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雷] 《鬼魅浮生》:存在焦虑的具象

楼主: lokazdszone (人一月刀俞)   2022-06-29 14:34:58
《鬼魅浮生》:存在焦虑的具象
致谢 MPlus|云阅读MPlus|云阅读 刊登本文: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428
4
电影的原名是:《A Ghost Story》。不是鬼故事,而是“一个鬼魂的故事”。鬼魂在电
影里头的形象是如同万圣节装扮的白色床单罩着两颗黑洞双眼的“东西”,无法说是善意
的灵体(spirit),也不是具有恶意的魔鬼(devil)。故事是关于一对情侣的生活,分
别由鲁尼玛拉(Rooney Mara)饰演的她以及凯西艾佛列克(Casey Affleck)饰演的他,
里头的他因为车祸死亡成为那个鬼魂。鬼魂是无声的,正好符合我的偏好,也就是不用听
到那种用气音要说不说方式的恼人声音,这是题外话。然而,里头的他的角色设定是音乐
创作人,又不得不听到歌声。
电影开始时她与他的对话是:
“我小时候常搬家,我就写下这些便条,我会把他们折得非常小,我会把他们藏在不同的
地方,如果有一天回去时,就会有我的一部份在等着我。”
“妳有回去过吗?”
“没有。”
“妳看吧,我就说。”
“因为我不需要回去”
“他们怎么说?”
“就像古韵和诗歌一样,我想要记得有关于住在那间房子的事情,或是我喜欢它的原因。

电影可以分为前半与后半,前半用非常长的长镜头拍摄他与她间的互动,以及他死亡后她
的悲伤,包括暴食到呕吐,就如同电影名称一般,是一个鬼魂的传记,因此在这部分大量
地描述这个鬼魂“(原先)是”什么。有趣的地方有在于,相较于现下充斥的电影特效,
演员要当作那些不存在的东西存在,在这部电影中却是用道具的方式表现鬼魂,因此电影
里头的演员反而要把存在的东西当做不存在。
“存在(being)”是这部电影的核心主题。
他死后,她离开。搬进屋子的事西裔的单亲妈妈与一对儿女,超自然现象发生在这家人之
间,他在孩子睡觉的房间偷天打开衣柜的门,让电灯闪烁,进而在全家人用餐时,将餐盘
碗杯丢掷—当然在这家人眼里看来是飞行。于是这里对一般所理解的“灵异现象”提出了
一种温馨却悲伤的诠释。亦即,一般认为灵异现象是灵魂作祟,要让生活在此的人们心灵
萎靡,进而夺取他们的灵魂。但是在这里却只是一个存在不想被忘记,因此用这样的方式
吸引注意,传达的讯息就像是:“嘿,我还在这里,你有注意到我吗?”
在这段情节之前有个小插曲,是他在望向屋子之外时,发现另一间屋子有另一个鬼魂,而
那个鬼魂与他的对话是:
“哈囉。”
“嗨。”
“我在等人。”
“等谁?”
“我不记得了。”
回到存在的问题,那为什么其他人的认知有那么重要?所谓的死亡并不是单纯的物质灭失
而已,浦泽直树的作品《Monster》里头的双胞胎少年约翰李贝特追杀主角天马医师的方
式并不是杀害他,而是杀害所有与他有关联的人。这样做的理由正是为了让他“死亡”,
也就是消除所有拥有“天马医师”记忆的存在,天马医师就会死亡。换句话说,死亡作为
存在的对立的意思是:“精神性的共知之不存”。
单亲母亲与子女搬走之后,故事进展到是一群人在房子内派对,有人在热吻、有人在用变
魔术的方式取悦异性,而有个桌子在讨论“人生”的大问题。有个看起来不合时宜的人—
其他人看起来是来“派对”的,他却穿着农夫装、顶着大秃头、穿着吊带裤而且两个腋下
都有干掉的汗渍。但是他却提出对于人生的哲思。所有的论述可以说是虚无主义的,他说
作曲家与作者在上帝已经不存在的现在为何仍然创作?每个人都会死亡,每个人的后代仍
然将会死亡,板块会移动,甚至人类会面临种族灭亡,甚至跟异星生命体有所交会,而宇
宙会膨胀再膨胀,最后收缩到一个小到不行的小点。他提到在一个无神的时代中贝多芬的
《第9号交响曲》将会是为了“他人”而创作,也就是所有这些音符将不只是物理的震动
,而是我们作为存在所留下可以让他人记忆着我们的遗产。
“but you do what you can to make sure you're still around after you're gone.

