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逐梦格斗赛 Kids Run (2020 德国片)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21-11-29 01:08:18
friDay架上有部德国火爆浪子 Jannis Niewöhner新片《逐梦格斗赛》,是部手持镜头拍底层血泪的社会写实片,由初次拍长片的德国女导演 Barbara Ott拍一个极阳刚的底层男性劳工故事,让她初出茅庐就上了好多影展包括柏林影展“德国电影观点”单元。这种社会写实题材的确很像初出道导演站稳脚跟的作品:它资金与技术要求不高、它讲求在克难环境中以简单技法说清楚故事、它讲求现地取材打造世界观、它往往近拍主角让演员充分发挥、而小人物的血泪与情怀往往只靠三分剧情却靠七分演技与摄影捕捉... 而这次,火爆浪子要发挥全身肌肉的演技演个拳击手!
https://de.web.img3.acsta.net/pictures/20/10/19/15/49/3232183.jpg
我平常较少看拳击片,粗略印像中好像有几种戏路:(1) 打拳是要精进技术磨练意志夺得冠军、(2) 打拳是要为失败人生重返荣耀、(3) 打拳是为了让贫民社区孩子有个人生方向、或是以上三条戏路各种不同比重的混合。不过这片《逐梦格斗赛》根本无法奢谈上述这些拳击的理想、反而很卑微地纯粹为“钱”:养了三个孩子又积欠房租、打好多份工也赚不够钱、每天朝不保夕已走投无路的主角 Andie,唯一在他面前出现的人生希望就是“业余格斗赛”广告、上面写着其实也不多的“冠军奖金五千欧元”。
我个人看这种对拳击背后黑暗一面的着重、以及对拳击正面光明荣耀一面的除魅,是越看越不禁暗暗点头的,真觉得这往往并非有啥光荣值得赞颂的行业、反而更多是绝望人生的打落门牙和血吞。本片主角 Andie的人生的确很绝望:他在全片孤身一人已无父母与原乡家庭、下面却养了三个孩子分别十岁八岁与一岁,三个孩子的两个妈妈一个是无所事事精神恍惚的失业者 Isabel 可能还染毒、另一个较争气的俄罗斯移民 Sonja一无所有也难保自身只好委身有钱的男人... 说实话,如果 Andie自己当个不负责任的男人自然可云淡风轻、但他既坚持负起责任就将慢慢被责任压垮。
https://de.web.img2.acsta.net/pictures/20/02/13/11/01/3680184.jpg
本片的说故事手法,神似英国社会派大导肯洛区近年的硬汉电影《我是布莱克》与《抱歉我们错过了你》,Barbara Ott 与肯老同样在谈一个底层的困境、一样透过一个一肩扛责不愿服输的硬汉来说故事、一样专注描绘物质与精神资源的流动、并透过流动所架构的“底层经济学”建构世界观。所差者一,在于肯老心怀社会主义面向整个体制的失败、而在描绘人情义理之外更注重物质支持的流动,Ott 则只把基本交代物质支持更没提及社福体制、而更专注在感情与意志等精神层面的资源流动;所差者二,肯老片中社会体制仍看似有解只是失能,她片中则是根本无解随人顾命。
而拍摄手法与环境背景,则更神似比利时社会派大导达顿兄弟的“走路系”社会写实片:总是手持镜头近身跟拍主角的背影、跟着主角搭上公共汽车下了公共汽车拜访各处人、透过一个个不同人们各有难唸经的生活场景勾勒世界观,而这世界尽管邻近西欧某商贸大城、却是这大城旁边提供劳动力却仅能捡拾残余的卫星工业城。以这角度看,Ott 在本片描绘的德国第五大城科隆附近莱茵河谷工业带、在 2010s这失落年代的状况一点也没比达顿兄弟描绘的比利时列日 Seraing工业城好到哪里去,随处景观看到的都是废弃工厂、主角 Andie也没啥工作可找、只能找废弃建筑当拆除工人。
https://de.web.img2.acsta.net/pictures/20/09/15/09/08/1074673.jpg
也许生在 2010s当个青年就注定失落?阶层上面一点的青年也许只是有了大学文凭却落于失业只能继续蹲家里、或是在城里当服务生挂著既得利益者的仍持续的消费生活?但 Andie这没家庭没学位也没一技之长的青年,如果活在 2000s前莱茵河谷的西德荣景应也能当个工厂劳工过小生活、甚至在这 2010s如果能对自己人生将就一点这样打零工也未必就活不下去?但很遗憾,他有孩子、而且他要扛责任养孩子、那就是绝路。本片当然要先回答观众第一个疑问:难道不能请保姆吗?或是若没保母难道没有妈妈吗?就算啥也没有难道没有“社区纽带”可以分担吗?
