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降伏如软土:《没有烟硝的日子》

楼主: watercolor (我们同样没有名字)   2023-01-03 22:14:02
    本文涉及剧情,且具个人观点,建议观影后再读。
    本片已自12/30上映,有意者请把握场次。
    图文网页版:
    https://vocus.cc/article/63b42a90fd89780001f1e093
    预告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mO1LI0cok
~*-*~*-*~*-*~*-*~*-*~*-*~*-*~*-*~*-*~*-*~*-*~*-*~
降伏如软土,岂有不掘之理:《没有烟硝的日子》
  身在台湾,经历过这次选举之后,对战争加深了忧虑:强化对抗,会不
会更激怒对方?开门降服,表明无涉政治,是否就能得到保全?
  2022年代表乌克兰角逐第95届奥斯卡国际影片的电影《没有烟硝的
日子》,为乌克兰导演玛丽娜.艾尔.戈巴赫受2014年顿巴斯战争的真
实事件启发,给了我们一段就近发生的借鉴。不同于一般战争电影以男性为
中心,导演借由马来西亚航空MH17班机在乌克兰领空遭亲俄份子击落的
事件,以一位即将临盆的孕妇伊尔卡为主角,带出乌俄边界乌东顿内茨克地
区人民生活逐渐遭到战争破坏的日常。
  电影在日舞影展首映后不久,乌俄战争便即爆发,一如有孕在身的伊尔
卡家被砲弹砸出一个大洞,打破战争与日常的界线;接着家中的车子被丈夫
托里克的朋友桑亚不告而借,可能无法即时去医院生产。状况如此艰困,与
伊尔卡同居的两位男性,却各有异心:托里克一心希望能投靠俄罗斯,对桑
亚推托还车的承诺束手无策,在俄兵经过时,几乎有求必应;念过大学未婚
的弟弟亚力克,坚持想把姐姐带离边境,无法容忍姐夫的媚俄行为,却无意
理解身处边界生活的艰难。导演将国家战争浓缩至家庭上演,便能看见乌克
兰境内两种民众意见的分歧与纷争,自是难以同心向外。伊尔卡则一心想重
建家园,好好生下孩子,尽管在战争当中,她始终被视为“女人”:屡次被
俄军要求作饭“喂饱我们”,服务丈夫的性连同补偿被同性轻视的羞辱,以
及孕育生产。墙壁被砸后,婴儿车第一个被毁损;俄军进来要“吃肉”,看
中他们家的乳牛玛雅,托里克便在太阳底下一刀一刀的杀牛切肉,回到家却
只能自己找醃渍食品止饥。当他切开黑白分明,遍地血腥,也从此失去安身
之处。庆幸他还在乎妻子的意愿,但他的好友桑亚,不只一次把这种在乎嘲
弄为“怕老婆”。
  导演自言这部片是对战争的发声,将镜头化为战斗工具,但不过度强调
暴力,因这样的视觉影像容易消弭反战的讯息,故而选择用一种黑色幽默的
基调,去凸显战争的荒谬。那荒谬是什么?因恐惧而放大了敌军的强大,因
逃避而认为只要顺服,就能免遭蹂躏。但在如今的社会,人人享受平等的权
利,也须负起保家卫国的义务,无一例外,所谓不涉政治是放弃发声的权利,
助长了姑息。总也有人愿意开门作揖,借此获得利益与特权,如桑亚;或者
为了保全无力反抗的家人,如托里克相信同语言、同血源,表明无辜无涉政
治,得到“通关密码”就能幸免于难。然而被击落丧命的民航机乘客,谁又
不是无辜?寻找失踪女儿的父母,因是外国人还有离开的机会;可能目击空
难的当地居民,除了死,又如何能得到俄军的信任?隔着肚皮的忠诚,真正
的“自己人”光是同种族、同语言如何得证,同一家庭尚且思想分歧,须得
穿上同样的制服才能显示彻底降服。既降服如软土,岂有不掘之理;都躺上
了砧板,鱼肉怎能不切?于是俄军轻易侵入,还不必费力对付反抗者──毕
竟砲弹不问口号,毋须辨别对象,若能幸免,“误击”就足以解释一切──
姑息与助长,加速了自毁家门。
“她如果生女的我就干她。”
“那如果是男孩就给我干。”
“你不是分离主义者。你是奴隶。”
  波兰电影《大获拳胜》里,被俘虏进集中营的拳王泰迪固然失去自主权
与自由之身,成为侵略者观赏战斗的娱乐,却在求生存的同时,利用一切机
会保护己方──奴隶以身服从,仍会随时伺机挣脱。托里克则是无论现实怎
么摆在眼前,无论伊尔卡和亚力克如何不认同,都麻醉自己相信俄罗斯的承
诺与特权,让自己与别人都安住于这样的生活。最无害的服从既是放弃一切
武力对抗匍匐在地,对侵略者来说自是不必费心费力巧取豪夺,一句命令,
便会尽献其上:有肉饱腹,有车代步,就能节省体力搜集武器,用来杀戮更
多反抗者;性之所至,不分性别年龄,都有洞可用;而利用奴才的忠诚来对
付反抗者永远是省力而有趣的游戏,面对秉持着“敌人必须都死光,战争才
会结束”的侵略者,一把枪射杀家人以表忠诚的生存抉择,都证明了在战争
里,没有人能因为先跪伏而幸免于难,一如邱吉尔曾言:“选择屈辱,仍得
面对战争。”──只是丧失尊严之后,便会顺势成为侵略者的武器。
  电影自始画面全黑,只有夫妻对话,苦中作乐地说要把打破的墙改建成
一扇大窗户,然后以缓慢移动的镜头带出屋子遭受的破坏,和屋外无边无界
的荒凉、无处藏身的地狱。国境的屏障被击出一个洞,还有人开门揖盗,接
著就是家的墙,人的尊严;但换个角度思考,难道不是有人先舍弃尊严,于
是接着是家的墙,国的屏障遭到毁损吗?至终,伊尔卡一家试图改建被毁损
的家而设置的塑胶布被轻易撕开,那些将两位男性杀死后去而复返的士兵,
来来回回搬走武器,伊尔卡倒在挡住破墙的沙发上,艰困的产下胎儿,在新
生的婴孩终于挣扎着发出哭声的过程,正展现了在男性主导的烟硝底下,女
性以其韧性延续求“生”意志,有力地控诉了战争带来的牺牲:伤害不问昼
夜,没有烟硝的日子,取而代之的是黄土与尘灰般无止境的绝望,在战争底
下的人们,谁都不能幸免这样的剥夺与死亡。但死亡之前是什么姿态,枪口
是对内或对外,在历史、现况,乃至这部电影的借鉴底下,相信每个人都会
有自己的答案。
作者: momvic110456 (monvicada)   2023-01-04 02:22:00
新生的婴儿真的能活下来吗?....那对父母眼神茫然坐在飞机残骸上没多久被催促离开然后夜晚军队就将残骸运走的几个镜头节奏处理的好有感QQ
作者: Legolasgreen (西装背心是萌物)   2023-01-04 12:44: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