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雷] 《超级大国民》:被人记住的才是历史

楼主: lokazdszone (人一月刀俞)   2022-02-09 14:36:13
致谢 MPlus|云阅读 刊登本文:
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4116
有时可见对于台湾电影的一种批判声音是:韩国都已经拍出《我只是一个出租车司机》了
,台湾呢?
于是在《返校》上映之后,一片叫好。然而,对比《返校》的电影跟游戏就可以知道,电
影的方面可以说是游戏极度拙劣的改作,游戏中乃是以人鬼的暧昧与幽诲对比于白色恐怖
时期党国的肃杀,混乱不明的状况才使得恐惧张力更拉大,例如其中的鬼差NPC乃是人物
碰到会被抓走的阴间使者。但是电影中的鬼差,CG动画已经不够拟真即便不论,头上的帽
子更是放上游戏中鬼差没有的国民党党徽,这样明晃晃的符号分明就是对于目标群众的一
种媚俗。
更不用说那句经典台词:“你是忘记了,还是害怕想起来?”综合入电影的表现方式,反
而像是一种另类的政治正确去告诉观众:“要记得!要记得!要记得!”的教化,却成为
倒错的灌输。但是,《超级大国民》这部电影却早在30年前就已将台湾的历史以电影镜头
省视,只是,至今有多少人愿意如同电影角色愿意奔波三十数年,只去探望当初的“书友
”?
电影的开场即是军车载囚犯前往荒地枪决,而那枪决的画面则是在主角许毅生的脑海中的
梦重复播放,而那荒地就是马场町。没前往马场町的,是那读书会的其他成员,他们都去
了绿岛。仪式的孤岛带来的不是自由,却是更深的囚禁火烧。
故事中有两个时间线,一个是电影时期的90年代,主角许毅生已是鬓发皆白的老者,女儿
已是成年妇女,而当初的朋友(书友与狱友)也都同样换了面容,而这个的特色在电视的
转播中见得的电视新闻报导贿选、选举、抗议,甚至有更多电视台可以选择,以及走在街
头上经过了反核四游行的情景,这样的描绘正是表彰社会的渐进开放与民主化。另一个时
间线则是在许毅生去拜访旧识时的回忆情景,而这些情景多是在监牢中,或者是在被抓往
监牢的过程中,晦暗而无光。
“三十四年这个夜晚是何等地漫长,就像叫醒我三十四年漫长的睡眠一样,有一个声音一
个表情,一直带我走过这个城市,走过一些熟悉和不熟悉的街道,午前他带我来到了马场
町,马场町的枪声依然响亮,好像只是昨夜的事,被枪杀前的朋友所喊出来的口号,依然
在我耳边喊叫,但是当我惊惶万分地站在那里的时候,只看见草木青翠,很多人在当年流
满青年鲜血的土地上,唱歌跳舞满面春风,他们说马场町早就没有人知晓了。现在这里叫
做‘青年公园’。”
这是许毅生在高楼眺望台北市景的旁白,台湾的和平民主转型固然省去了革命的鲜血与生
命,然而代价却是遗忘,但是究竟什么才是历史上对的选择?短痛跟长痛之间真的有对的
选择吗?
许毅生去找每个旧识,都是为了找“陈先生”,他找了穿着日本军服吹着日本军歌讲著日
本话的游民顺(游仔)。而他的角色正好说明了经历了两个殖民政权的台湾人的错乱,在
一九四五之前的台湾岛民是“日本人”,甚至要远征南洋为大日本国拿着太阳旗打仗捐躯
。终战之后,却突然成了光复的中国人,过去的祖国成为今日的敌国,过往的皇民成为今
日的倭寇。民族国家固然是当代的国家型态,但是被殖民地却会因为这种国家的形式而随
著掌权者的更替产生认同混乱,在短短的现世中不知如何是处,甚至不知自己是谁而结束
这一生,令人不胜唏嘘。
但是游民顺并没办法告诉他“陈先生”在哪,于是他再去找吴胜国(教授),而当他问起
陈先生在哪时,就带起了耳机,充耳不闻。仅因读书会待了牢狱十八年后,他认为政府在
脑中装了电子侦测器,因此只要有政治思想就会被探测到进而缉捕。想当然耳,吴教授无
法提供给许毅生他要的知识,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到讽刺的是过往的威权刑罚在吴教授身上
可以说是完整的实践。对于思想犯,我们箝制他的思想,不再透过武力,而是单以威慑即
可达致。
他再去找了林文扬,在这里的对话提供了我们一个作为“台湾人”的反思机会,林文扬说
:“我有一次去台南安平古堡参观,遇到一个中年人,他说假如当年郑成功没有打赢荷兰
人,我们现在就是荷兰人了,他妈妈接着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若是没有战败,我们现
在就是日本人了,不知道有多好啊!哎,怎么只会想做外国人,连一点台湾人的尊严都没
有!”
这样的对话在今日依稀可见,例如有人认为日本殖民时代相较于国民政府而言,带来了卫
生与法治,于是日本明显比较好。但这却忽略了日本对于台湾的统治乃是军国主义扩张下
纳入殖民地的战略,所以在台湾岛上也从未实行真正的法治,甚至台湾也没有民选代表,
才会在二零年代兴起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等。当代的台湾史家都会以“狗去猪来”来形
容一九四五的政权交接,而学者吴豪人更是以法匪与匪来形容二者,盖因二者都是掠夺,
只是吃相的差异而已。然而,投诚于中华民国的大中华思维也好,怀旧日本皇化时代也好
,这些都是以他民族的视角来贬低自身的存在历史,所以如同电影中林先生所说:“连一
点台湾人的尊严都没有!”
