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转录]《返校》缺乏的历史视野:白色恐怖镇压的

楼主: joywilliamjo (joywilliamjoy)   2022-01-03 11:50:54
※ 引述《ryanworld (凉粉)》之铭言:
: 来源:两岸犇报
: http://bit.ly/2LvTqjy
: 《返校》缺乏的历史视野:白色恐怖镇压的只有自由吗?
:
: By 魏民/ 2019-10-05 13:45:12 /
: 赤烛游戏公司制作的畅销游戏《返校》以白色恐怖历史作为背景,加上浓浓台湾本土元

: 合恐怖游戏的效果,游戏一上市便造成轰动,引起广大话题。今年该游戏改编为同名电

: 返校》,9月20日上映后至今已有望突破两亿票房,更入围金马奖12项提名,网络上也
出?
: 许多从不同角度切入分析的文章。然而从政治受难者的理念切入而谈的观点虽有但不多

: 为一种缺憾,且是台湾社会遗忘历史的重大缺憾。
: 本文因此试图从白色恐怖政治受难者所认同的意识形态,这一角度来切入谈电影《返校

: 行文走笔难免涉及剧情,若不想被剧透影响观影感受,还请自行斟酌观看。
: 《返校》电影中的白色恐怖历史背景
:
: 《返校》游戏一推出,便以白色恐怖历史背景与恐怖游戏元素,带给玩家许多震撼,尤

: 湾自产打造的游戏更是台湾骄傲。《返校》电影导演徐汉强接受访问时,表示自己便是

: 过游戏后,被游戏剧情深深震撼,认为这么重要的历史,一定要拍成电影让更多台湾人

: ,因此认为自己改编成电影是在做“转译”工作,希望将“白色恐怖”、“转型正义”

: 肃议题,变成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让更多年轻人去认识白色恐怖这段历史。
: 如何大话小说、重话轻说,将严肃沉闷乏味的政治议题普及大众,一直都是大哉问,就

: 度而言,《返校》游戏及改编电影,非常成功的将议题透过主流大众的方式传播开来,

: 确实令人赞叹也值得学习之。但赞赏之余本文也希望指出《返校》电影的问题,这些问

: 非针对电影创作者,而是试图指出整个台湾社会对白色恐怖历史的认识问题。
: 台湾的白色恐怖,主要是国民政府在1949年撤退来台后,同年5月先后实施全岛人口普
查?
: 发布军事戒严令,以及发布国家总动员法、惩治叛乱条例、动员戡乱时期匪谍检肃条例