但是这些都不重要,因为写下的书、创作出的音乐都会被烧毁、消失。而这一切努力都不
比用手插进土里挖篱笆或是性交来得重要。这不只虚无,也彻底地悲观,因为一切意义没
有意义。
接着,故事继续行进。他一直挖著墙壁的一个缝隙,那个缝隙是她在离开屋子之前写下的
小纸条,我们不知道她写了什么,因为一当他拿出,怪手就伸进了房子拆毁了它。他与另
一个鬼魂在被夷平的两间房子所在对望,另一个鬼魂对他说:
“我不认为他们会来了。”
这里的他们,或许曾经记忆著另一个鬼魂的另一些人。无声地,罩着那个鬼魂的花床单落
在地面,我们知道的是那个鬼魂不再“存在”了。或许我们可以想那个床单是12公克,是
灵魂的重量,灵魂的本身则是在床单之下的那个“东西”。
夷平的房子成为高楼大厦,再到赛博庞克式的近未来,再到一片荒芜的原野,来了一家人
想在这里拓荒。画面没过多久,全家身上插满了弓箭。每个画面都是一转眼之间,我们不
知道之间间隔了数年、数十年、数百年。时间的流转又不知在多久之后,到了故事的开始
—也是最后。毕竟,时间的观念—过去、现在、未来,也都是依凭著主体而界分。这时的
(另一个)他与她刚要搬进这间房子,(另一个)他与她也如同故事开始的他与她听见了
莫名而来的钢琴声—其实是灵异现象,也就是他所按下的巨大琴音。
直到(另一个)他也因为车祸死亡,他看着(另一个)他,我们能分辨其间的异同是来自
于罩着灵魂的床单新旧。他前往(另一个)她在同一个地方(墙壁缝隙)留下的纸条,取
出之后不同于前次恰逢怪手破坏房屋而始终未予阅读—或许出于其他的原因,正如我们不
晓得他出于什么动机打开那张(另一个)她留下的便条,我们也不知道那张便条上写了什
么。然而,一转眼间,他就消失了,留下了12公克的床单。
我们不晓得他摆荡了多少时间,经过了不同家庭的迁入、听过了多少对话、经历了多少战
争、看过多少生死、度过多少年月、见识多少文明,才再一次到了另一个与原先的条件相
同的存在境况。至少从时下流行的多重宇宙中可以知道在无限的可能性中极其近似的两个
世界要有多微小的可能性才可能几乎相同。而当他看到(另一个)她为了另一个(他)而
写的便条,因而消失,我想这与另一个鬼魂消失的理由完全相同。
“我不认为他们会来了。”
这个瞬间的他不再存在,因为他知道她不会来了。(另一个)她即便与她有无数相似的地
方,但她已经不在。飘荡在无数时代的他,留存对于另一个存在保有对自己的记忆的希望
在这时也幻灭。如同在派对中不合时宜的那位宾客所说,与其创作这些将会消灭的东西,
不如去做爱吧。音乐创作人的他所创作的东西也不被记忆,他已经“死亡”—不再有存在
的意义。
他,这个鬼魂的故事,正是存在焦虑的完整表现。或许诸多世人汲汲营营于生活,苦于忙
碌也无暇去担忧,总是在中年过后才发现原来自己的人生已经过了一半。并不是不害怕死
亡,而是根本没有时间细想,然而死亡这件事是细思极恐的。当我们发现,活着都将会死
亡,我们即便留下后代,后代也会死亡,后代与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甚至太阳系甚至整
个宇宙,在无数时间的经过后都会消灭。或许,压缩后的宇宙会再膨胀,或许这个点会压
缩到比原子还要再小到连一个原子所占有的空间都没有,成为了“无”。那我们活着还有
什么意义?
这就如同卡缪在《薛西佛斯的神话》中所说,唯一重要的哲学问题是:为什么不自杀?
去思考死亡,就是去思考为什么而存在。存在主义所提供的人的能动性去创生意义,是一
种解答。但这仍然无法消解我们所创造的意义在科学所奠基的事实下也将会灭失,在这个
信仰真空的时代,存在焦虑才是真正的惊悚,所以《A Ghost Story》也是一般语用上的
“鬼故事”。某种程度来说,无知或许是保护我们于这样的残酷事实的外衣,但当我们稍
微窥探一下关于存在与死亡的知识,存在焦虑将会逼疯我们。
作者: spatacus2011 (Spatacus2011)   2022-06-29 20:05:00
推详细心得
作者: momvic110456 (monvicada)   2022-06-30 01:01: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