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象棋的故事 Schachnovelle (2021 德奥片)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22-08-06 07:36:03
上周看完院线德国片《永别了,柏林!》两位德国萝拉奖影帝的对戏,就来翻翻新科影帝 Albrecht Schuch旧片。话说他虽然资历不深片单不长商业知名度不算高,但近年不论演主配角接起戏来都很会挑片,从2019《萝莉破坏王》到2022《铁幕下的笔羁》短短四年拿了两个萝拉奖影帝!不过这篇先来谈谈他演配角的另一片《象棋的故事》Schachnovelle (2021),在去年萝拉奖提名七项仅次于《永别了,柏林!》的十项!此片改编自 Stefan Zweig 褚威格小说,有看过《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影迷大概对他文人精神可知一二,这精神又如何体现在他最后作品《象棋的故事》呢?
https://de.web.img3.acsta.net/pictures/20/09/14/11/11/3649272.jpg
小说《象棋的故事》关于“国王游戏”西洋棋 Schachspiel,谈一艘从纽约前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渡轮上,两位出身背景大异其趣的西洋棋手之对决,并在对决中诉说其人生故事与精神意志:(1) 天才棋手 Czentovic是匈牙利难民,自小遇灾灭门后陷入失语,在西洋棋中找到了表达能力更磨出超凡实力,是一眼看到棋盘就能以理性逻辑掌控全局的天才棋手;(2) 来自维也纳的财务律师 Dr.B 本棋艺平平,但维也纳被纳粹占领时他被长期监禁过,竟偷书背谱自学成盲棋高手。(还有第三位苏格兰裔美国工业家 McConnor 基本是有钱人下棋充满荣誉地位的征服欲,无须多提)
本书趣味与精华,可能因不同读者而异,以我个人来说是玩味褚威格向来关注的“老欧洲”文明与其黯然殒落。他当年在纳粹前夕仓皇出逃最忧心的不只是致极权压迫与战云密布,反而更忧心整个欧洲富而好礼的民心都风云变色已一去不返,这点在影迷们过去就看过的韦斯安德森致敬他的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中可知一二:一次大战时,尽管各国冲突失控了,但人民仍有其礼仪节度努力维持一个文明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对事物有其道德原则与良心制约、人际间则礼尚往来与人为善,但二战时别说上层极权霸道,连基层人民都忘却道德抛弃仪礼致百鬼横行。
以这角度看,《象棋的故事》主舞台不谈极权压迫,而谈几种不同平民的意识型态交锋,其中以钱为主的 McConnor 算次要不多谈,真正的对决还在 Czentovic无文直率站在棋盘边直线思考的基本棋力、与 Dr.B 以文明仪礼勾勒更多层次抽象空间的想像棋力之间,毕竟西洋棋与任何棋艺拼到最后拼的已不是棋力技术、而是抽离自我设想对方(乃至多个替代自我与对方)的心理战局。也许在褚威格心中,他所珍视的老欧洲“文明仪礼”并不只是个道德乡愁,也认为这样面面俱到长袖善舞拐弯抹角心照不宣的社会运行模式、在知性上解决问题也优于那些直挺挺来的基进主义者。
https://de.web.img3.acsta.net/pictures/20/10/29/11/38/3737609.jpg
说回电影,本片改编保留这“直线理性 vs 文明仪礼”的核心关注,撷取原著故事的基本内容竟做了个充满想像的大幅更动:(1) 原著这艘邮轮是从纽约开往布宜诺斯艾利斯,本片则改为从鹿特丹开到纽约,算是改成了“从欧到美”的二战前夕受难者逃亡;(2) 原著棋战中两位主角人有平均的背景描述,本片则改为聚焦 Dr.B 一个人的背景故事具体演来,还给了他全名Josef Bartok;(3) 原著主舞台就是“邮轮上的棋战”、两人各自背景都只是倒叙的过去,本片则反转过来把主舞台放在 Dr.B 被盖世太保监禁时的心理挣扎、而让邮轮戏成为心理挣扎中预见未来的自由曙光。
而最令人玩味的是:(4) 这艘在电影中被重塑为“未来自由”象征的邮轮,真的存在吗?它可以是主角 Bartok 被释放后投奔自由的真实当下、可以是 Bartok 身处牢笼中撑过痛苦的想像未来、亦可以是 Bartok 年老回忆的过去故事,总之它已成了一艘现在过去未来都可移花接木扭曲变形的“想像之船”;(5) 于是,本片中的这艘船会有很多鬼影幢幢、会有人突然消失也会有人蓦地出现,会有很多张面孔与未来年老与过去囚禁日子里遇到的面孔重叠、而这些重叠面孔仿佛在“想像之船”中提点“现实之我”如何面对!(6) 结果故事主轴从“船上棋赛”变成了“抵抗囚禁”。
https://de.web.img2.acsta.net/pictures/20/08/03/12/34/0143507.jpg
电影情节概要:在 1938 年奥地利针对希特勒要求的政府改组进行“3/13公投”前两夜,帮奥地利前王室管理财产的律师 Dr. Josef Bartok 还满脸朝气要给全家仆佣放个假“大家通通去投票”,要以民主大声说出奥地利人的声音!虽眼看路上到处都是奥地利失业民众上街挺纳粹,他仍满心欢喜让司机开著名车参加奥地利上流舞会,坚信这一切乱象都只是民主社会日常小喧嚣,我们维也纳文明仪礼必能引领众生再次度过这一切... 不过政界好友前来警告“没有公投了”明早 3/12 他们将直接入侵!Bartok这才意识到事态严重文明崩毁,赶忙烧毁银行帐密但想逃跑已来不及!
