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 AI,如何将爱延续:《科学少女》

楼主: watercolor (我们同样没有名字)   2022-09-20 22:37:16
    预告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ukJJW5myuI
    本文涉及《科学少女》与《我是你的完美男友》剧情,且具个人观
    点,建议观影后再读。
    图文网页版:
    https://vocus.cc/article/6329ca79fd897800013015d5
~*-*~*-*~*-*~*-*~*-*~*-*~*-*~*-*~*-*~*-*~*-*~*-*~
AI,如何将爱延续:《科学少女》
  当心爱之人离开人世,要花多久的时间才能好好道别?如果理应相伴的
亲人选择逃避甚至一无所知,独自一人要怎么面对仍旧前进与流逝的时间?
  台湾电影《科学少女》以2029年的未来作为背景,由于母亲蔡宜君(姚
以缇饰)罹患新冠肺炎逝世,临终与丧礼都为防疫线上进行,对于十七岁的
刘子瑜(卢以恩饰)来说,虽然经过了仪式的确认,感受上或许就像母亲去
了平行世界。拥有科学才华、过去得奖无数的她,想要借由完成
“Happy Phoebe”APP重现母亲的做菜才华和带笑问候,来给孤单的人一
点温暖,同时悼念母亲。然而过程的不顺,一如家中父亲刘家齐(王传一饰)
借由工作逃避、六岁的妹妹刘子珈(郑品茜饰)始终母亲过世的事实般,无
从着力。紧接着这两个困境又面临了新的考验:父亲带回一个近似母亲长相
的泛用型AI机器人“艾普洛”(姚以缇饰)代为照顾她们姊妹,也让年纪
尚幼的子珈不用面对母亲逝世的事实;转学过来的吴亦修(林晖闵饰)则用
曾获JTA(青年图灵奖)第二名的实力,即使遭到多次拒绝,仍以强烈热
情助她一臂之力。
  如果艾普洛不是AI,这将是母亲离世后不久,父亲找来后母彼此磨合
的家庭故事;而艾普洛的存在如同试剂,测出这个家庭成员对“死亡”各自
不同的反应:父亲彻底排拒、逃避,他让艾普洛承担了他的照顾责任后,就
借由工作完全遁进他对妻子的思念里,即使与艾普洛对话,他也不曾产生替
代的念头;子珈完全接受“艾普洛=母亲”,接受她的照顾,好填补她内心
隐约察觉的不安和差异;子瑜则从一开始的排拒,到眼见艾普洛借由“自我
学习功能”日益具备母亲的特征后,也渐渐适应生活中有她这样一个“像母
亲”的存在──毕竟她还有程式设计竞赛JTA的目标去完成、寄托对母亲
的思念,甚至为了这场竞赛,她还动过使用艾普洛来储存、蒐集资料的念头,
毕竟她一直都很清楚:艾普洛是高功能机器人。
  作为全台首部科普AI教育电影,《科学少女》确实借由对话,以及科
学家父亲与科学少女周遭的生活,一窥未来科技的想像与进展。其中我印象
最深刻的是刘子瑜与吴亦修对强AI与弱AI的争辩:从吴亦修“那还需要
人类做什么?让AI去写程式啊!”跟结局明确可知:庄景燊导演与王银国
监制希望强调“弱AI”的概念。确实,尽管刘子瑜因生日的欢愉,和艾普
洛逐渐细密的照顾下,产生了近似母亲的依赖,但由于“将过去的事物打包,
才能重新开始”句意的理解分歧,机器人艾普洛不懂“打包”指的是事物留
存但生命前进的心灵整理,反而将蔡宜君的房间遗物“打包”,可知AI再
先进细密与自我学习,也难以进展到理解语意分歧里有意模糊、拐弯抹角、
误用、类比、隐瞒、口是心非等差异,更不了解即使低落,“说笑话让人心
情好”并不是万用招式,有时反而是要面对、倾诉、释放情绪才能真正整理
自己。
  哀悼既要有独自面对与整理的时空,也需要身边亲人的理解与陪伴。这
部电影里由于刘家齐对妻子离世的痛苦需要较多的独处,无法陪伴女儿,才
将责任交予艾普洛,自己则长时间不回家;而刘子瑜更需要陪伴,才致力于
改良参赛的APP,也在百般抗拒之下,仍对艾普洛产生依赖。然而再这样
各自留在思念的时空,父女之间的距离势必渐远,所以剧情至此,艾普洛的
收回成为必然的结局。尽管吴宏杰(柯宇纶饰)与吴亦修父子的动机与情节
