的叙事来讲述《萝拉快跑》的故事。但是,《机遇之
歌》里的变量只有“搭上”与“没搭上”火车,只是刚好同样的两次结果有不同的发展,
且电影着重在主角后续即便身处不同的角色,但最后都走到相同的场景。
《萝拉快跑》优于《机遇之歌》之处在于,三段叙事的差异是“时间”。片头导演就以钟
摆的摆荡开场,让观众感受到时间在这部电影中所扮演的角色。后两段叙事分别为第一段
早一秒与晚一秒的结果,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也遇过早一秒或晚一秒就赶上公共汽车或
捷运,而当天也发生不少如果是另一个结果就无法发生的巧遇或趣事。除此之外,《萝拉
快跑》更强调这些改变都是个人所做出的“决定”,人每一天、每一秒所做出的决定,都
可能会改变我们的一生。
同时,《萝拉快跑》也带有一点电玩的意味。不论观众观影结束是觉得,就像《机遇之歌
》一样,导演只是呈现出三种可能的发展,还是认为萝拉实际上真的跑过三次20分钟,都
不能否认在前两段的结局,萝拉怀想过去她与曼尼的对话后,说出自己不愿接受这种结局
的话。电影回路追杀令便是以电玩的概念发想的电影,当主角卡关,他就必须改变做法,
试图找出破关的方法。或许会成功往前挺进,也可能会失败而死,但那也没关系,重新破
关即可。
《萝拉快跑》就有这种感觉,第一次在楼梯间遇到牵着恶犬的邻居,她选择顺顺地跑过,
最后却发展成自己死去的结局;第二次被恶邻居绊倒,拖慢时间,最后导致曼尼死亡的结
局;第三次萝拉便决定直接掉过恶犬与邻居,这也加快她抵达各处的时间,而造成相应的
变化。其实,玩游戏也就是这样,一次次地调整,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一举破关。
电影里的红色元素非常抢眼,从萝拉的一头红发开始,到前两段叙事的最后,进入曼尼与
萝拉的回忆时那红色调的背景,象征著危险仍未散去。第一段叙事中,拿来装钱的塑胶袋
与最一开始交代故事起源的话筒,也都是鲜艳的红色。所有的麻烦与危机都是从红色而来
,时时提醒著观众情节的紧张。这些红色的元素在不同的场景间也有格格不入的感觉,再
加上萝拉偶尔使出足以震破玻璃的尖叫,也让电影增添一点狂想的味道。
既然中英文片名都不停强调“萝拉快跑”,萝拉的确也一直跑个不停,导演也以特别的表
现手法来呈现。首先,片中出现一些手绘的动画,不仅弥补当时还不如现在发达的电脑特
效,反而多出很多想像空间。再者,明快的剪接让人确实感受到萝拉跑步时的时间压力,
实际上她每一次跑过的时间才20分钟而已,而与萝拉擦肩而过的路人由于此次萍水相逢而
造成什么人生的改变,则是以蒙太奇的方式快速带过,极为有趣。最后,紧张压迫的配乐
也一同营造出整部电影的氛围,绝对不会让观众忘记萝拉正在“赶时间”。
原声带里其中一首歌曲叫“Somebody Has to Pay”,或许就像能量守恒一样,不管是哪
一种结果都注定有人要偿命,第一种结果是萝拉,第二种是曼尼,第三种是爸爸。对萝拉
来说,缺钱的时候找爸爸是唯一解,所以三种叙事都是去找身为德意志银行高层的爸爸,
但没有一次成功从爸爸那边拿到钱。《萝拉快跑》的爸爸,不只不是萝拉的亲身爸爸,对
她也没有爱,甚至外遇准备离开妻女。即使无论如何都有人必须付出代价,那对曼尼与萝
拉来说,第三种叙事肯定是最完美的结果没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