盖世太保要逼他供出瑞士银行帐密以侵吞奥地利王室财产,于是给他与其他要逼供秘密的高级囚犯们开了一间高档饭店 Hotel Metropole做“心理囚禁”:给你大房间完善设施不伤害生命折磨身体,但封闭一切完全没心灵滋养,看你们知书达礼的维也纳人撑不撑得过!可怜的他只有生活设施与三餐,完全没有阅读与资讯很快已不知今夕何夕。他唯一拥有的,是最后一夜烧帐密时匆匆翻过的荷马史诗《奥德赛》,只能想像自己如奥德赛般风雨飘摇陷入无尽流离,甚至连壁纸上的波纹图案都被他当成汪洋自己脑补出小船,只心怀希望我的 Penelope 终有等到我历劫归来的一天。
终于有一天,被盖世太保长官 Franz-Josef Böhm叫去逼问时,趁乱随便从纳粹烧书分类柜上偷了一本书回来当精神食粮,谁知偷到的竟是一本西洋棋名局棋谱令他好泄气?原来“西洋棋”这东西从他监禁起始就是个心理阴影:有别于一般以暴力手段伤人身体逼人屈服的纳粹鹰犬,这位盖世太保长官 Böhm自认有其日耳曼理性文明:我不会伤害你身体、但邀请你下一盘西洋棋,因为西洋棋就是“将人心智逼到极限”的心理竞技、更是我们纳粹日耳曼卓越人格优于所有种族的文化表现!对这种纯粹卓越毫无人性的文化 Bartok 当然嗤之以鼻,结果现在他的世界只剩西洋棋?
https://de.web.img3.acsta.net/pictures/20/10/29/11/38/3973172.jpg
电影在斗室之外的描绘非常重“文化”,尤其同属日耳曼民族德语文化的“纳粹德国 vs 奥地利”:一个是单纯地理性冷静不带感情分析一切解决问题,自然会发展出种族优越论、生存空间论、乃至迟早要来的最终解决方案;另一个则重视这个社会既成的文化仪礼与人情义理、面对任何问题在理性面前一定重视传统更珍视人性,就算解决民族或世界问题有多少理论指向什么工具理性正解、我们身为人就绝不能如此极端而必须与人为善。电影还有很多小细节,从爱听的音乐爱看的书爱喝的酒,乃至展现不同文明观的绅士肢体,都处处看出 Böhm vs Bartok的基本扞格。
电影在斗室之内的描绘非常重“心理”,不但视觉上爱拍家徒四壁的全景、喜欢怪异视角以扭曲墙面侧写内心、甚至还一直有叽叽咕咕的日耳曼小酒馆无脑歌舞轰炸他耳膜,幸仍有富而好礼的维也纳圆舞曲在内心苦苦撑持... 只是什么也没有只剩几句《奥德赛》和一本棋谱的他,能怎么在极限缩的“心理囚室”中打造无限世界呢?只能诉诸“西洋棋”:利用肥皂与地面磁砖打造棋盘下棋解闷,更在一人分饰二角甚至多角的对弈中慢慢学会人格的抽离与换位!有时抽离出来回视自己与对方,一切都不再患得患失而得冷静清明,是否这纳粹喜爱的心理竞技也不一定是恶魔?