: 湾地区戒严时期出版物管制办法、非常时期人民团体法,等等在国共内战对峙下,为坚

: 湾本岛而制定与实施的战时法条,在上述这些法条与管理办法下,逐渐打造出反共防匪

: 密监控网,由上到下铺张在台湾社会各角落。
: 国民政府如此铺天盖地防范匪谍当然有其原因。国共内战初期国民党的兵力、军武各方

: 件都比共产党具优势,却因为国民党部队没有中心思想,因而在内战节节败退,虽然国

: 战也有很多壮烈战役,但更多因渗透、策反,以及战场上号召黄埔军校老同学转向的事

: 国共将领很多都是黄埔军校的同学或学长学弟)。当时很多国军将领甚至是带着整批部

: 美国提供的军武一起投共,蒋介石还因此曾被戏称为“运输大队长”,讽刺国军免费提

: 共军部队大量弹药武器。
: 国民政府撤退来台后,一来已无退路,二来总结教训,对共产党无孔不入的渗透策反恨

: 骨,蒋介石才会说“宁可错杀一百,也不愿放过一个”,因为绝不能重演在大陆时输掉

: 江山的错误,尤其台湾已是最后退路了。事实上当年共军要解放台湾原本也是迟早的事

: 因为韩战爆发,这才影响了两岸后来发展,但这又是另件事了。
: 总之韩战爆发后,中共抗美援朝,给了国民政府喘息空间,积极透过白色恐怖肃清在台

: 何可疑的红色份子。因此要谈白色恐怖,一定得将国共内战的背景拉进来一起看,才能

: 看清楚白色恐怖的历史背景与发展原因。白色恐怖真正镇压的从来不是自由,而是共产

: 思想、社会主义理念、无产阶级革命、中国共产党。然而,这也只能说明白色恐怖中“

: ”的部分。
: 《返校》电影的恐怖元素遮掩了白色恐怖真正的内涵
:
: 白色恐怖之所以恐怖,当然在国家机器全力剿匪、宁可错杀一百下,造成人心惶恐、人

: 危,更产生各种社会关系的不信任与猜忌。更恐怖的地方在于国民政府铺天盖地的反共

: 形态宣传洗脑,让台湾人民打从心底的相信共产党是万恶共匪,深怕共产党来了,台湾

: 沦陷,台湾人就要吃泥土啃树皮。国民政府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等左翼思想的妖魔化

: 造出人民心中真实的恐惧。
: 也唯有这样的妖魔化、污名化,让人打从心底害怕共产党,才能让这些限缩人民各种自

: 法条有实施的社会基础。这样的逻辑,也是纳粹屠杀犹太人前,花了很多时间透过宣传

: 对犹太人的污名与诋毁;日本二战时能做出南京大屠杀这种反人类恶行,也是长期对日

: 洗脑不把中国人当人看。
: 要能做到全面肃清匪谍,让人民真的做到“保密防谍、人人有责”,当然也得透过各种

: 让一般大众相信这么做是对的,可以不用对所谓“共匪”保持任何同理同情。高压肃杀

: 洗手段,还需要整体社会也有排除异己的需求。因此,要反省白色恐怖不仅只是反对蒋

: 、反国民党这么简单,也不仅仅只是看到国家机器的暴力。台湾著名文学作家与左翼政

: 想家陈映真,曾经在纪念白色恐怖受难者的秋祭上说道:
: “我在这里着重的要说出,台湾50年代白色恐怖的惨虐,绝对不仅仅是说,国民党的残

: 蒋介石的没有人性,我们要反对国民党,不是这样的逻辑。如果我们把我们的镜头从台

: 后拉,来看全世界的话,你就知道,战后世界的形成,特别是战后冷战世界的形成,到

: 充满了这种不可置信的,不以暴力为羞耻的这种集体的屠杀,集体的摧毁,集体的虐待

: 因此,在韩国也有因为反共而造成的白色恐怖镇压;在印尼也有苏哈托发动全国反共大

: ;在美国则有同样为白色恐怖,但被称为“麦卡锡主义”的政治迫害,知名的默剧演员

: 林,以及全球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都是被麦卡锡主义迫害过的知名人物。
: 在《返校》电影里,白色恐怖这样的双重恐怖,变成国家机器暴力与恐怖片元素的双重

: 无脸女、各种阴暗视觉、鬼怪化的教官、套上麻布袋的人群,甚至各种借由音效与剪辑

: 营造出的恐怖效果,以类似惊悚鬼片的电影手法,成功打造出害怕失去自由的恐惧。但

: 此抵销了白色恐怖原有真正令人恐惧的双重内涵,想要排除掉令人惧怕的异己的恐惧,

: 对国家机器高压肃清的恐惧。
: 认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念而遭遇白色恐怖坐牢的老政治犯曾说,对他们而言,坐牢