很遗憾,在这个只有廉价住宅社区、工厂一间间早已倒闭、劳工社群早已土崩瓦解的地方,才没有什么“社区纽带”,没半点钱还积欠房租的 Andie也谈不上什么请保姆或托婴中心,每天要去工作时都得烦恼孩子放哪里,不能行动的一岁婴儿有时放酒吧有时放快餐吧有时放薯条店、能行动的八岁与十岁孩子就跟着爸爸去拆除工地玩沙土、甚至爸爸开始练拳时还跟着爸爸去地下拳馆为爸爸加油、有时那个一岁婴儿没人愿带也跟着来这还在脏水地面爬来爬去... 这一切以我们这种中产家长观众的眼光看来、都是儿福危机必须请社会局介入的!但 Andie知道他们只会把孩子带走。
https://de.web.img3.acsta.net/pictures/20/09/15/09/08/1059074.jpg
那妈妈呢?两个孩子的妈妈都还活着也都好手好脚地、难道爸爸不能带妈妈也不能?这就谈到本片最核心的“感情经济学”了:养孩子,并不只是物质问题而更是意志问题,而在这百业萧条百工失落的 2010s莱茵河工业区里、人人都有他的失落正在苦苦称持濒临崩溃中!Andie 往下看,是曾和他生了十岁女儿与八岁儿子的前女友 Isabel ,她失业也罢了但人生已陷入虚无,每次孩子来了只喜欢亲亲抱抱逗孩子开心、但逗个十分钟就不耐烦想摆脱孩子,甚至看到孩子就想到自己人生被毁而愤世嫉俗、反而成为不定时炸弹令孩子超害怕!这一切失能与崩溃,都要 Andie扛下来。
但当 Andie叹息前前女友 Isabel 超不争气是个猪队友时、另一边和他生了一岁女儿的前女友 Sonja反而觉得他才是猪队友呢:你是负责任养孩子没错、但你赚的钱不够维持基本生活,孩子没玩具没娱乐甚至校外教学还没行李箱、甚至婴儿交给你时你还忘东忘西管不好奶瓶与尿布!的确,当个爸爸照顾小孩与婴儿是艰钜任务,一般朝九晚五上班族已经很吃力,何况 Andie白天粗工晚上打工早已把自己消磨殆尽?当然若用最最冷酷的机械式要求,社会仍能千夫所指要求 Andie“不管工作多重都要照顾好”,但人是肉做的精神意志总有其限度,濒临崩溃时还是要 Sonja扛下来。
https://de.web.img2.acsta.net/pictures/20/09/15/09/08/1169827.jpg
只是自己也混用英语德语骂起人来还说俄语的 Sonja、身为移民举目无亲连自己生活都搞不定,为照顾一岁女儿能有衣食无虞基本生活、她尽管明明对 Andie仍有情愫却毅然选择面包,就算新男友对她处处规训管束颐指气使甚至还会打女人、但新男友有开夜店有固定收入保女儿吃住成长就已是一切... 电影最争议的地方也许就在这里了。像是天使一样每每疾言厉色却又温柔承担、既罩住 Andie也激励他向上提升的 Sonja,她每次与 Andie的接触都令人玩味:有时像是背弃的旧情人、有时像是孩子的妈共同承担、有时像是禁忌恋人等待着希望、有时却又挣扎想要慧剑斩情丝?
从黑暗中泛起一线曙光的新生活希望,就在振作的 Sonja努力独立于新男友而自己找到了工作、Andie 也振作起来固定经营好多打工更积极训练参加“业余格斗赛”,如果两人都能成功上轨道还拿到五千欧奖金、是否就能完成那明明彼此都渴望却从不敢奢求说破的“破镜重圆”建立家庭呢?正如肯洛区与达顿兄弟这些老前辈们的社会写实片一般,本片的主角也一样有个可能的希望、有个可行的理想、有个可持续发展的平衡,只是这种平衡就像走钢索般出一个错就全毁。本片导演 Ott逊于前辈的,大概在于未能勾勒一个社会支持的集体理想、而仿佛主角失败早已是必然宿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NIyXp7euig
说到底,这部片仍没有达到前辈电影掷地有声的社会理想宣言,不过描绘忧郁主角的血肉挣扎更加地感性催泪,就当是初次拍长片的导演 Barbara Ott踏上社会写实道路的练手之作吧。不过以欣赏德国小帅男 Jannis Niewöhner的火爆浪子演技更上层楼、仍令身为他粉丝的我看得挺过瘾!话说这位小帅男,是从号称德国版暮光之城的《时空恋人三部曲》以坏帅男发迹、近年各种类型的少年电影演了超多俨然德国二十世代小生台柱,可惜台湾院线好像没上过他任一部片、串流平台上目前有一部 Netflix《新欧洲计画》、明年一月还有英语制作《慕尼黑交锋》?且拭目以待。
https://i.imgur.com/4dgZoV4.jpg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