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我是你的完美男友 Ich bin dein Mensch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22-03-01 06:38:45
去年底德国电影奖有三大赢家,一是效妆景音四项美术的《地球重生》竟还在院线、一是影编导演四项主奖的《我是你的完美男友》这周上映、另一部我最感兴趣的《法比安》则好像台湾不太感兴趣 XD 这当中我猜商业片影迷也不会对《地》片感什么兴趣、但奖季片影迷应该在影展都早已看过《我》片了吧?《我是你的完美男友》Ich bin dein Mensch 直译“我是你的人”,在台译片名的“男友”之下它原始主题势必是要讨论“人”,又是个其实已经不新鲜的近未来科幻话题了:机器人能够拥有人性吗?
https://de.web.img3.acsta.net/pictures/21/04/12/14/52/4063121.jpg
看网上影评不会太意外地,都会找到拿《我的情敌是冰箱》或《人造意识》等片对此片的比较,至于更近期的尚皮耶惹内 Netflix片《乌龙智慧管家》好像就没人在提 XD 我们看这么多近年人工智能电影题材应都有共识:在这些电影的导演眼中“人工智能”当然迟早是有人性的,只是电影里那些踏在现在与未来界线上的主角们还要花很多时间去摸索确认。这类电影表面剧情的初始提问都是我们八成早知答案的“人工智能会有感情吗?”但往往它们真在意的还是透过机器人性去映照人类自己的人性本身,毕竟对还没活在未来的我们观众来说这才是真议题。
《我》片也是这个套路,只是这次我被它写实系的冷调美感吸引,觉得这场景美术与个人生活两相呼应的塑造,成为这部德国片有别于其他人工智能片的独特韵味。话说“冷调”这事,可以是透过滤镜充满风格的科幻或漫画式冷调、但此片完全就是不带情绪写实取景给我们看人类社会有多冷,甚或当人类社会并不那么冷而仍有许多激情与热情时、想很多的德国人们又如何退一步思考抽离出来让它变冷 XD 首先,中年女主角 Alma 工作的是柏林古文明殿堂“佩加蒙博物馆”、但是在冰冷的新厢建筑,研究的是“楔形文字中的诗歌”、但研究中的感情纯粹“自我中心的眼泪”。
这句理当血淋淋、竟由机器人面带微笑冷静直指,那到底是它的机器理性不留情面也不带情绪较“冷”、还是我们研究文明阅读诗歌只为自己功名还更“冷”?本片尽管基本故事格局从“考古学家 Alma 不情愿地参与机器伴侣 Tom的使用测试”开始、然后剧情展开我们都可预期的“机器人有没有人性”之辩、但故事发展下去渐渐变成回视我们“人类社会又如何看待人性”这回事。当然电影的核心魅力还是“唐顿大表哥”Dan Stevens 造型的机器伴侣 Tom如何让单身熟女 Alma 心花怒放,而这心花怒放的一冷一热节奏感,就发生在与机器的独处和面对人类社会这两个场合间:
https://de.web.img3.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1/04/21/15/56/2928243.jpg
刚开始 Tom善尽义务想方设法讨欢心、但 Alma 总坚持人机界线而嗤之以鼻处处给钉子;不过当不愿面对的前夫尴尬陌生地出现时、Tom 又妥善发挥力挺支持更做足面子的温暖;Tom 跟进博物馆积极学习参与她工作人生、回馈的却是冷静客观毫不体贴的直指;反之这直指 Alma 自己那以“自我”为中心的所谓“热情”,又是真正意在赞颂人类情感发扬文化吗?带着机器人去派对的 Alma 也许仍以“自我”为重、但看见上司对 Tom品头论足当作“异己”能不心下一凛吗?带着机器人返乡看爸并看老照片,难道机器伴侣 Tom与童年邂逅 Thomas 不可能似曾相识产生叠合吗?
整部片这“机器伴侣”的实验,总是这一刻让 Alma 情不自禁投入了、下一刻又让她心下一凛重新拉开距离,总是她内心空缺需求迫切时 Tom就即时填补、但她心如止水暂无欲求时 Tom又成了个非人的机械存在... 的确,光看“人与机器可以相恋吗”这一层关注,本片主创与主角 Alma 好像总忽冷忽热拿不定主意,好像这个机器伴侣的价值只是你心境遇的函数:你有空缺它就是个人、你没空缺它就是机器,这一点也许生活姿态本应光鲜亮丽的中产学者 Alma 还不愿承认,但有天她遇上一辈子都交不到女友的老年胖男才悚然一惊:机械女友如此珍贵,是因为人情如此凄凉吗?
