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防雷资讯页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其实是一月中观的影,但当下未整理好心绪。后来仔细想了想,《世界上最烂的人》或许
是我近年来最喜欢的描绘Y~Z世代的作品。这两个世代里集结了网络科技的变革与社群的
快速变迁,同时3C的推进、手机的形式也进一步影响了阅读习惯与媒体的表现形式,当我
们谈及这个世代,很轻易地都能说些关联词:从最早的无名小站(甚至奇摩家族)、即时
通与msn,一路至今的脸书、ig以及更年轻世代喜爱使用的tiktok......
“当所有事情都有无限可能的时候,其实意味着你无法专注做完其中一件事。”很久以前
因为用交友软件时写下一些些对于上面使用者(包含自己)寻觅的心态,如今在看《世界
上最烂的人》时又想到。《世》的角色设定其实相当应于我自己:包含年龄区间、学科与
兴趣的八爪与尝试、艺文与社群的进展,当然不只这些,电影尝试去囊括并触碰这些世代
的生活特质与暴乱:婚姻及家庭的探索、未来世界的价值观、原生家庭的拆解、某些议题
的政治正确......
上述的元素都被导演用非常温和的方式放进电影里了。《世》的故事以爱情为主轴描绘女
主角茱莉约15年间的生活与遭遇,起于大学求学阶段而终于三十岁之后。整部片的剧情该
算是跌宕,却又仿佛没有发生似地──或许这点即暗藏着导演对于生活的观察与释怀:在
twitter上因为文章爆红但也没有后续结果、跟事业成功的漫画家相恋却又戛然而止、在
一段共同不想生孩子的关系里发现怀孕最终又流产分居、收到前男友即将逝世的消息却最
终没去探望......这些在当下都是火花与刺痛,然而回到最后一幕,转作剧照师的女主角
即使看见演员与第二任情人的关系,仍若无其事地修著演员的照片,最终一切的一切都像
是生活的缩影。
是否我们此刻的生活就是如此?在某一年“小确幸”一词忽地广为使用、成为各个广告主
打提倡的生活风格之后,那些确幸之外的伤心与遗憾也随之被化约成细小的样貌,跟着确
幸一起分布在时间里的各处。就如同片中所有心碎而漫长的情节,都没有晕开,而是非常
节制地呈现事件。
于此,值得一提的是片中采用的幽默色彩和旁白(及分章),对我来说两者都发挥了很洽
当的效用:幽默的成分除了让伤心或紧张的片段能够有会心一笑的机会(像是茱莉在医院
被艾克索抱着时,把艾克索放在她胸部的手往下挪;艾克索友人深夜吵架的桥段)、同时
我也看到导演选用更轻松但不批判的方式去探索这些世代的表征,像是艾文前女友的受启
发以及后续的IG贴文;而旁白及分章的设计,仿佛不断地提醒观者对于茱莉的第三人称,
当你听见旁白说“茱莉爱上了艾克索”那个叙事与演员自己演出情绪转变并回头拥吻艾克
索是截然不同的,会更让人意识到“故事”本身。对我而言,也许《世》并不真的是部要
直面、要让你感同身受的作品,更多是侧面的叙写,让观者更大面积地去检视自己生活(
或关于世代)的一切。
然而在节奏上加入了些许奇幻元素,似乎让电影整体没有导演以往其他作品那么稳固踏实
,时间暂停而前去找艾文的片段我不太喜爱,但藉着迷幻药去剖析女主角内心的阴影与假
想眼光的压力(对自己肉体的压力)尚能接受。不过瑕不掩瑜,关于感情的力道仍然保持
水准,一如其他我所喜欢的旧作《831我在奥斯陆》、《记忆乍响》,都没有过度的渲染
,但又留下了足够的空间给予观众思考及感受。
有人说Z世代是自订规则与百花齐放的世代,多元的各种主义于各处崛起、却又浸于后现
代的氛围之中而不想被既定俗成的定义与描述规范,然而仔细一看,仍然会看到这个世代
里的人群(追求)的秩序与想像的世界样貌,正如同有句话说:“会质疑一切的人,是因
为他内心中有一个最终极最真实的答案”。《世界上最烂的人》让观者看见了这些微小的
挣扎与摆渡,也许有些是原地踏步,有些是走到了很远的地方却又折返,但是世代仍然在
发生,人们都如同茱莉于片尾一般,习得处理复杂课题的能力与内心,并且继续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