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凯文怎么了》:无人闻问的他

楼主: lokazdszone (人一月刀俞)   2022-12-27 19:15:58
《凯文怎么了?》:无人闻问的他
致谢 娱乐重击 Punchline 刊登本文:https://punchline.asia/archives/60582
“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贯穿全片的片名,却是从未被提起的问句。
这部电影的选角简直是完美,Tilda Swinton饰演的母亲Eva,具有智性的外表,Ezra Mil
ler饰演的儿子Kevin则具有聪慧却邪气的外贸,John C. Reilly饰演的父亲Franklin,则
是典型的“父亲”形象。
凯文怎么了?或说,凯文做了什么我们必须要探讨他怎么了?
片头在一片番茄液体中人山人海的混战,我们可猜想这是在西班牙的节日,而其中则是享
受着狂欢的Eva,她遇上了Franklin之后生下了第一个孩子:Kevin。他不断地哭闹,但到
学步与发语的年纪却仍然沉默,被携往就医的他发现听力不仅无损,甚至也没有自闭倾向
。但面对母亲的发话他从不回应,母亲希望他说出:“Mommy”他却要说:“No”;母亲
丢出了球希望他回抛,他却拒绝配合。
他就是故意这样子。
母亲希望确认他的认知能力要他数数时,他刻意不按顺序,再从1开始往下数,只为了证
明他会数数但他不愿配合,当Eva写了算数题,他则直接把纸给揉烂蔑视母亲,甚至利用
还没戒掉尿布的时期一再如厕于尿布上使Eva不堪其扰进而情绪失控至将其甩至墙上留下
手上骨折的疤。
Franklin是典型的父亲,几乎从不在场(外貌上也不讨喜是另一回事了),他只在Eva好
不容易哄睡了Kevin后为了体验有小孩的美好把孩子抱起来玩玩,这是玩小孩,不是顾小
孩,两者的差别在于目的是为己或为孩,却忽视母亲已历经千辛才能换得的些许休憩极有
可能因此被打断。他也只在Eva在面对Kevin的反调到无法忍受说出:“妈妈在你来之前是
快乐的你知道的吧?现在妈妈每天起来都希望自己在法国。”时,摆出一副谴责的表情。
除此之外,一无所为。
所谓“不在场”不仅是电影镜头呈现的故事,也是许多家庭故事的现实:父亲的缺席。镜
头中总是没有Franklin,绝大多数是由Eva与Kevin间的互动推动着故事,就像诸多父亲在
家庭中的空缺,徒留母子女等运转一个“家庭”。好像父亲就是这样的。
故事的进行类似蒙太奇却非刻意混淆时间,交杂着孕前、育儿以及事发后,似乎在不同时
间呈现的叙事中想提供给观众线索。事发,即大屠杀。因此我们问:凯文怎么了?为什么
会变成这样?然而,却可能没有线索,也没有答案。
这也是近年来许多大屠杀事件许多人想要追问的问题,那些“凶手”不也都曾是孩子吗?
就像脑满肠肥的政客或是官场文化、暴富的企业家或乞丐,这些人不都曾是强褓中的婴孩
吗?虽然在《凯》片中有些倾向是想要呈现出Kevin是有些乖僻的性格,例如他就骨折的
事情是为母亲圆谎说明了他的超龄、他无时不刻抗拒著母亲却在父亲面前表现出另一面证
明了他的聪颖,但他至多是古怪了些,但这些古怪并不是我们能仅以此预断他将成为凶手
的征兆。
于是,电影故事的问题仍然未解。
但这正是故事主轴,后设地。它问:凯文怎么了?它要观众与电影对话:We need to tal
k about Kevin。它要观众与作品去互动,填补其中中Eva与Franklin以及任何人都留下的
空白。
我们不能只用龙布罗梭(Cesare Lombroso)的生来犯罪人理论轻易敷衍,虽然我们能见
到Kevin与Eva的相似,例如从嘴里吐出指甲的Kevin以及吃下蛋壳的Eva都在桌上排列起这
些废弃物,虽然在幼年时的Kevin打着电动喊著:“die”,让这个理论具有被选择的强烈
诱因。惟若基因能解释至此,故事中正好在这个家庭中设定有另一名小女儿Celia,何以
她是如此“正常”?毕竟在同样的家庭有类似的基因遗传,也有类似的环境,为何会出现
一善一邪的结果?