: 牢房,整个台湾社会却是大牢房。就是指台湾社会在反共意识形态下,因反共恐共形成

: 打压异己的社会氛围,使得他们尽管出狱,仍得小心翼翼、提心吊胆的生活在人群之中

: 色恐怖不仅仅只是国家机器镇压人民的恐怖,整个社会寒蝉效应的排他氛围,更是白色

: 最重要、且最需要转型正义的的部份。
: 这正是《返校》电影成功的地方也是最有问题的地方。白色恐怖透过恐怖效果在观众心

: 印下深刻感受,成功打造对自由的重视,但也因为恐惧元素遮掩了白色恐怖真正的内涵

: 色恐怖仿佛只剩下政权操弄国家机器打压异己声音的恐怖,无法看见整个社会也同时因

: 而希望排除异己的肃杀氛围。
: 《返校》电影真的参考“基隆中学事件”吗?
:
: 《返校》号称以“基隆中学事件”为背景,却几乎看不见任何“基隆中学事件”的内容

: 基隆中学事件”又称“基隆市工作委员会案”或“光明报事件”。前基隆中学校长钟浩

: 作家钟理和的哥哥)与其妻蒋碧玉(蒋渭水之女)1940年渡海到中国大陆抗日,相信唯

: 功抗日,台湾才能脱离日本殖民占据的命运,却被国民政府疑为“日谍”逮捕。
: 1945年抗战胜利后,钟浩东仍留在大陆从事民运工作,见国民党政权贪污腐败,加上抗

: 期与共产党军队的接触,思想在左倾后开始认同中国共产党。1946年钟浩东返台担任基

: 学校长时,就已身负任务。在1947年二二八事件后,钟浩东眼见台湾社会出现对国民政

: 望的气氛,于同年9月成立中国共产党“基隆中学支部”,后改组为“中国共产党台湾
省?
: 隆市工作委员会”,并发行地下刊物《光明报》,以及成立共产思想研讨会与书籍读书

: 最后因台大学生王明德(民进党市议员王世坚之父)被捕后揭穿传阅《光明报》的同学

: 国民政府当局循线查到基隆中学,最后在1949年9月展开缉捕行动,最后钟浩东被捕获
并?
: 判处死刑,于1950年10月14日在马场町被枪决。知名报导文学作家蓝博洲曾将钟浩东的

: 书写成报导文学《幌马车之歌》,侯孝贤导演在1995年更将《幌马车之歌》改编成电影

: 男好女》,并获选为第48届坎城影展正式竞赛片。
: 因此,《返校》是否真的以“基隆中学事件”为背景不得不令人质疑。但不论是否参考

: 隆中学事件”,《返校》电影谈论白色恐怖历史,却不提对共产主义思想的镇压背景,

: 徒留对自由的至上追捧,难道钟浩东们当时的理念仅仅只是追求自由吗?白色恐怖仅仅

: 镇压自由吗?
: 在《返校》电影里,除了偶尔看到“保密防谍、人人有责”、“小心匪谍就在身边”、

: 迅”等符码外,观众完全看不到张老师、殷老师和同学们到底在追求什么、或要做什么

: 经在那年代被消音的声音与思想,讽刺的在希望让大众认识这段白色恐怖历史的电影中

: 同样消失不见了。
: 白色恐怖镇压的只有自由吗?
: 因为《返校》电影内容只强调自由的可贵,因此成功引起社会讨论所聚焦的,也大多在

: 珍惜自由、捍卫自由,尤其面对眼前对岸的中共强权,我们台湾人更要紧紧守护台湾的

: 民主。这不仅凸显台湾社会对白色恐怖的理解只剩自由,而当前社会对追求正义的想像

: 剩自由。然而当年国民政府在白色恐怖反共意识形态下,却也是打着“自由中国”的名

: 抗“红色中国”。
: 今年,民进党政府在上半年立院会期结束并召开临时会时,以“为杜绝共谍行为”等理

: 迅速将白色恐怖戒严时期遗留的国安恶法进行修法,在《国家安全法》、《刑法》、《

: 机密保护法》与《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中增修模糊的罪责认定。民进党不仅无视在野时