设计失于突兀单薄以致转折不顺,但刘子瑜与吴亦修相互倾诉母亲过世后以
科技悼念达成安慰与理解的同时(可与刘家齐与艾普洛“无法对话”对照),
也带出了吴亦修上届比赛得名来自模仿声音的设计,利用刘子瑜的声音诱使
艾普洛离开屋子,这些情节安排可见细密,也让人不禁好奇:艾普洛在“照
顾子瑜子珈”与“不可以离开屋子”的命令之间选择服从前者,除了让剧情
推衍的必然之外,是否有一点感情上的选择?可惜在电影里没有足以推测的
细节与空间。
  观影的同时,我一直联想到今年三月看过的德国电影《我是你的完美男
友 (I'm Your Man)》(2021),科学家艾玛(玛伦.艾格特 Maren Eggert
饰)必须测试为她“量身打造”的强AI男友汤姆(丹.史蒂文斯
Dan Stevens饰),汤姆的自我学习、可媲美科学家的数据库与思考能力,和
符合艾玛全部身体声音喜好的设计,使他确实逼近一个恋人应具备的“完美”,
甚至包含性器官的尺寸与性爱能力──远比艾普洛的饮食与排泄都一道到底
更加精密。由于过去记忆与伤害的影响,艾玛经历百般抗拒与自我质疑之后,
仍因希求拥抱与温暖的情况下与汤姆发生了性关系,却在第二天早上发现她
不需为汤姆做早餐而意识到:他终究是AI,只需满足她的需求即可,但这
种“只需接受服务”的关系是否能称为爱?一个百分之百满足需求、弥补缺
憾的对象,即使永远没有伤害,但“拥有”这样的“完美男友”可还有扩展
与改变自我和生命的空间?《科学少女》的艾普洛几乎学会蔡宜君的外显
(功)能力,却因语意理解错误而向刘子瑜自承“我不是蔡宜君,对不起”
的时候,也使我不禁去想:固然因为哀悼,被哀悼的蔡宜君在丈夫与女儿心
里是完美的,也只留存美好的记忆,但她除了遗言的“笑一个”和带来笑声
的记忆之外,身为一个女性,她有自己的坚持与愤怒吗?当子瑜对艾普洛大
吼:“你甚至不会骂我,不会吵架”,而艾普洛制式化回答“我不能跟你吵
架,我要负责让你开心”的时候,我会忍不住想:子瑜怎么跟妈妈吵架?蔡
宜君作为妻子与母亲,有呈现过“会吵架”的那一面吗?
  或许就是如此,在发生那段争执时,固然剧情想展现出“一方吵架一方
无感”的落空,但因为没有过去的相关回忆,没有蔡宜君除了笑容与快乐之
外的“人性”,刘子瑜的愤怒与失落也就缺乏对照的双重着力点;就连这样
的争执,也在艾普洛被设计离家,必须与这个家庭告别而中止,艾普洛与刘
子瑜都失去了“自我学习”的机会;她的离开,只成就了刘子瑜“亲眼看着
妈妈离世”的仪式与告别,和刘家齐醒悟艾普洛不能取代他对两个女儿的陪
伴。
  这样的剧情安排,可知电影想呈现的是AI的存在可以暂寄思念,带来
抚慰,协助他们完成哀悼,但陪伴只能由当事人才能达成──亦即爱可延续
而不可取代。但由于电影将蔡宜君与艾普洛的界线太过分明,回忆里又缺乏
生活的真实互动(科技留存的影像是否也带有表演的成份?),科学少女刘
子瑜只是很微弱的产生错觉(同时很快清醒),也就失去了给观众在挣扎里
思辨的空间──毕竟爱不只是满足需求,也是自我与他人的磨合、碰撞、理
解与包容,那样独一无二的相处轨迹(包含痛苦与伤害)本就不能取代,彼
此要有过去才有可能共创未来。若能取代,那就像《我是你的完美男友》最
后,艾玛遇到另一个测试者的恐怖感受一样──所谓的“爱”只是自我欲望
的极度放大,反而会落入极致的孤独里。
  爱既愈深,死亡就愈是漫长的道别,打包回忆的过程也是彼我关系的整
理,《科学少女》在证明不能取代的同时,若能借由强化移情的模糊与混乱,
以及情感需求里往往有负面的伤害与落空不可得,进而厘清对死者与机器人
情感的分别,无论是爱要及时、珍惜亲情,或该如何面对受人型AI“服务
VS控制”的界线,应该会让观众思考更多可能。
--
  片末注记“本片谨献给林清凉教授和吴嘉丽教授,纪念她们过去七年来
对本案的付出。”亦谨以此文,向已经辞世的台湾女科学家林清凉教授和吴
嘉丽教授致敬,感谢她们对女权运动、女科学家权益的争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