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写偶然与想像,备注中已有有附部落格的连结
最近上院线,重新编辑一下,分享
雷文防雷资讯页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https://reurl.cc/EpQRem (图文并茂版本)
没有《欢乐时光》(happy hour)过度的自由跟即兴,《在车上》Drive My Car相对严谨
又不失创新的叙事方式。主要还是延续著导演滨口龙介擅长在日常话语/演戏台词之间展
现剧本排演与电影表演的转换。电影中的剧本练习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话,又像是电影
中角色关系之间没有说出来的,好比精神分析的象征与想像落差,对应着不断缺席的真实
(The Real)。并利用一台红色复古车(如此村上村树的中产阶级品味?),像是一个移
动的告解室,车外风景蒙太奇的内心映照,达成完美的调度。
电影结构贴合著电影的原著:村上村树的《没有女人的男人们》短篇小写集的第一篇同名
短篇:资深剧场名演员主角:家福,与妻子音过世前外遇(利用电影片头前的前导结构交
待),和过世之后的故事(电影片头之后的)。以及身为剧场演员的电影剧情中要排练的
戏剧剧本:契诃夫的Uncle Vanya。
电影中读本与排演过程成为一种戏剧中的戏剧,并提示著现实的回忆跟虚构的剧本之间并
不是如此可以简单二分,甚至是互通声气,好比梦境跟现实的关系:反映了一种真实(又
是精神分析)。整体来说如此形式相对复杂的结构。《在车上》无疑是一次十分优秀剧本
示范,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影像表现(尤其是结尾北海道场景,雪中废弃倾倒房屋,只剩
建材的遗迹感;与最后一场舞台画面,手语的表现)。说真的,《在车上》的确值得一座
金棕榈奖(注)。只不过某方面还是点太ㄍ一ㄥ,或许有些评审不喜欢这样压抑,但我觉
得那是很其次的部分。
相对《欢乐时光》对于表演的自由和实验性,《在车上》核心来说或许更加聚焦在人跟人
的关系,某方面是爱情,关于信任、背叛之类,并借由Uncle Vanya剧本中那些抽象,片
段的文字与情节,在某种冷感的语言排练当中过渡到现实的炙热情感。同时十分巧妙的镶
嵌在一个艺术家到异地排练戏剧节的新开展故事线,也堪称顺畅地,如此在让人有所期待
的故事主线中,安插更多虚实混乱的,故事中的故事。
也并非活在某种真空、抽象的艺文世界,所以才会以那种以东亚名目的戏剧合作计画。以
日文、韩文、中文甚至手语勾勒出广岛在二战时期重要的历史位置。连带着隐约提醒著中
国与韩国曾经被日本入侵的被殖民者,借由艺文交流的世界观。(在此先不讨论,找了一
位在中国发展的台湾演员:袁子芸,作为一个中文的述说者这个身份的问题)
另一个更重要的是司机渡里,作为一个“出社会”经验相当丰富的非艺文工作者,对戏剧
艺文社群自我感觉良好气氛的一种介入与提醒,并激赏导演借由带出司机的过去,从逃离
家园,开车开到车没油,没钱只好去开垃圾车的种种社会经验,连带拍摄焚化炉的垃圾碎
片中思考物质与文明,暗喻广岛被投下原子弹成为废墟的过去。
男主角:家福。与两位配角:妻子音和小王高槻的三角关系在事业与肉体上的互补(高槻
年轻帅俊,但演戏专业却远远不及戴绿帽的家福)音在经历两次的死亡:夫妻女儿的死去
之后,恍如死后重生,从演员变成说故事的人;与音自己的死去,两个男人与亡者做爱后
的梦境与灵感故事来填补、延续三人的关系。加上另一位角色司机渡里长期被妈妈规训,
却在电影后段自爆,妈妈身体住了一位小朋友是她唯一的朋友,但不知道是妈妈精神错乱
还是在演戏。
剧中剧,现实的幻想,幻想的现实,《在车上》复杂的文本,最后又回到什么是艺术生产
?这个最终的提问。艺术是关于记忆、想像和欲望之间的产物,并与任何过往的情感交杂
(大多是愤怒与悲伤),再借由交谈、诉说与聆听的方式,这是《在车上》所描绘“共享”
关系的艺术性。也就是创作者,或所谓叙事者,成为了他者那部份的自己。或
,外在世界跟自己共存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