: 经强烈要求废除国安恶法的过往,更倒行逆施透过修法,试图重新打造台湾社会的寒蝉

: 。
: 民进党政府能这样加强国安法,又不引来台湾社会反弹,主要在于民进党政府透过国家

: 和媒体,不断宣传黑化中国大陆,重新打造两岸之间的对抗,在台湾社会累积起对中国

: 的厌恶与不满,同时将敌对政治对手打造为亲共舔共卖台的形象,将自身打造为全台湾

: 对抗中国大陆的政党,借此经营明年的总统选战。
: 这样操作的手法与逻辑,与当年蒋介石国民政府打造白色恐怖的作为并无二致,造成台

: 会大众对中国大陆仍有深深的恐惧与对抗心态,将任何认同两岸和平统一的声音污名化

: 共亲共卖台,或是支持两岸统一的人都是被红色媒体洗脑,热切呼吁国家机器快点增修

: 法令压制这些刺耳的言论,扫除这些与自己意见相左的声音。重点是,面对万恶的中国

: ,这些作为都是为了捍卫台湾自由民主的价值。
: 《返校》电影对于白色恐怖的片面诠释,并非创作者的问题,而在于台湾社会长期从未

: 清理白色恐怖的历史,眼前台湾政府当局和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所推动的转型正义,更

: 未真正触及白色恐怖历史的真正核心。即如何对待有别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共产主义

: 会主义,如何去理解与看待阶级矛盾、剩余价值、人民民主?怎么看待那些白色恐怖政

: 难者们,前仆后继的追求那属于他们信仰的正义?怎么面对在经历国共内战与冷战对抗

: 来到21世纪仍有待处理的两岸关系?
: 这不仅仅只是意识型态上、政治斗争上的问题,台湾社会长期缺乏对共产主义、社会主

: 认识,不仅普遍受薪阶级缺乏劳动意识,更对资本主义经济问题不具危机意识,也毫无

: 批判资本主义的能力。更甚者,在历经国共内战、冷战等历史过程后,台湾社会完全缺

: 翼的声音与批判论述,对台湾身处反共第一岛链的处境毫无思辨能力,在中美之间往往

: 美国老大哥的思维角度看问题,而缺乏第三世界的视野。
: 这些问题,都是台湾在历经白色恐怖与长期反共教育下,造成的诸多后遗症。这不才正

: 型正义真正要追求与转型的吗?套句《返校》电影的宣传词:台湾社会啊,你是忘记了

: 是害怕想起来?
: 《返校》电影结局,以当年年轻的同学魏仲廷,在经历白色恐怖坐牢出狱,在年老后重

: 回当年牢中张老师交待藏起来的书本与信纸,并以象征性地交还到女主角的手里作结,

: 感叹得来不易的自由与民主。这样历经苦难后横跨时空的交会,令人非常动容。
: 然而有一群白色恐怖政治受难人,曾经在白色恐怖时期因认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追

: 会主义统一中国,且经历白色恐怖牢狱之灾后,至今仍坚持同样的信仰与理念,每年都

: 到早年枪决政治犯的马场町公园,举办秋祭活动悼念牺牲的同志,并呼吁两岸和平统一

: 早结束两岸对立的分裂状态。
: 白色恐怖时期,每当有同志要被拖出去枪决时,狱中所有难友都会合唱《安息歌》。至

: 每年秋祭时,他们仍然唱着:
: “安息吧!死难的同志
: 别再为祖国担忧
: 你流的血照亮着路
: 我们继续向前走”
:
: 请问,现实中这样历经苦难后,横跨时空却仍坚持当初理念的一群老人家,也同样令人

: 吗?
: 今年,白色恐怖政治受难人依然会在马场町公园举办秋祭活动,日期定在10月19日下午
1?
: 半,上午10:00还有“激进1949:台湾邮电工人与他们的刊物《野草》”图文展开幕式

: 同样是白色恐怖时期政治受难人组织邮电工会的事蹟。看过《返校》电影的读者,若想

: 步认识白色恐怖历史,不妨当日前往马场町公园一同参与秋祭悼念。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