若想对此问题提出个简解,那只要冠上个“反社会人格”或是其他精神疾患那就能结案,
毕竟他在幼年时目睹母亲为父亲口交,甚至在自慰时被母亲发见却未停止动作甚至盯着母
亲继续手淫直到母亲退开,这些都能在心理学上找到个解释。然而精神疾病作为文化建构
不过就像对于痲疯患者的隔离与他者化一般,并不那么像癌症有个异常的肿瘤是可被经验
感知,却是一种主观上被创造出的“异常”。那么在这浮动的标准下,仍然对于问题的消
解是无助的。
甚至,有些标准也不像我们所因为的如此客观,例如年龄。所有人在看到一位成年母亲与
未成年男孩时,就算男孩再过分都能被他的孩童身分给豁免:“他不过是个男孩”。然而
,年龄的划分、“青少年”概念的存在都不仅是武断的,甚至也是被创造出的界线。问题
可以更为极端地到在责任能力是18岁的情形下,在成年的前一秒犯下的罪是否在实质上与
成年后的第一秒有所区别?(形式上将因法律的责任能力有无区分而有天差地别的结果)
。Kevin的“超龄”除了在前述所提到有说谎与操控他人的能力之外,甚至大屠杀的发生
也是他算计过后的结果,在16岁的3天前犯案。这并不是所有的孩童都会去盘算的事情。
虽然大屠杀也不会是。
再回来谈谈父亲的不在场。所有的镜头几乎都在Eva与Kevin身上,这也凸显出在事件发生
后所有人对她的谴责,包括在房子上泼的红漆,包括在路上遭被害者父母的羞辱与殴打,
包括在想要重新开始生活时却要面对如同更生人般的眼光,纵使不愿在圣诞跳一支舞也要
被贬低的非人地位。这时我们才发现法律缩奠基的个人主义责任中,并未同时适用于道德
舆论。在这里,责任依然连坐,尤其是母亲。
“都是妳教不好。”约略是这样心态的总结。似乎教养全然是母亲的责任,所以当孩子犯
了什么错,唯母是问,且故事更透由Kevin的大屠杀把父亲与妹妹赐死而更加凸显。但是
父亲呢?故事中死亡之前,他也总是缺席的,但被否定与批判的总是你女人。其中片段更
可以见及Eva作为女人、作为人的被否定,她与Kevin的对话中有道:
“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房间,你有你的,这里是妈妈的房间。”
对应及吴尔芙《自己的房间》,Eva把地图上贴上了各种机票代表没有孩子前的过往,但
这些全被Kevin洒上了各种颜色的漆料,尤其是红色。这时,父亲在哪里?我们能看到的
只有庞大的责任与谴责加诸于她。透过故事中的路人眼光,也透过镜头全重量地压挤。
若有披着羊皮的狼,那Kevin就是戴着男孩面具的恶魔,虽年尚幼,但所为都不仅是恶作
剧,却已达到邪恶的程度。他将老鼠放到绞碎器、也让妹妹瞎了只眼,却始终冷漠著。
他是虚无的。
当他知道母亲希望家人间的互爱时,在一张写着“I love you”的CD里头放了病毒销毁了
作家母亲所有的电脑资料,他这么回答著:
“What’s the point?”(Eva)
“There is no point, that’s the point.”(Kevin)
在电影里头,我们无法如同在《发条橘子》中看到艾力克斯作恶多端只不过是青春的过程
;也并非《无人知晓的七月十日》那么冷冽;也不是《亲爱妈咪》中有着强烈情感与反叛
但终究以爱为轴的亲子关系。在《凯》的电影中,提出、留下的是个待解的问题,是我们
世界待解的问题。基因中找不到答案,环境中也找不到答案,这类大屠杀事件就像个天灾
一般发生,社会却无力可抗。但或许正是我们从来不去谈论Kevin,或许这些人正是不被
谈论的,这些人总是在社会中的各种群体的视线、话题之外,可能只能与已与其陷入仇恨
螺旋的母亲相旋,进而形成血腥暴风。
不过这些都是“或许”,凯文怎么了,依然待解。然而重要的不是解答,是我们开始谈论

picture source:https://www.imdb.com/title/tt1242460/mediaviewer/rm1251981568?
ref_=ttmi_mi_all_sf_9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