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雷] 《蓝色大门》:我是女生,我不能喜欢女

楼主: lokazdszone (人一月刀俞)   2022-05-20 21:24:36
《蓝色大门》:我是女生,我不能喜欢女生
致谢 Mplus 刊登本文: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4231
千禧年刚过的2001年,没有翱翔在宇宙库柏力克式的太空漫游,而是在蓝色地球上的一个
城市台北,其中三个17岁关于她与他与她的故事。她是孟克柔,好友林月珍暗恋着张士豪
,电影开始在两个女孩体育课偷闲的闲聊,作著十年后老公是谁的梦,而林月珍的白日梦
里的老公,就是穿着花衬衫顶着刺猬头的男孩:张士豪。但她害羞不敢,于是只能找孟克
柔陪她偷偷去游泳池看他游泳,一点也不温柔的孟克柔叫着:
“张士豪,你有没有女朋友?我朋友想认识你。”
身为好友也是损友的林月珍,在孟克柔去游泳池旁跟张士豪认识时,一个人逃走了。于是
就变得好像跟踪狂似的孟克柔,被讪笑根本没有林月珍这个人,甚至被调侃是不是根本是
自己想认识才捏造出林月珍这个人。但处在萤幕外的我们当然知道有林月珍这个人,还对
她恨得牙痒痒的,毕竟这是种限人不义的背叛。但我们能说这是邪恶吗?17岁未成年我们
都不能称作是个“(成)人”,没有自由意志,也就没有判断是非行善为恶,如同《发条
橘子》中的艾力克斯,一切的暴行不过就是青春的痕迹。
寡言的孟克柔牵着自行车不语离开,张士豪这时说:“我叫张士豪,O型,游泳队,吉他社
”,在电影里头的这个角色,是个十分自信、外貌出众且会音乐也会体育,不穿白色却是
花色衬衫的开朗顽皮男孩,简单来说,就是没有女朋友不可能的男孩。
到了学校,林月珍继续陷害孟克柔,陷害多少是严重了,对于孩子的她们来说这不过是种
卸责的逃避,但如何苛求他们承担所有选择的责任,在还没有那种能力之时呢?林月珍写
了张情书,要孟克柔递给张士豪。隔日,被他的朋友贴在学校地板上,教务处广播著张士
豪与孟克柔,引起全校的观看,实际是那张情书却是林月珍签上孟克柔的名字。
对林月珍气愤的孟克柔,却反而遭到林月珍的冷落,但却也将错就错地跟张士豪去海边听
了乐团,虽然原本对这屌儿啷当的男孩感到反感的样子,但却看到把喝完的宝特瓶丢给捡
垃圾的老太太,却起了好感,她问他:“你想不想吻我?”反而原先一副情场浪子样的张
士豪不知所措,自己害羞起来反问:“女生不是比较害羞吗?”却只敢牵了一下手就放开

画面中的青涩模样是张士豪对于自身的情欲也仍然蒙懂不知如何掌握,但随着剧情我们也
知道孟克柔也是一样的。那个晚上她遇上体育老师也问:“那老师想不想吻我?”对于我
们来说当然感到惊骇,毕竟这触及的是师生恋的禁忌问题,但是对于孟克柔来说,也是在
探索自己的情欲到底是指向何方。因为实际上她喜欢的是林月珍,但她却明明确确地知道
她不能喜欢她,她只能喜欢“他”,任何一个“他”。
同性恋的问题对于那时的他们,那时的大多数人,都是种“异常”,毕竟一夫一妻制是个
既成事实如同社会中的铁律,在当代这只是背德,但在更早前的时代,甚至是违法,无论
如何,是种被各种价值体系给否定的情欲指向。在一个还是孩子的时期,是不被社会给肯
定的,所以必须要有“监护人”,所以没有“公民权”,再加上另一个“同性恋”的身份
,更是再一重的否定。这样的否定作为主流价值,也当然被张士豪给不理解,何以受欢迎
且条件好的如自己,却有追不到的女生?
他不知道。她也不知道。她尝试去吻他,以为接吻了就不会是同性恋了。但或许不用吧问
题拉到“同性恋”这个高度,只单纯以情欲这种人的本能来审视我们也能知道,若我们不
喜欢另一个个体,即便亲吻了也不会有所感,异性未必相吸,毕竟我们身而为人是主体,
而不是如同磁铁一般的自然物质,我们的存在是有着比物质更多的一些东西,意志不只是
脑神经的电流,情欲也不只是化学的反应。
她知道不能喜欢她,于是遵循着社会常规,把有情人送作堆,但同样的,他(张士豪)对
她(林月珍)没办法有感觉,就如同她(孟克柔)对他(张士豪)没办法有感觉一般。她
的困境不只是17岁男女的困境,是无法看见自己的困境,因为自身的存在是被社会给否认
的。所以在电影最后的对话中才会是:
“(张士豪)喂,其实,那天在电话里,我想说的是,如果有一天,或许一年后,或许三
年,如果你开始喜欢男生,你一定要第一个告诉我哦。”
“(孟克柔)小士,看着你的花衬衫飘远,我在想,一年后、三年后、五年后,我们会变
成什么样子呢?由于你善良、开朗又自在,你应该会更帅吧?于是,我似乎看到多年以后
,你站在一扇蓝色的大门前,下午三点的阳光,你仍有几颗青春痘,你笑着,我跑向你,
问你好不好,你点点头。三年、五年以后,甚至更久更久以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样的大人
呢?是体育老师?还是我妈?虽然我闭着眼睛,也看不见自己,但是我却可以看见你。”
在墙上写下无数个“我是女生我爱男生”的孟克柔,在如同是把社会中的“他人”对自己
的训诫反复地教育著自身,相对的,张士豪在墙上所写下的却是“张士豪到此一游”,作
为自己存在的证明。但是同志的存在却是隐形的,是被视而不见、不承认、否定的。时过
境迁的今天,同性婚姻已合宪、合法,但这些过往的故事却不是不再重要,而是一再地提
醒我们我们所拥有的,例如多元与包容以及对于同性间的恋爱与婚姻,在法律与道德上的
肯定,是由无数个如同孟克柔一般的个体,在青春、成年间挣扎、呼喊,才能让不只是属
于多数群体的人,却也包括著少数群体的人,也能站在蓝色的大门前,被看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