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当初发那篇文也就是讲讲当下的想法而已,没想到有人回了这么一大篇。
就纯粹以理性讨论的角度来简单回应聊聊,用不贬低任何一方的方式。
我本身虽然不是电影专业,但也算是个有在创作的戏剧类表演者,
所以,也许只是我们看重的点不同。
个人是很在意一出戏有没有“让人想看下去的意愿”,
亦即
1.这出戏是否足够有趣,让我想知道后续。
好比《骇客任务》《2009月球漫游》,抛出一个有趣的世界观或是悬疑的剧情,
让人们能跟着主角一起解谜,若最后解谜时让人恍然大悟,就会更加分。
(这个谜不一定是悬疑,仅代表后续剧情的意思)
《骇客任务》尼欧从现实世界觉醒的那一幕我认为堪称真正经典。
此外《阴阳魔界》中许多剧集都有这样创新有趣的剧情,
剧情上有趣程度也不输给现在的电影。
或
2.即使知道或能猜到后续,我仍想看其呈现、演出的方式。
诸如《绝地救援》《地心引力》这种类型的片都算是你可以大概猜到结局,
但是却能够让你跟着其中的角色一起紧张。
《妈的多重宇宙》一开始给了我1的期待,却又把剧情引导到2的状态,
而在中后半时已让我感到疲乏,无法期待结局。
#疲乏感
疲乏感的来源在于剪辑的破碎加上为了推进而推进的剧情,
你举例的《记忆拼图》的每一个桥段
都是完全串在同一个时间线的,包括像是《黑色追缉令》也是类似的概念。
这并不会产生疲乏,反而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我所指的破碎是指“后期”太多四处穿越的画面,四处穿越这件事情对观众
我而言已经开始疲乏,而每一个不同的宇宙相互又不直接关联,
各自的进展代表的意义也偏过于浅薄,或就直接告诉你“反正就是会这样进行”。
好比浣熊厨师那边,搞笑成分居多,后面为了激励而激励。
电影明星宇宙中,男主角就是对女角碎念几句,难以让观众产生共鸣。
我能理解他们想传达的意义,但难以接受。
我们常常在创作时会被前辈说“不要让观众硬吃你的设定”
我在这出戏有很多地方有这样的感觉,不是让我产生共鸣而是
“反正我就是这样演,你就得接受。”
所以我才会提出已经接近神的乔伊这么容易被说服难以接受。
也许剧中有放出一些线索(比如很想得到母亲的认同或理解之类的)
但就是没有到位。
我也有提出这也可能是电影时长上的局限,以及导演的取舍等等,
但这不是观众需要顾及的就是了。
Rick & Morty最终也是谈到亲情,但是很能让人接受。
原因在于剧集非常多,可以花很多时间铺陈,也有很多桥段能知道Rick其实有多爱家人,
并且有时也很矛盾(像是对新宇宙的Summer讲说你甚至不是我的原装Summer这种XD)
而Rick的孤独感也在很多剧集中暗示明示过,像是Rick失恋时想自杀(真的想)
Rick交到知心朋友后来却知道他已经过世的孤独与难过等等。
这些都能让人体会到一个接近神等级的人类所背负的孤独与矛盾
但乔伊的表现就是偏向硬喂设定而已,我对这个角色不会有任何同理心。
对我来说不是全部的宇宙有关联或是串得起来就是好的,
而是每一处的剪辑是否有产生让人更喜欢这部电影、更想看下去的欲望。
后半段当我猜得到他是要讲亲情,但却又一再出现重复或是为了推进而推进的剧情时,
后面的剪辑感觉都只是喂我肤浅的设定而已。
: 承接所有记忆,但是她始终得不到认同,始终得不到母亲的爱,还要承受永生永世的孤
: 单,无法结束生命,这不够可怕吗?不然她干嘛造甜甜圈结束一切?
如果是无限的宇宙,无限的可能,就不可能得不到母亲的认同跟爱,这点我觉得满有Bug的。
应该是得到了但还是觉得很假,因为别的宇宙的母亲明明很靠北之类的。
我是觉得如果今天要设定一个跟神一样的角色,就不能这么轻易被观众怀疑这种细节。
最后提到生活上的共鸣,个人认为这就是细腻度的问题,
因为亲情基本上大部分的人都吃,也可以接受,
但至于要到多细腻就是我对一部电影喜好的关键了(就是甘不甘愿吃的问题)。
因为一般观众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被刻意喂设定,
我只能说要讲亲情,其实不用那么科幻,可以花更多篇幅在亲情的描写上,
不过这部片的噱头可能就少了。
虽然这个不是亲情,但是我觉得《蝴蝶效应》给人的感觉更好。
同样是科幻配上一个情感线主轴,但每处的处理跟最后结局的余韵都让人回味无穷。
另外一部讲亲情但是我吃得很甘愿的就是《与神同行》,
这部戏做得更明显甚至有时有点狗血,但演出的方式以及一些细节的安排
就是让人不自觉入戏。
或许就是多重宇宙的这个题材层次太高了,更适合探讨人类的孤独而不是亲情吧。
这边给一个不是电影但是同样讲到成神层次的剧情,是比较符合我个人口味的:
手冢治虫的《火之鸟》未来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