慢慢地,在他内心的那艘汪洋轮船,已不知是将神话投射自身的《奥德赛》想像?是他坚定信仰的未来救赎?抑或其实他本人已在这艘未来船上回忆过去斗室苦难了?在这艘船上仍有原著的棋赛,只是由原著 Czentovic vs Dr.B改成 Czentovic vs Van Leeuwen 两位棋坛大师对决,而前者的面孔竟是拷问自己的盖世太保 Böhm、后者的面孔竟然就是自己!难道在这想像之船或未来之船上,他俩终于展开这场 Böhm在囚禁之始就嚣张邀约的棋赛?甚至是在 Böhm给他长期监禁不给精神食粮的这场“心里囚室”赛局中,他不但已决定正面迎战甚至反客为主玩弄对方心理?
https://de.web.img3.acsta.net/pictures/20/10/29/11/38/4271136.jpg
说具体的,这场“心理囚室”赛局为何 Bartok 终能击败 Böhm而气定神闲谈笑风生撑过去?那从西洋棋自我对弈学来的“抽离”功夫功不可没:相较于 Böhm那“逼人心智到最底”的纳粹式直线理性,Bartok早已超脱它的物理限制与“精神匮乏”的心理限制、而能自己超脱抽离悠游物外做出了无限。因此这场心理逼迫的逼供棋局 Böhm只有投降的份,而他自认是纳粹的文明理性代言人,当然也不会像其他盖世太保流氓打手暴力逼供。
而若以那场又像真实又像想像的“邮轮棋赛”来说,长得一张 Böhm脸的 Czentovic靠的是直接观看棋局的理性棋路做到最强、长得一张 Bartok 脸的 Van Leeuwen则熟知人情世故亦能揣摩对方甚至能够光凭脑中想像下“盲棋”这才胜出。本片到很后来,才用一个关键讯息暗示这场“邮轮棋赛”是 Bartok 在脑中想像出来以对抗现实囚牢的,这场脑内棋局的交锋就是现实面对拷问的交锋。而若以本片很强调的“文化”与文明取向来看,是否也意在指出:不论在脑内还是现实中,都仍是富而好礼重视人情义理的奥地利文化、胜过工具理性直线思考一意孤行的纳粹德国文化?
此片可以“一个囚徒”在斗室中想像心理邮轮的角度、欣赏他如何超越思考完成心理脱困,亦可以一个“投奔自由者”在船上回想他囚徒过去的角度、欣赏他如何面对过去讨回正义!当然褚威格原著《象棋的故事》较直接清楚接近后者,是在说 Dr.B 如何以过去面对囚禁时提升的心志、在当下这艘船上用在真西洋棋上完胜世界冠军,虽令人振奋但这多靠“回述”讲故事的小说手法稍嫌单调了点;而本片巧妙地将现在往过去的“回述”、大转 180度成为过去绝望中的“想像”,让一趟脑内旅程成为惊涛骇浪鬼影幢幢的视觉飨宴!只令人好奇这“想像”真能成为“未来”吗?
https://de.web.img3.acsta.net/pictures/20/08/03/12/34/0159108.jpg
也许褚威格向来珍视的老欧洲“文化仪礼”,不只是感性上令人珍视的人性美善、更是知性上更有效能的文明模式:能懂人情世故、能超脱自我、能设身处地、能换位思考,才能悠游棋局上的自己与对手之间、现实中的多方立场之间、现实与想像的各种替代方案之间、甚至“自我本我超我”等多个替代的自己之间,能不自限于基进的直线理性把既定目标做到最彻底、反而能有更宽广空间长袖善舞如鱼得水达致最圆满结果。想想我们当今世界好像又陷入一次两大阵营各拥基本价值互不相让的争端、两边各以直线理性壮大自己扩张自我,其间还有“长袖善舞”的文明空间吗?
在本片饰演主角 Bartok 的是《希特勒回来了》中扮演希特勒的Oliver Masucci,在去年 2021 萝拉奖季他就主演了此片与另一片《怪异天才》并拿到影帝!饰演主角对手 Böhm的是如今 2022 已拿两个萝拉奖影帝的 Albrecht Schuch,去年 2021 萝拉奖季除在此片当配角外还在《永别了,柏林!》当配角,几乎已是当今德影100%优作保证的挑片演员。导演 Philipp Stölzl就比较令人惊讶:他十几年前拍登山灾难片《北壁》与古装传记片《少年歌德的烦恼》写实剧情悲喜表现都有做出基本功,但《象棋的故事》如此优游自得又波澜壮阔真令我惊艳!希望有天台湾会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58hgTBWf6w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