电影在末段端出这位秃头老胖男实在很争议 XD 这情节一方面直指了我们人类需要个机器伴侣都只是为了“自己”、甚至联想起来许多人交个人类伴侣还不一样都只是为了“自己”?只是看到这种胖男又觉得人间真不公,他一辈子没女生看上不也是因为人的爱情只想到“自己”拥有什么好男友与好生活、而压根儿没兴趣去看见“他”本人?但另一方面换个角度想,本片“机器伴侣”或是人间已经有的各类“充气娃娃”等拙劣替代物,初衷不就是为抚慰这群被感情社会冷漠遗弃的边缘人们吗?女主角最后评估报告说的“完美机器让我们放弃追求”这种话他们听了又情何以堪?
https://de.web.img2.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1/04/21/15/56/2889241.jpg
本片片初既然女主角的冒险启程是“参与测试”、而片末也头尾呼应地交出“评估报告”还给她旁白台词唸得落落长... 难道这直白的最后旁白就是本片结论吗?希望观众们看本片可别看到这句就终止,因为终止在这实在太冷酷,毕竟虽然这句否认“完美偏执”、但仍抱着一种“不断进步”的人类进化论,只要谈到“进化”我听了心下都是一凛觉得有点非人、尤其在这曾经纳粹进化而今建筑冰冷的东柏林场景... 我个人仍认为,这“不断进化论”只是此片 Alma 经历一遭仍强自压抑下吐露的冰冷言语,但交出这冰冷报告后她才要迎接最终体悟、首先要回童年景观返璞归真:
Tom 声称自己测试完成要回厂拆除,但其实背离指令私自跑去了丹麦小岛,背后心思是人类恋人互相猜心时最欠扁的“考验默契”,就赌 Alma 跟他心有灵犀也会追到小岛来相会!事实上 Tom这样子不按牌理出牌的违令之举已非第一次,前几次还可能像是调情高手被设定的“欲擒故纵”,但自那个夜晚 Tom穿着睡袍跑到博物馆的“米利都市场大门”凝视希腊雕像起,一种“小木偶也想成为人”的经典情怀已悄悄浮现!但此时“机器有没有人性”对 Alma 来说已渐渐不是“情人是不是个真人”让人评鉴真实情圣的问题,而是“我要把他当个人”会关心他会在意他更会担忧他。
话说到底 Tom做了这么多事后,能不能证明他仍只是机器抑或真有人性?那也很难说,毕竟调情高手程式运算神通广大、说不定跑到丹麦小岛考验默契也是运算出来的决策 XD 不过那都已不重要了,看来对 Alma 来说也没那么重要了,“我闭起眼睛想望着男孩”、而男孩若即若离似真亦幻地?只是睁开眼睛时男孩是否真在此已没那么重要,反而自己闭起眼睛的主观情感才真属于自己。无论如何,听到 Tom消失后 Alma 像个关心的恋人一般心怀认定寻寻觅觅寻到了这里,这本身难道不就已是“人性”甚至“爱”的主体?至于这是在关爱人类还是关爱机器人,也不那么重要了。
https://de.web.img3.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1/02/18/13/45/3177993.jpg
有道是“科技始终来自人性”,我觉得此片应算是“科技始终回视人性”,关键倒不是孤独可怜的 Alma 能不能交到男友得到幸福,而是在冷漠城市冷漠工作心系自我的 Alma 能不能敞开心胸关爱别人。本片的东柏林不论建筑街景室内陈设都充满冷感、令人想像在那每天穿着风衣上班工作都有点窒息,家庭派对戏杯觥交错也只是行礼如仪、欢快热情的复古舞会只存在于片头全息影像,甚至老人疏离异化忘记过去只剩老照片记忆、在官僚口中只是“没价值事物”不值得一偷... 那么到底这冷漠城市的“价值”何在呢?设计机器伴侣的“价值”只是满足欲求不满的自已而已吗?
回想本片片名 Ich bin dein Mensch,我想与其说是《我是你的完美男友》或“我是你的男人”,还不如说“我是你的人”,甚至德语 Mensch 还不专指男人还泛指不分性别的任何人类。反正电影开头 Tom 早就效忠 Alma“我是妳的人”、那整片剧情走这一遭是否更要让 Alma 也对 Tom打开心扉“我是你的人”?到底人工智能能不能造出人性,这个目前科学界继续做下去,电影界与艺术界可以想像但也未必能掌握,能掌握的也许还是我们自己的人性发挥了:你会怎么对待一个机器人、恐怕直指你会怎么对待一个真人与真人社会、考验你流的是悲悯的眼泪或“自我的眼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XC4t8EbKTo
作者: winterstroll (安罗)   2022-03-01 11:55: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