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真相,真的相信吗?《罪后真相》

楼主: watercolor (我们同样没有名字)   2022-10-22 08:49:32
    预告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jjmm9-uxAA
    本文未涉《罪后真相》剧情谜底,虽具个人观点,但应可放心观看。
    如怕对结局引起联想,但对评价好奇,可见结论。
    图文网页版:
    https://vocus.cc/article/63533749fd897800012c6666
~*-*~*-*~*-*~*-*~*-*~*-*~*-*~*-*~*-*~*-*~*-*~*-*~
真相,真的相信吗?《罪后真相》
  观赏《罪后真相》的感受相当复杂,而且充满高低起伏。大概是因为我
对新闻的“恶”向来强烈,当雅静(钟瑶饰)在棒球场问起刘立民(张孝全
饰)采访状况,后者回答“我随便找个老婆婆就可以做篇报导”的时候,平
日对某些媒体的感受就非常成功的被勾动起来。一直到刘立民找到张正方
(安心亚饰),问到了“青菜粥”,原本被“重刑犯张正义(陈昊森饰)”
新闻相关引发出来的阴霾与焦虑,才好像,看到了一点点的光。
  有趣的是,当刘立民为了让“True立场”(一开始就告诉我们新闻有立
场?)增加订阅为案件提出疑点时,反而大量掉粉;当他找到的影像竟被改
造成与事实完全相反的“新”闻,还引发更大的灾难时(罪魁祸首不算在内),
他的频道瞬间超过了百万订阅。真相是什么?真相是符合个人立场、可以编
造的“故事”,当金钱与权力可以一手遮天,一手伸进左右“新闻自由”,
只要对准目标,若无“金”身护体,谁能不体无完肤?这也是片名的巧思:
“罪后真相”既是“最后真相”的谐音,亦是“罪.后真相”的暗示:利用
似是而非或断章取义的谣言与“证据”,掉换顺序,就能达成“弄假成真”
的效果。
  “真相”除了是媒体的编造,更是个人的选择。毕竟我们总是片面相信
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即使是朝夕相处、或时刻关注的人,都可能有不为人
知的黑暗、祕密,或性格的另一面,那么当一种“证据”加上编造后爆料,
再凭个人好恶与价值观作出选择,“真相”就会“因人而异”。这也是“网
红”、“名嘴”的施力之处,把各种可能依流量多寡演绎出来,攸关他人生
命与名声的事件,就变成几分钟内悦人耳目的娱乐。当一件凶杀案发生,加
油添醋让民众的恐惧、愤怒与生活中的怨被点燃、延烧起来后,对警方而言,
找到“凶手”才能越快转移这股怒火,那么,愈明显的证据,就愈容易化为
“真相”。
  诚然,人性本即复杂,电影里大部分角色都有所翻转(有趣的是,预告
片就已经示范了“剪接”造成印象的效用)。然而,尽管“真相”可以是编
造与选择,却还是有“事实”存在,当每一项线索与证据被层层揭开,让每
一块拼图都找到位置的时候,令我忍不住想:为什么?这不是警方的工作吗?
如果不是事涉至亲至爱,如果不是拥有第四权,如果不是判刑与服刑结果
“罪不至死”,如果不是那股强烈的感情与决心,这些“事实”是不是就会
永远被埋没?偏偏这在现实绝非“例外”,而更可怕的是,如果不具报导的
流量,或不符合个人“立场”与选择的“真相”,恐怕没有人去关心事实,
以致造成的伤害不仅不可转圜,还将永远无法得到正视与补偿。
  “真相,你相信吗?”
  所以看完电影、包含最后一幕的“证据”,走出影厅的时候,那股内心
的震荡非常强烈。在这个社群媒体当道,人人皆可成为记者、上传“真相”
的时代,谁能保证自己不会成为那个被编造的“真相”、被决定的“嫌犯”?
只是当人们随着媒体起舞的时候,很少会想到:那个被各种“评论”鞭笞、
凌迟的人,不知何时可能对准自己。那种过程的恐怖,早已是一种令人畏惧
的“私刑”。
  《罪后真相》不仅剧情紧凑、引人思考,角色鲜明有足以翻转的层次,
不仅刘真真(方郁婷饰)与父亲自然的互动和灵巧的反应活泼讨喜,两位男
主的演技亦是出色:刘立民与张正义性格既是对照,更各具动机。在真相即
将揭开,最后的冲突令人难忘,最终的选择也令我想到《该死的阿修罗》。
如果真相可以“选择”,我们对当下的选择也来自过去与当下的累积──那
么但愿我们都能做出那个,不令自己与他人加速堕入地狱的选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