而这些人到底犯了什么罪?
思想。在威权时代,思想就有罪。所以读书会这种会萌发思想的处所,必然地就是犯罪场
所,是可以强制搜索、拘捕的场域,参与的成员则是颠覆政权的叛乱犯。他们所分别受到
的判决是:许毅生,无期徒刑;林文扬,无期徒刑;吴胜国,十八年有期徒刑;游民顺,
十二年有期徒刑。以及一位女学生吴美贞,三年有期徒刑,犯行是她端了一杯茶给读书会
的人,而已。
许毅生寻寻觅觅的陈先生,是医师,名叫陈政一,他获判死刑。而许毅生之所以经年地寻
找,是陈医师是因其经历所有刑求(关于戒严时期的刑求,可参考欧阳剑华的画作)后所
供出,然而陈先生却自白为主谋,以换取其他人的生存,于是遭判决死刑。也因此出于负
罪感,才希望能见上一面。而陈先生的家人则在其遭抓捕后与其断绝关系,对比电影中主
角在前往陈先生的墓冢前与女儿的对话我们可以知悉一二陈先生的家人或许并非出于冷血
,而是时代的逼迫。
许毅生的女儿许秀琴,在父亲遭抓捕后,因母亲对于父亲的思念,要从台北搭车到高雄,
再转车到台东,才能搭船前往绿岛,前往绿岛后却也仅有几分钟的会面。会面也是在狱所
人员的监视下进行,而在一次的会面中,父亲递出了离婚协议书,一语不发地这场会面成
为诀别。在船上的母亲将协议书撕碎,这可见得其对许毅生的爱,但也彰显出时代政治对
于人与人之间所造成的区隔与互相不能理解。于是她说:
“你出狱之后,我很想跟你住在一起,但是你坚持自己要去养老院,现在又自己出来,说
什么要补偿朋友,你要补偿什么?妈妈在世的时候,你不好好对待她,死了之后,才把他
的骨灰报在身边,这样有什么用?我想不通,当初,你如果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什么要把
我生下来?”
母亲服用大量的药物,弹著许毅生最喜欢的歌曲而死在钢琴上。女儿则在此之后成为“叛
乱家庭的后裔”在学校被针对,被军官讯问,在亲戚间流转。这样的创伤虽然没有成为如
同吴教授般地精神错乱,但也在其从商的先生欲转往从政时所发出的巨大反弹可以见得。
因为,政治摧毁了他的人生,而好不容易她才能拾回一点点,却似乎又要破碎。
不过关于女儿的先生从政这支线我认为毋须着墨过多,因为这里所说明的是如同片首所显
示的是两个时代政治的差别,在一个开放的时代放宽了候选人的限制后,政治成为了一门
生意而中性化,而对于经历过尖锐生死的政治场域者如同主角父女而言,却是何等荒谬。
更荒谬的是电影中一个桥段是许毅生找上了当初抓捕他的一个警察鹰犬,而今日他与妻女
开着面店过著还可以的生活,他还笑着敬酒后说,过去思想犯读书会的书,反而在重庆南
路比比皆是,笑谈之间却充斥了时代的悲哀。今日我们所知道的戒严时期的死者,有医生
如潘木枝,有律师如汤德章,有法官吴鸿麒,有画家陈澄波,有哲学博士林茂生,有金融
家陈炘,如同前述地我们不知道到底革命或是民主转型是更好的,但是处在长期阵痛中的
我们,却负担着我们必须承担的历史代价。陈先生在前往马场町枪决前手比的符号是一个
二与一个一,亦即戒严时期的惩治叛乱条例第2条第1项:“犯刑法第一百条第一项、第一
百零一条第一项、第一百零三条第一项、第一百零四条第一项之罪者,处死刑。”判断犯
的唯一死刑之犯罪。而那时的刑法100条甚至还没有修正如今日有“行为”的存在,简而
言之,即为对治政治犯整肃异己的法律工具。而二条一的符号似乎并没有在历来台湾先人
的努力与牺牲下,产生在当代的意义。对于大多数人市民而言虽然已非政治恐惧,却是政
治冷漠,政治问题变成如同片中许秀琴(女儿)的先生所认为的政治不过是金钱的问题而
已,没办法赚钱的问题都是假议题。所以统独或是自主性,根本不重要。
片尾中,到达陈先生墓冢的许毅生有这段独白:
“对不起,陈先生我来了,为了见一面,我们竟然得要度过三十多年的寻找和等待,这条
路是何等的遥远和暗黑!我这么晚才来,陈先生你千万要谅解,我已经老了,脚步软弱无
力!何况我的心因为充满罪恶、苛责、思念、悲愤等等无数复杂的情绪,负担是如此沈重
,所以我走得很慢,陈先生,世事真是难料喔!一向热情地相信这个世界一定有光明,有
温暖、有关怀、有无私的爱的你们,却被舍弃在这个树影黑暗、潮溼阴冷,三十多年来,
无人所及、无人知晓的地方,孤单无伴、受饿受寒。不过你们千万要相信,活着的人,命
运和你们一样,除了比你们多了一口气之外。我来了,我知道你们冷,但是我能带来的,
只是这么渺小的一点点光线。阳光有一天总会热络的照着你我,我一直这样相信。但是,
好像太晚了喔?”
这句疑问是对于所有我们观影者的质问,是否太晚了呢?我们是否愿意如同许毅生一般,
每个人带着一点点的光明,进而凝聚成为“我们—台湾”的光亮?是否愿意去记得—创造
,我们—台湾的历史?
作者: wittmann4213 (玄武岩)   2022-02-09 19:34:00
这片没几个人看过,然后继续推白恐没人敢拍,以为返校是什么了不起的冲撞一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